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图一敦睦堂神牌位,图二、三、四、五为君绍墓碑原文字样。

最近,各张氏宗亲微信群围绕着上杭化孙八世孙:君绍公的墓碑记载与族谱记载不符展开激烈的讨论。墓碑记载明二世祖六十郎张公,元配李孺人合墓,酉山兼辛,凡三房嗣孙重修。君绍公生于公元1374年,卒于公元1462年,葬磜下蛇形,于清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重修。

而公元1828年重修的上杭大拔族谱记载:君绍公字邦彥,号福旺,法名六十郎,生八子,启通、启达、启远、启源、启盛、启先、启光、启明。

这就是近年来兴宁啟源公世系与上杭大拔君绍公世系起争议的源头。上杭大拔族谱记载兴宁啟源公为大拔君绍公四子,出生于公元1405年,这是我们否认的。我们一向强调,正本清源并非分裂兄弟,也不是拉帮结派,不影响兄弟和谐、团结。一切都是以厘清世系为宗旨,让族人,让后人清楚源从何起,根从何来,还祖正身。衔接祖源世系,宁缺毋滥。

兴宁市张氏寻根溯源研讨会的数位老宗长及全体同仁对兴宁启源公的生辰及祖源方向,经过数年来不懈努力,多方查找证据,查找正史等资料,曾在各宗亲群多次举证,证明兴宁啟源公并非出生于公元1405年的君绍公四子。

兴宁湖背张氏族谱记载:公讳啟源,别号裕轩,妣谢氏俱福建宁化人。生二子,雍、熙。元世祖末,公由岁贡出身,授循州通判三载,考绩至京,不幸数终。时流贼窃发,兵役繁兴。妣与子雍熙不得归,择兴宁城北名湖背者,山水佳丽,可为长久计。遂侨居焉,因名之曰,湖背张氏。

兴宁湖背啟源公谢祖婆七世孙元珠公,生于约公元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贡授沙县二尹。明世宗嘉靖初年(公元1523年),时年83岁,告老还乡的他见族人涣散,决心修谱凝聚涣散的族人。兴宁湖背张氏家谱,首修于明朝嘉靖初年(公元1523年),历经数百年不断完善,记载每一代人的生卒时辰、是官是民、平生事迹及所葬地名方位等,而且为官者和有特别事迹者,有众多县志记载为佐证。族谱成形的年份较早,元珠公当年重点提示,啟源公夫妇“俱”福建宁化人。资料清晰,是一部较早、较全面、较完善的家谱。记载啟源公生二子,长子张雍,仕元,为千一司巡检,妣李氏,无嗣。次子张熙,号松高,妣黄氏,生五子,仲仁、仲义、仲礼、仲智、仲信,各成桑梓。

简单举例:兴宁湖背始祖号裕轩,妣谢氏,俱来自福建宁化,并非上述大拔谱记载的来自嘉应程乡三阳宝石寨,后迁兴宁楼下大成社居住,妣石、谢、徐、黄安人,生于公元1405年的,字贯蓬,号七五郎的启源公。兴宁啟源公,子雍熙。并非上述的共生六子:雍宗、穆宗、熙宗、绳宗、兴宗、绍宗的启源公。湖背家谱记载啟源公葬佛子岭,同茔的还有九才公,并非上述的葬大成下岗子上虾蟆圹虎形。湖背家谱虽没记载始祖生辰,但湖背七世孙元珠公,嘉靖初年修谱时就83岁了,资料县志可查,追溯到出生为公元1440年左右,元珠公与啟源公,相隔七世,却相差35岁,不成立。所以上述的生于元公1405年的啟源公,并非湖背张氏始祖。再例:启源公三世孙:仲信公(谢氏婆生)洪武初荐任湖广课税大使(可查广东省通志)。四世孙:迪公明永乐乙未(1415)贡,兴宁县志、嘉应州府志均有记载。五世孙:琳公,(石氏婆生)明永乐辛卯(1411)中举,时年33岁,可查兴宁县、嘉应府志。七世孙:孟琎公(石氏婆生)明成化十六年(1481)贡生,明皇正德四年九月初三日诰封其母、其妻为淑人,可查兴宁县志。启源公后裔孙有正史可查人物枚不胜举。这些人物的生辰八字与某地谱记君绍四子启源公生于1405之说完全对不上号。

君绍墓于公元1817年重修时记载只有三房,而公元1828年修的族谱却记载有八房之多,凭空多出五子。有宗亲说重修墓时只有三房出资,其他五房或没出资或外迁失联等因素,不曾录入。对于此说法我们(大家)不敢苟同。众所周知,一般墓主人以下几代安葬祖先,世系清晰,碑文落款都是:祀男:某某,孙,某某,曾孙,某某,玄孙,某某。井井有条,代代清晰。年代久远的,已传下很多代,枝繁叶茂,一般是重修,碑文容不下大多的文字,都记墓主人传下几房,落款就是几房仝立字样。

而重修墓,墓志铭信息肯定是依原碑而来,如果原碑尚好,一般不会更换。墓志铭,本身就是刻在石碑里的露天族谱,清晰地记载墓主人的身份及以下的子孙名字。别说三房人捐款重修,就算一人独资,祖源信息岂能篡改!重修记载是三房,那么原葬怎会有八房呢?

当今科技发达,信息交流有许多宗亲建立了微信平台,为寻根问祖的宗亲提供了方便,并且是提供信息资源分享。大家都是为寻根而来,为了厘清祖源世系,团结一心,亲如一家。说到团结,古人更加团结,为了耕种争抢水源等生存利益,不惜与外姓操戈械斗,甚至联合刘关二姓结义兄弟,一致对外,为生存而团结。异姓兄弟尚且紧紧抱团,何况同宗共祖、血脉相连的亲兄弟,怎能舍弃?!

修族谱没出资就不录入,有例。但是重修墓之时,假如原先有记八房的,有五房外迁没有出资就不录入了,那不等于就是抛弃兄弟了?何谈兄弟团结!这无疑是断了外迁兄弟回家祭祖的路。这不是致外迁兄弟失去祖源吗?这无异于自残手足!所以,墓志铭才是准确的。修墓时有兄弟不要,修谱时才记载还有更多的兄弟,这里面是存在很多疑惑的。续修谱的错误往往是为了壮大族群或年久失修、世系混淆等因素造成的。综观君绍墓碑文与"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记录分析,二者前后不一,严重失实。个中原因恳请各路宗亲兄弟认真、细心地研判。再举例:看看"敦睦堂"祠堂神牌位排列,在明清朝代家族宗法严明之时,一个号称泱泱大族的化孙派系,原来有严格的内八句及外八句字辈排行,为什么只传至第十世、十一世就会出现了不按规定字辈取名的后裔?那些后辈们敢这样取名吗?这些人真的是该祠堂的直系裔孙吗?个中原因实则是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乱拉他支作己人的行为手法。究竟墓碑信息与后修的族谱信息哪种更真实?相信各路宗亲兄弟早已心中明白。

我们寻根溯源研讨会的全体同仁努力查找证据,是为了证明兴宁启源公后裔并非出自上杭大拔君绍之后,一切以正本清源为宗旨。换一个角度,逆向思考。假如说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是我们支系出自大拔君绍公,我们要寻根溯源,认祖归宗,那证据呢?墓碑明确记载只有三子,铁证如山,而且重修是按原资料所记载,难道人家有兄弟不认吗?拿什么证据来证明我们(自己)是出自君绍公之后?

经过众多的族谱、正史县志等资料的举证,凡记载兴宁啟源公生于公元1405年的资料,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在此呼吁,上杭大拔君绍公后裔的宗长站出来,直视这世系混淆问题,为君绍公自身支系正本清源,杜绝错谱延续,平息争议,造福子孙!

兴宁市张氏寻根寻根溯源研讨会

2019.3.17

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福建上杭大拨乡敦睦堂族谱及祠堂神牌位内容真实性的辨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