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聯合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中國民族品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7)》正式發佈。作爲此次報告中唯一一家食用油行業代表,魯花集團從入選的100強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 “作爲民族品牌,創新是品牌發展的動力,質量是品牌存續的基礎,文化是決定品牌方向的內核,三者缺一不可。” 山東魯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東偉表示,品牌是一家企業的靈魂與生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需要智慧與堅守。

成立36年來,魯花集團於行內率先培育出油酸含量高達75%以上高油酸花生的創新硬實力,建立種植基地源頭動態管控的品質高要求,以及堅持19年企業文化軟實力的建構等,均是對從偏安一隅的小工廠,到國內花生油第一企業,再到成爲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企業的最好註解。

創新動力:上山下鄉中的育種試煉 談及創新發展的硬實力,除了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獎的魯花5S物理壓榨技術,最爲外界關注及魯花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高油酸花生良種的培育。走進位於山東省萊陽市的魯花集團總部,一幢幢黃色大型廠房首先映入眼簾,其中有一座“魯花黃”的獨棟建築便是高油酸花生油誕生的魯花產品研究綜合實驗室。

王金錄是魯花產品研究綜合實驗室的資深研究員,臉上始終帶着微笑,“高油酸花生培育工作像是‘上山下鄉’,爲了收集及時的科研數據,每天都要在實驗室進行大量重複性的觀察,同時還要去到田間地頭觀察種苗的生長發育情況,詳細記錄生長情況。”王金錄坦言,魯花高油酸花生良種的誕生成功打破了國外良種的壟斷,是中國食用油史上新的里程碑。

科技創新已成爲魯花集團行業引領的關鍵驅動力

據瞭解,油酸被營養學界稱爲“安全脂肪酸”,是一種單不飽和Omega-9脂肪酸,常存在於動植物體內,也是人體脂肪組織中最豐富的脂肪酸。油酸的珍貴在於它是人體不能合成但又是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常見的橄欖油油酸含量爲55%至80%。 在高油酸花生的育種研發過程中,需要突破花生產品品質與產量不易兼顧的難題,“美國的高油酸花生育種工作從1987年開始,已經持續了近32年,但目前仍普遍存在着產量潛力不足、耐低溫特性不強等缺點。”王金錄說。

2013年,在歷經了十幾年的探索後,由魯花集團聯合相關科研結構成功培育研發魯花19、花育963、花育52、花育661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十餘個,正式面向社會推廣,這標誌着中國本土高油酸花生品種被廣泛推廣開來。2017年12月,魯花集團研製的國內首個高油酸花生油產品正式面市。2018年1月20日,由魯花集團與河南省正陽縣共同建設的國內首個高油酸花生產業基地破土動工。 “每天跟高油酸花生打交道的時間比和家人還多,但是看到高油酸花生油的研發成功,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金錄表示,目前魯花集團研發的高油酸花生品種,其畝產量、出油率、油酸含量分別爲普通花生的120%、130%與170%,且在花生顆粒飽滿度、品種產量與含油量等方面全面領先於美國。

品質基石:土壤裏生髮的食品安全

與魯花集團在高油酸花生育種研發項目中的專注度相同,高油酸花生的優質高產還得益於不僅停留在花生原料,而是在種植基地選址上便已開始的動態源頭管控工作。

“種植基地周圍3公里內不能有化工廠,種植區地下水的重金屬含量等指標必須達到國家檢測標準,空氣質量必須達到良好級別以上,土壤檢測必須無污染且土質情況良好。”魯花集團對於食品安全的嚴苛堅守,來自山東魯花農業科技推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峯深有體會。“種植基地的選擇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光照、溫度、土壤、水分等均會影響花生原料的生長發育與品質。”他說。

花生種植基地的科學管控 是魯花集團產品品質的重要基石

“從種植基地就開始建立動態管控機制是魯花集團對於產品品質極致追求的主動性考量,也是魯花代表民族品牌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基石。”據劉峯介紹,圍繞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管理系統,每塊地、每個品種、工作時間與內容都會與每位工作人員進行綁定記錄,在花生種植的關鍵時點,基地每天都會進行相關動態數據檢測。

依據此種選址標準,魯花集團還在內蒙古、安徽、河南等9省區相繼建立了面積超5萬畝的高油酸花生種植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種植基地建立之後並非“一勞永逸”。“技術管理部門每年會對基地重新進行風險評估,淘汰不符合GAP及公司有關種植管理規範的基地,並及時選建新的種植基地。”劉峯表示,種植基地一頭連接着土地,一頭連接着老百姓的餐桌,每一個環節都直接關係到最終產品的品質,馬虎不得。

文化內核:生生不息的魯花之道

“36年了,作爲改革開放時代大潮的親歷者與見證者,魯花集團作爲民族品牌持續高速發展,一是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先愛他人’的魯花文化,像家書一樣,代代相傳;另一方面,是時刻牢記國家發展方向的使命感,這也是幾代魯花人的自信源泉與生生之道。”孫東偉說。 在孫東偉看來,“先愛他人”的關鍵在於“先”,強調了品牌建設中的正向發心與主動行爲,這纔有了花生保護價、5S物理壓榨技術、食品安全種植基地管控、高油酸花生育種研發等企業一系列的主動行爲,而“愛”的發心也反向促使着魯花集團不斷地發展壯大,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19年企業文化建設 爲魯花集團民族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現在我們站在‘提高人類生命質量’高度上所創新研發出的高油酸花生及產品同樣如此。”孫東偉說,這種文化所帶來的回報讓魯花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19年如一日的企業文化學習晨課便是最好的例證。

與大多數企業的品牌文化建設工作不同,在魯花集團遍佈全國30多個省區市的33個生產基地與240家分公司裏,在會議室、食堂與操場上,近2萬人,《論語》《道德經》《弟子規》的晨課學習每天都在進行,每堂30分鐘,全年工作日風雨無阻,而這樣的企業文化學習晨課在魯花集團已持續了整整19年。

“在民族品牌的社會責任體系中,‘民族’與‘責任’應作爲衡量品牌企業發展社會價值的核心,就是要通過創新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實體經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孫東偉坦言,民族品牌的發展建設更多是一種責任擔當,是一種對“先天下之憂而憂”發展情懷的主動踐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