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哈卡泥龜由於它獨有的習慣,喜歡躲入泥中進行夏眠或冬眠,從此,便有了“泥龜”的稱呼。瓦哈卡泥龜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泥龜,體長能達到17.5釐米。背甲顏色一般以褐色或黑色爲主,也許存在着黑色的斑點或黑色的接縫線,盾甲有略微重疊的跡象。此外,背甲上還有有三條明顯脊椎龍骨。瓦哈卡泥龜只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盆地,還有墨西哥。瓦哈卡泥龜生活在沿海平原非永久性的水域以及丘陵高地水流較爲穩定的湖泊中。

體型特徵

瓦哈卡泥龜前後椎盾的長度與寬度有着較爲明顯的變化,第1或3;直到第5塊是所有椎盾中最寬闊的。另外,第1、4或第5塊的長度是最短的,第1塊椎盾與前方的2對緣盾相接觸。 較小的腹甲擁有前後兩塊可以自由閉合的鉸鏈蓋,前方的那塊比較直,而後面的則是彎曲的且末端有一個明顯的凹槽。閉合時,後方的鉸鏈蓋不能完全的遮蓋後肢,因爲後鉸鏈蓋的寬度只有背甲寬度的57%-63%。腹甲與甲橋的顏色通常是黃色或褐色並伴有黑色的接縫線,偶爾也會夾雜着一些褐色的色斑。腋窩處盾甲與腹股溝盾甲彼此相接觸。尾巴主要以褐色和棕色爲主,末端是角狀的尾刺。雄性腹甲凹陷,尾巴長而粗,而雌性腹甲較爲平坦,尾巴也較短。

而泥龜由於它獨有的習慣,喜歡躲入泥中進行夏眠或冬眠,從此,便有了“泥龜”的稱呼。“蛋龜”這一名稱的來由,是出自於它的外形酷似一枚蛋。久而久之,大家便有了這樣的稱呼。這樣的一個俗稱所對應的科學名稱是“動胸龜科”,因其腹部有可以活動和閉合的腹甲而聞名於世,而該科下屬涉及到2個亞科和4個屬,包括一些種類所細分的亞種。其中不免要說到麝香龜和泥龜,麝香龜因其受到威脅時,能散發出的麝香味,而被發現的學者以這樣的一個特性所命名。

生活習性

瓦哈卡泥龜在野外,會獵食水中任何小於自己的動物,如魚、蝦、等,甚至是其它的龜,間中亦會食一些水生植物或掉下的水果。雖不常見,但獵食同類的情況曾有發現。可以喂他喫新鮮的動物餌料,如雜魚、小蝦、螺蚌、蚯蚓、肉等等。 雄性達到性成熟需要4-6年的時間,背甲在16.0-16.5CM之間,而雌性達到性成熟則需要6-8年的時間,背甲在17.0-17.5之間,雌龜在一年中可產下兩窩蛋,(五月到六月中旬或者七月初)每窩大概有1-4個,雌性往往將蛋產在沙地和並不深的洞穴中或則河邊的附近。

它們的壽命一般在30-40年。

飼養環境

如果在夏天時,飼養在一個大的、沒有獵食者和種植了可食用的灌木和雜草的戶外時,它會茁壯成長,同時,在戶外應有遮掩處和一個淺水盤子。這種瓦哈卡泥龜是一個挖掘者,所以圍欄應伸展到地下來防止逃走。

在室內飼養,應有一個廣闊的龜桌和其他設備,它們包括取暖設備和UVB光管或一個同時能發熱並有UVB發放的燈泡,還有一些造園特色環境來供給遮蔽和攀爬之用和一個淺水碟。在照點附近的溫度應保持由華氏90-95F(攝氏32-35度),而在飼養環境中,也應有一個比較低溫的範圍來給予龜只調節體溫和新陳代謝的需要。

飼養要點

水質對於瓦哈卡泥龜來說沒那麼講究,一般家庭簡單晾曬處理過的自來水它都能很快的適應,當然直接用剛接出來的自來水是絕對不行的。這種龜也是屬於高度水棲品種,最好使用過濾器設備,這樣水中有它的氣味會感覺比較安全,也便於保持水質和日常清潔管理。提到溫度和大多數水龜一樣,比較適宜的水溫是25—30度之間,溫度適宜它的體色也會好看,溫度低於正常生理需要溫度時,體色發黑、行動緩慢、也會少量進食。溫度變化直接影響墨西哥巨型麝香龜的體色變化。日光浴對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般環境溫度適宜可以讓接受陽光的照射,時間不用太長10—20分鐘即可(不用天天曬),如果家裏不方便照射陽光,那就要採用人工合成的UVB燈管進行4—8小時照射(無需天天照射)。

據說這種龜的互動性很好,堪比窄橋蛋龜。我們知道,窄橋其實單論外表並不出彩,三大巨蛋中沒有墨蛋和薩爾文那樣有好看的紋理,但是窄橋的互動不可比擬,至今價格頗高。

其實龜的種類千千萬啊,還有很多我們不認識的呢!

紅頭扁龜!

馬來果龜!

紅冠棱背龜!

哈哈,這些大家都見過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