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铁,就是一种未来穿行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的新型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载客量是普通公交的几十倍,且与汽车互不干扰。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且采用电力驱动,节能环保。同时,造价低耗时少,还能带动GDP,创造就业机会。

2、巴铁被追捧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大家受够了交通拥堵,迫切想要改变现状。更多的还是“爱国心”。中国制造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已经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巴铁,直接的激发了我们的自豪感。

3、2016年8月2日,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消息一出,举国关注。微信、微博、门户网站,被巴铁刷屏。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央广新闻,众多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巴铁,这一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中国制造”震撼国人。

4、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到俩月,巴铁就已经销声匿迹。只因有人揭穿,巴铁,不过是一场伪装的金融骗局。所谓的综合试验,只是单方面吸引投资的噱头,地方政府根本就不知情。更有人指出,“巴铁”项目的背后是一个做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在运作。将巴铁炒火,然后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且号称,100万元起投,年化收益12%,“华赢凯来”玩的好套路,借此集资40多亿,致使4万多投资人血本无归。

5、其实,早在1969年,美国就有过类似于“巴铁”的概念被提出。但因为幻想因素过多,完全不实用而被束之高阁。

中国第一次提出“空中巴士”概念,是在2008年,由小学未毕业的民间科学家,现在的巴铁总设计师宋有洲提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当时,“立体快巴”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且登上了《纽约时报》8月18日的封面。

11月12日的《时代》周刊上,“立体快巴”与苹果iPad等一起被列入2010年50大“最佳发明”榜单。2010年,宋有洲所在公司宣布,立体快巴项目将率先在门头沟区启动,未来将在门头沟建设189公里的“立体快巴”轨道。2011初,"立体快巴"在门头沟却变成了“仅仅是研究性项目,没有启动这回事”。

而有意思的是,宋有洲花费15万元请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作出“立体快把”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上海交大并不承认。上海交通大学却表示,确实有一两个老师参与了评估,写了评估报告,但参与项目是个人行为。

更有意思的是,巴铁,这项被誉为“中国原创”的伟大发明,“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即将上马的项目。国家专利局官网显示的却是,“立体快巴”专利还处于“等待实审请求”字样。

这意味着,这项吹了六年,被用来融资了两次的所谓专利,还仅只是自说自话而已。

6.对于创新,对于新生事物。我们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空间。即使, 巴铁这次试跑,“因各种意外,调试了4个多小时”,最终只是“直线小跑了300米”。毕竟,火车、飞机、地铁等等,一开始都曾经被当作痴心妄想。

这也是众网友声援巴铁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惜,现在,骗局被揭穿。

2017年5月20日,欠债50亿元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华赢凯来公布了最新公告,自去年8月份发生兑付危机以来,华赢集团首次发布具体兑付方案,然而让投资人大跌眼镜的是,此次竟只兑付1%。

7.遥想当年e租宝,身披“互联网+金融”外衣,央视推广、大佬站台,全民皆知。一年半吸金740亿。

所以,支持创新无错。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巴铁即使真有可行性,三五年内、甚至一二十年内,都绝对不可能成现实。

作为吃瓜群众,看看热闹就好。

8、华赢凯来公司在多个地方成立项目公司,将这些亏损和子虚乌有的项目包装后,在自己旗下至少三家p2p网站、数百家理财实体店中进行许诺12%-16%的利息,大规模集资招揽客户。

而华赢凯来公司的多个集资项目都存在着以政府"PPP工程"的名义进行集资,但其实这些项目中大多数都与巴铁一样,尚未立项;还有另一些项目则资金回收困难,处在亏损状态。

对于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已立案侦查,并先后将公司主要负责人3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目前已全部刑事拘留

对于4万投资人而言,最关心的还是最后能否追回近50亿元债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