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屆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館總裁班遊學玉溪的課堂上,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李成衛爲大家分析了“血糖越降越高”這一難題,切中藥店從業者日常工作要點,現部分整理以饗讀者。

2型糖尿病早期的治療誤區

在講2型糖尿病之前,先說一下胰島素的生理作用。胰島素不僅能夠參與糖代謝,還會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其一方面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糖原合成,抑制糖異生,使血糖降低;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貯存。

2型糖尿病早期的病理機制和1型糖尿病是不一樣的,多數以肥胖爲主要誘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肚子大),並非胰島功能不好。

2型糖尿病的早期主要病理機制是胰島素抵抗:由於腹部脂肪堆積多,人體保護性地會對抗胰島素的功能(注意此時由於功能被抵抗,所以胰島素會代償性地增加分泌,體內不僅不缺乏胰島素,還會出現胰島素水平升高)來減少將糖轉化成脂肪(這是胰島素的功能之一)。但是與此同時,把糖轉化成能量的功能也降低了(前面提到,胰島素有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攝取、利用的功能),將糖轉化成能量就是中醫講的“氣”的功能之一,沒有這個氣,人就要死。胰島素抵抗發生之後,機體的總部馬上就會發現“不能讓糖供能是會死的”這一風險,就產生保護性機制——升高血糖(轉化成能量的功能已經降低了,只能是通過增加原料供應來調節)。這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的原因。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糖越降越高的現象。例如,患者來就醫,醫生給予降糖西藥或者降糖中藥方劑,服用之後再加之飲食控制和運動,患者夜間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症狀,如果沒有發生風險,忍過去了,那麼在第二天早上,機體接收到了夜間發生過低血糖的報告,就會主動升高血糖,發生報復性的血糖升高。這時候如果繼續加大降糖藥或降糖方劑的劑量,會人爲干預機體的自身調節,反覆拉鋸,最終導致破壞了胰島功能,進而進入2型糖尿病的晚期——胰島功能差、胰島素分泌不足。

在胰島素水平增高的2型糖尿病早期,注射外源性的胰島素會讓人體反射性地抑制胰島功能,這也是在破壞胰島功能。

如何解決越降越高的尷尬?

放開患者的飲食,讓他喫七八分飽;限制患者的活動,讓他白天活動,晚上不要活動,同時停掉降糖西藥和降糖方劑。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出現低血糖症狀,避免了低血糖症狀,也就避免了報復性的血糖升高。

總結:

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療不是以降糖爲目的,而是要防止出現低血糖風險,同時讓患者運動,以提高機體對抗低血糖的能力,並逐步減掉腹部脂肪,最終徹底消除胰島素抵抗。

本文爲中國藥店原創/整理,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