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亂的人世間,總會出現讓人匪夷所思的案例。比如,你常聽說的,有關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

在《白鹿原》裏,鹿三從小就給自己的孩子黑娃說,咱們欠白家的東西太多了。長期的教導之下,面對無處不在的道德壓力,終於讓長大後的黑娃不堪重負。於是,他做出了兩個選擇:要麼離家出走去打工,遠離這個世界。或者當土匪毀了白家,讓這個債權人永遠消失。

說起來,白嘉軒對鹿氏父子確實恩同再造。而且,這種恩情都到了讓他們無法難受的地步。黑娃對白嘉軒,雖然始終持尊敬之意,但作爲道德模範的存在,白嘉軒的存在又實在是太礙眼,所以非得去打折他的腰不可。於是,當機會來臨時,黑娃終於向白嘉軒揮起了手中的木棒:“你的腰太硬了!”

而我們常說的升米恩鬥米仇,並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就是白眼狼。而許多時候,施恩者其實也並不指望報答,但受恩者卻因爲道德壓力長期自卑,進而陷入無法控制的道德境地。事實證明,越是自卑的人,越可能無差別周遭的仇視,因爲無論你對他好,還是對他壞,都是如此。

熟悉農村生活的人,可能都知道,越是靠鄉親評理的地方,就越講究道德。更有甚者,在法律不完善的地方,道德是可以當民法用的。所以,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構建封閉、重視人際關係的體系裏,面臨的道德壓力也就會越大。

也就是說,當他人給予你恩惠時,你的感激是分爲雙重的。在內,是自發的感恩之心;於外,則是道德壓力要求你有感恩之心。這就像是小時候長輩送了你禮物,你自己感激之餘,父母還要督促你,“還不快給長輩說謝謝?”不過,長期置身於這種道德壓力之下,人總有繃不住的時候。

升米,自己還得起,所以是恩;鬥米,自己因爲還不起,就會成爲長期的道德壓力,甚至陷入道德絕境,於是成仇。而那些心思敏感,總在意周遭評價的人,更是不希望自己墮入如此的道德困境。當他爲此喘不過氣的時候,心態就會失衡:希望債權人消失,或者,讓自己低人一等的這個世界消失。許多的悲劇皆因此而起,包括黑娃揮向白嘉軒的那一沉重棒子。

文明發展到現在,再來衡量“親兄弟明算賬”與“都是自家兄弟,你就看着辦吧”,這兩種不同的辦事方式,可以看出,前者似乎不講情面,但清清楚楚;後者貌似更溫和,但卻沒有限度,也更容易因爲道德壓力,誘發身處道德困境中人的憎恨情緒。

所以,我們贊同把一切放在臺面上說清楚,AA制、籤協議、清清楚楚,免得黏黏糊糊,難以說清。這既是對自己好,也是對他人好。彼此不要承擔道德壓力,免得久而久之,把相處的關係都弄糊塗了,當事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