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 記者 黃伊娜 通訊員 石青青

↑ 醫生爲患兒輸入臍帶血幹細胞

採集臍帶血

今天上午 9 點,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產科一間正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手術室內,婦產科、血液科、麻醉科等多個科室的醫生都 " 擠 " 在一屋,共同等待着這名新生兒的誕生。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這場剖宮手術中,還進行了臍帶血採集,用於救治這個家庭患有重度地中海貧血的大兒子。

雷先生與妻子在四年前生下了大兒子,但孩子出生約半年後,出現了面色蒼白、不喜動、低熱等症狀,就診後確認,孩子患有重度地中海貧血疾病。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溶血性貧血疾病,患者會出現貧血、肝脾重大、黃疸、發育不良等症狀,當父母雙方都攜帶相關基因時,生下的孩子會有一定概率患上重度地中海貧血。

雷先生回憶,前幾年結婚、生子時,並未做過地貧基因篩查,因此直到孩子確診患病,才知道自己和妻子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三餘年來,孩子都靠每月一次的輸血與排鐵來治療,每年都需花費五六萬不說,還不能根治。多方諮詢之後兩夫妻得知,可以通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根治孩子的地貧,於是決定生二胎,救孩子。

據廈大中山醫院主任醫師鹿全意介紹,兩名地貧基因攜帶者生下健康的、可配型成功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供者的概率大約是 3/16,即雷氏夫妻能夠生下健康的二胎、併成功配型(即骨髓 HLA 全相合)的概率約爲 18.75%。

幸運的是," 二寶 " 與 " 大寶 " 成功配型。當二寶出生時,醫生就採集了 110ml 的臍帶血和 20ml 的外周血,於當天中午 1 點給 " 大寶 " 進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 大寶 " 住在醫院無菌骨髓層流倉病房,待觀察後續情況。

鹿全意醫生表示,地中海貧血疾病重在避免、預防,可以通過婚檢和產前篩查來檢測夫妻雙方地貧基因的攜帶情況和胎兒的地貧基因情況,從而避免重度地貧患者的產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