冯保,字永亭,号双林,衡水人。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明代著名宦官。

很多朋友一提起太监,特别是明代的太监,就一个劲地翻白眼。要是再说到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那就干脆要吐口水开骂了。其实不必如此。宦官作为存在我们历史中的重要群体,对我们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宦官也是人,是人也有好坏之分。只是在士大夫写的史书中,他们常常以破坏朝纲,专权乱政,谋害忠良的阴暗面目出现。

明朝太监 剧照

冯保身上也有很多标签。比如贪钱好货;比如权倾朝野;比如陷害高拱(原内阁首辅);又比如和张居正,李太后组成的三人集团等等。冯保是万历初年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几乎参与了万历朝前十年所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事件。我们读冯保,从其人其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万历初年的政治格局,也能更好地理解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下,每个人的踌躇和彷徨。冯保的重要性

冯保是在嘉靖年间入的宫,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据。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得到了嘉靖的赏识,进入司礼监做了秉笔太监。到了隆庆朝,冯保已经做到了御马监首领太监,兼提督东厂。但这并不是宦官仕途的巅峰,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才是冯保的终极目标。

在这里,朝史暮想简单说下司礼监。明代的政府运转流程大概是:内阁针对某项事宜进行票拟——皇帝最后决定——六部执行——御史监督反馈。其实就是一个分权系统,内阁拥有建议权,皇帝拥有决策权,六部是行政权,都察院的御史有监督权。

明清权力中心 故宫

司礼监原先只是皇帝的一个机要秘书机构。皇帝所有的公文,公章都是由司礼监收发,保管。随着明代皇帝越发地懒散,再加上政务量的激增,皇帝根本处理不了这么多公文。于是就让司礼监的太监代为批红(皇帝对于票拟的决策)。也就是说,司礼监在皇帝的许可下,是可以代行部分皇权(批红权)的。

到了万历朝,冯保终于如愿做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而万历继位的时候,仅仅只有十岁。套用高拱说的那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此时司礼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那个主少国疑的年代,掌握了司礼监,就是控制了皇帝的决策权。

代表皇权的 龙椅

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通达,除了其身为内阁首辅的权势外,与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冯保,给予的支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冯保掌管着东厂。这是明代最大的特务系统,锦衣卫也受到东厂的辖制。可以说,锦衣卫管的,东厂要管;锦衣卫不敢管的,东厂也要管。如此一个庞大的特务系统,渗透到大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生的方方面面,仅仅一个东厂,就足以让人对冯保不敢小觑。

冯保还是孝定皇太后李氏的心腹,万历的“大伴”。在服侍李太后,照顾万历生活的过程中,与这对母子结下了深厚的主仆之情。李太后甚至要求冯保“管教”年幼的万历,约束其不端的行止,而万历也对冯保畏惧三分。

李太后和冯保 剧照

如此之位高权重,又深受皇帝和太后信任的宦官,其在万历初年的重要性和能够发挥的巨大能量,足以让人敬畏和胆寒。驱逐高拱,并不是私怨这么简单

高拱是隆庆朝的内阁首辅。隆庆驾崩之后,高拱是顾命大臣。一般来说,高拱将会继续以内阁首辅之职,领导朝臣在万历朝发光发亮。

冯保和高拱是有私怨的。隆庆元年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空缺。按照排序,这个时候应该是冯保接替。但是因为高拱的操作,御用监的陈洪抢先一步,顺利上位。冯保则被安排到了御用监。这口气,冯保忍了。

不久,陈洪被罢免。这下该轮到冯保了吧。谁知高拱又是一顿操作,原本上位无望的御马监首领太监孟冲居然破了规矩,直接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于是,冯保和高拱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万历帝 剧照

十岁的万历继位,身为内阁首辅的高拱深感国事艰难。于是就上疏《特陈紧切事宜以仰裨新政疏》,请求把司礼监的部分职权(批红权)收到内阁之中,由内阁处理一切朝中事宜。

与此同时,高拱发动言官对冯保进行弹劾。虽然看似在攻击冯保个人,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冯保,他的倒台,对于高拱打压司礼监,增加内阁权柄至关重要。

信心满满的高拱为自己即将取得的胜利毫不怀疑,但是他却遗漏了一个重要因素——李太后。

冯保能够得势的一个重要依仗,就是因为李太后。作为李太后的心腹,冯保掌管的司礼监,东厂,便是李太后控制影响朝局的重要工具。高拱要排除冯保,排除司礼监,就是要排除李太后对朝局的影响。

旧帝刚刚驾崩,新帝年幼,高拱就来这么一手,对于李太后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李太后不能保持自己对朝局的足够影响力,势必会减弱万历的权威性。在那个权力代表着生存权的封建年代,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两宫太后和万历帝 剧照

同时,身为内阁次辅的张居正,敏锐地抓住了这次契机,主动和冯保联手,驱逐高拱,以求自己政治地位的提升。

所以,不要相信史书里说的,冯保仅仅只是把高拱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就引得两宫太后大怒,将高拱免职罢官,驱逐京城。

冯保驱逐高拱,背后是巨大的政治利益考量和较量,并不仅仅是报私仇这么简单。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联合,是建立在对皇权的压制上

冯保绝对不是张居正的跟班,他算是张居正的战略盟友。双方的友谊因为在驱逐高拱事件上的通力合作,得到了升华。

张居正经常给冯保送礼,而冯保对张居正也尊敬有加。但这并不是说冯保就唯张居正马首是瞻。《明史》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内阁产白莲,翰林院有双白燕,居正以进。保使使谓居正曰: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

张居正有一次送给万历一件玩物。冯保把东西退还了张居正,并且告诫张居正,皇帝还年幼,不应该把心思放在这些东西上,以上别送了。

张居正 像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朝史暮想看出了冯保对万历的严格管束,也窥得冯保和张居正之间的融洽关系。

但整个明代,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斗争几乎没有平息过。这是双方先天属性和立场所决定,无法轻易改变。历史上,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能够达到互相制衡的平衡状态,多是当时帝王的刻意保持。

而万历年幼无法亲政,李太后也并不直接过问朝政。内阁的票拟依然需要司礼监的批红,才得以实施,按理说二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矛盾。

为何在万历初年,以冯保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张居正为首的文官集团,却能如此通力合作,甚少芥蒂?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冯保和张居正良好的私交?

明代 官员

朝史暮想认为,这是因为二人有着相同的根本利益。

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一心想革弊立新,推行新政,按照自己的政治构想去改造大明的方方面面,从而一展人生抱负,青史留名。这就需要张居正在朝局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而帝皇的肆意干涉,无疑会影响张居正改革的进度和深化程度。

冯保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虽然有批红权,但始终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一旦有朝一日,皇帝收回司礼监的批红权,冯保的权势便会大幅降低。

所以,皇权,是张居正推行改革,冯保保持权势的共同敌人。所幸,皇帝年幼。这就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

于是,一个在外朝兢兢业业,推行变法;一个在内朝掌管批红,保持影响。二人又都做同一件事情:管教万历。都通过各自的方式,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万历。同时从学业上,生活上,去约束万历。

万历帝 像

冯保和张居正的联盟,其基础就是建立在对年幼的万历的管教上,即对皇权的压制。二人,一个为外朝首辅大臣,一个为内朝内侍之长,当时虽有交集却并无重大利益冲突,再加上李太后的存在,使得双方关系一直非常融洽。于是在那个主少国疑的时期,两大势力集团出现了难得的平衡均势。冯保的倒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不管冯保在万历初年,如何春风得意马蹄疾,好日子总会到头。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朝中的均势被打破。

当时的情况是,原先依附在张居正门下的部分官员,迅速向冯保靠拢。以希望借助冯保的力量,继续保持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而内阁中的张思维,申时行等人,则急于改变原先张居正一言堂式的理政方式,提升自己在内阁和朝中的话语权。

还有万历,这一年他已经二十岁了。他已经受够了自己作为张居正和冯保的木偶,开始寻求自己掌控朝局。

冯保 剧照

对于万历来说,想要自己能够真正掌握帝国最高的权力,必须要排除掉张居正的影响。但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眼下,却有一个很好的打击对象——冯保。

冯保作为张居正的联盟者,打击冯保,能够消除张居正的影响,同时也是万历重建自己朝政格局的一次试探。

于是,内阁要通过打击冯保提升自己的权力;皇帝要通过打击冯保,建立新的政治格局;曾经那些被冯保压制的宦官们,想取而代之。冯保的下场,已经岌岌可危。

而对于万历来说,这些年冯保依仗李太后的宠信,不但处处管束自己,还经常到李太后那打“小报告”,弄得万历非常狼狈。之前对于他的尊敬,也早已变成了仇恨。再听闻冯保家财丰厚,又想到以前冯保经常告诫自己要如何节俭,不能耽于享乐,万历更是愤怒异常。

李太后的隐退后宫,也使得冯保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两宫太后

当御史李植等人的弹劾一到,万历马上动手解决了冯保。《明史》有载:......遂谪保奉御,南京安置,久之乃死。其弟佑、从子邦宁并官都督,削职下狱,瘐死。尽籍其家,保金银百余万,珠宝瑰异称是。

冯保被贬南京。死后,亲族革职入狱,家财被抄。

冯保的下场无疑是悲惨的,却也是很难避免的。就像他顺势腾飞,靠的是太后依仗,万历年幼,掌管司礼监,和张居正组成攻守同盟;在他这些得势的成功因素一个一个消亡之后,他的下场也已经被注定了。

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就注定了过去人事的消亡。

代表新生的 朝阳

冯保是一个争议性非常大的人物。在万历初年,他权倾朝野,贪腐成性。在家乡和京城,冯保的府宅数不胜数。宫里有太监死去,冯保就会锁住老太监的房间,把钱财收归己有。但冯保也非常注重约束门下的宦官。当门下宦官与文官发生冲突时,冯保能及时制止时态的恶化,并与张居正合作化解双方矛盾。

世人皆称道张居正的万历改革于国于民的积极成果,却忽视了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冯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果没有冯保对张居正新政的支持和配合,张居正绝难于几年之间,能够把新政落实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冯保文化素养很高。万历的很多教材,都是冯保亲自刊印校对的,《明史》亦称赞他多有“儒者风度”。冯保在书法,音律上亦颇有建树。他亲手制作的琴是当时达官显贵的抢手货;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里有他的题跋,现在北京的兜率寺,还有他刻写的经文。

总体来说,冯保在历史上算不上一个作恶之人。是人,就会有褒有贬。瑕不掩瑜,仅以冯保对万历初年朝局的稳定和对张居正改革的助力来说,冯保就功大于过。

希望每个人,都能被历史善待。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