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鹿子霖,当时因为家里条件好,是小康之家,家里缺人不缺财,也是敞开生孩子,生到不能再生为止,最后也仅留下来鹿兆鹏和鹿兆海两个孩子,其他的虽没有明说,估计也大都死于这种病。想想也是,过去的人由于科学知识落后,意识不到这一点,在生孩子时不注意卫生,不注意消毒,用没消过毒的剪子直接剪断脐带,而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又特差,脐带部位又因其薄弱而特易感染,所以很容易让新生儿感染上这难于治疗的肚脐破伤风,所以新生儿的死亡率当然也就高。

记得小时候(七十年代),常听母亲说起一种比较奇怪的病:刚生下的小孩儿就害怕"出风儿",只要一"出风儿"就会连着哭,哭到最后一翻白眼儿就死,是很难治好的。听到后真叫人感到可怕又有些神秘。所以,那时在我们村子的东边的一条沟子里不定什么时候就可看到一个用杆草(谷子的秸杆,扎成捆儿,用于织苫子)捆扎的死孩子,我就无端地怀疑和这神秘的病有关。不过这"出风儿"到底是什么病呢?有时好奇,就问母亲,母亲就知道老辈人称这病为"出风儿",至于其它的,她也不知道,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

后来,当我上了初中高中时(八九十年代),村子东头扔死孩子的现象就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但我对这"出风儿"的神秘感却从来也没有消除过,只可恨自己知识浅薄,始终不得其解。

很快我人到中年,已没有了折腾的兴趣,没事时就任着自己的兴致看看书。有一天忽然想起了自己上大学时的禁书——《白鹿原》来,当时因听闻其"黄",一直没敢看过,因为当时我是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人,而现在已这么大年纪了,早已是过来人了,心里也早就没有多少畛畦了,所以就买了一本看了一下,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就是写了关中渭南地区民国几十年的变迁史,以及一个村子两代人的奋斗嘛,至于里面的让人硌应的男女之事也很正常,因为哪个正常的男女生儿育女时不得不经历呢?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只不过作者不应该写得那么多那么详细,估计他也是想走《金瓶梅》和《废都》之路,以此引动视听而出名。

不过我在书中除了这个大主题之外,又有了另一个发现:就是第二章和第六章都提到了一个至初生的婴儿于死亡的"四六风症",很快地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出风儿"病,按书中所言:婴儿"出生的第四天开始啼哭,日夜不断,直到嗓子嘶哑再哭不出。到第六天孩子便翻起白眼,眼仁上吊。"由此我断言,这就是我们这儿所说的"出风儿",因为二者虽名称不同,但症状完全相同嘛。

按书中所言,当时当地的人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强,因为他们竟然有治疗的法子,那就是用艾灸脑门儿和嘴角儿,但治好的比例极少。白嘉轩的几个得了此病的孩子也只治好了一个,他的三儿子白孝义就是他的母亲白赵氏用此法治好的。因为这种病,白家的上一代,就是主人公白嘉轩的母亲白赵氏生了七女三男十个孩子有六个都死于这种病。到了白嘉轩这一代,他的妻子仙草生了八个孩子,有一半都死于这种病。书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鹿子霖,当时因为家里条件好,是小康之家,家里缺人不缺财,也是敞开生孩子,生到不能再生为止,最后也仅留下来鹿兆鹏和鹿兆海两个孩子,其他的虽没有明说,估计也大都死于这种病。

要说医疗条件,白鹿村当时有一个医术相当高明的冷先生,可从没见白家为此去请他医治,很显然是知道请也是白请,所以干脆就不请,一句话,当时的医术也对此病也是无可奈何。这虽是小说里发生的事,但我相信这些事都是来源于现实,是当时现实的反映,因为作者陈忠实就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

显然这种病严重影响了刚出生的婴儿的成活率,从小说中看,有一半以上的婴儿死于此。虽然我手头没有专门的有关资料,但我相信,在传统社会里,起码在我们中国,应该是这样的。当然这也应是传统社会里,中国的人口迟迟没有大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这种在当时近于不治之症的神秘而又叫人又有些恐惧的病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现在我可以轻易得到答案了,因为我现在拥有电脑。本来以前也是可以查的,只不过事隔多年,早已淡漠,想不起查而已,现在受了这书的影响,才想了起来。查了一下百度得知,原来它是肚脐破伤风,俗称"四六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因为不注意卫生导致。因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故被称为"四六风"。因其不易治愈,所以导致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即使在目前,医疗条件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只要感染上了,也有20~~30%的死亡率。既然是由新生儿的脐部侵入,或者是由于割断脐带的剪刀消毒不良,或者就是割断脐带后处理不卫生引起的。

想想也是,过去的人由于科学知识落后,意识不到这一点,在生孩子时不注意卫生,不注意消毒,用没消过毒的剪子直接剪断脐带,而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又特差,脐带部位又因其薄弱而特易感染,所以很容易让新生儿感染上这难于治疗的肚脐破伤风,所以新生儿的死亡率当然也就高。而现代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在生孩子时注意卫生,注意消毒,感染上这四六风的可能性大大下降,新生儿的死亡率自然也就下降了。到了现在,生孩子基本上都去医院,在医院生,破伤风杆菌就再也不能用其虐了,所以也就再也没有新生儿因此而死亡了,所以现在很少再听说谁家的有这种不幸的事了,即使出事了也不是因为此了。

在现在看来,这一点小小的改进——消消毒,就大大打破了人口发展的瓶颈,当然,这应该感谢近代西方的医学学之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