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現在南朝,就是當於謹、楊忠在長安接受宇文泰的接見以及市民們的歡呼的時候,南朝已經徹底進入了萬劫不復,只等着命裏註定的那個人前來,把這個爛攤子收拾掉。而在接受梁朝親王們接二連三的示好以後,被宇文泰派來“主持公道”(實爲兼併地盤)的將領,正是楊忠。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九十一)楊忠

問:當陳慶之帶着北魏宗室、南梁扶植的傀儡皇帝元灝進入洛陽、享受“千軍萬馬避白袍”的歡呼的時候,這支隊伍裏,誰對日後中國的影響最大?

肯定不是元灝,這小子從頭到尾都只是梁魏之間博弈的棋子;卻也不是陳慶之,他的出現就像一道流星,劃過長空後並沒有改變北強南弱的宿命。

實際上,在這支隊伍裏,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是一個之前被北伐的梁軍虜獲、成爲元灝手下親隨的一個年輕人。在陳慶之戰敗以後,他也重新投入了北朝的懷抱,加入了爾朱家族的部隊,並且投靠了一個叫獨孤信的人。

後來,獨孤信和他結成了親家;再後來,這個人的兒子(就是娶了獨孤信女兒那位)推翻了北周,又滅掉了南陳,親手結束了分裂三百年的大亂世。這個人就是楊堅。

而楊堅的父親,就是咱們今天的主人公——楊忠,你也可以叫他普六茹忠。

楊忠十八歲那年,在遊覽泰山的時候被北伐梁軍俘虜,帶到了梁朝;投奔獨孤信以後,他又追隨獨孤信,成爲護衛元修西狩的少數幾個士兵之一。

這一從龍之功使得楊忠從獨孤信帳下的親隨變成了西魏軍中的將軍,卻依然沒有讓他獲得真正的老闆宇文泰的賞識。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宇文泰那麼忙,沒空接見所有人。而很快,宇文泰就將徹底爲這個年輕人所折服。

宇文泰喜歡打獵,還喜歡帶着大夥兒一起打獵。有一次圍獵的時候,突然躥出一條猛虎,驚擾到了宇文泰。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楊忠挺身而出,左手抱住老虎的腰,右手拽出了老虎的舌頭,生生打死了這頭老虎。

《水滸》裏頭,打虎將李忠打沒打過老虎,施耐庵沒說;但是楊忠打死老虎,卻是史有所載的。對於這個有膽有識的年輕人,宇文泰大爲激賞,還專門賜字爲“掩贍”(鮮卑語猛虎之意)。

成爲宇文泰愛將的楊忠也不負所托,成爲了兩魏五戰中的重要一員。

在沙苑之戰中,他擒獲了東魏猛將竇泰;

在河橋之戰中,他又和五名士兵組成敢死隊,死死地扼守住河橋,阻止了東魏軍的進攻;

在玉璧之戰中,他帶大軍解了玉璧城的圍,和韋孝寬一起嬉笑着送別了在一片悽愴的《敕勒歌》中撤退的東魏軍。

兩魏五戰後,楊忠已經成爲了西魏最頂級的將領,成爲了獨孤信手下的大將軍,身份僅次於八大柱國。而在結束了東西向的戰爭後,他被派往另一個戰場,那纔是他真正揚名立萬的舞臺。

侯景之亂後,南朝陷入了一片混亂——江東一帶由侯景掌握,卻還要面對當地義軍以及其他諸侯的圍攻;而在其他地區,各個蕭家的孝子賢孫對保護蕭衍和太子沒啥興趣,卻對把各自的地盤兼併掉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和熱情。

而當他們發現內部好像不是那麼容易消化的時候,“請外援”三個字,也就應運而生了。

有關梁朝是如何“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故事,我們留着以後再講;而在接受梁朝親王們接二連三的示好以後,被宇文泰派來“主持公道”(實爲兼併地盤)的將領,正是楊忠。

說實話,宇文泰的這個安排相當狡猾,很有點後來王倫讓林沖納投名狀的意味在裏頭。原因很簡單,楊忠是漢人,而且梁朝對他還相當不錯。讓他去進攻漢人心目中的精神故鄉,正好可以檢驗楊大將軍的忠誠度。

事實證明,楊忠是經得起宇文泰考驗的。他帶着兩千部隊一路長驅直入,卻故意拉開距離,讓一個人身上揹着十幾面戰旗。梁軍偵察兵遠遠望去,似乎有三萬之衆,嚇得岳陽王蕭察立刻服了軟。漢水之濱的一系列梁朝城池也望風而降,楊忠兵不血刃地打到了江陵附近。

此時盤踞在江陵的是已經稱帝的梁元帝蕭繹,他深知自己根本不是楊忠的對手,於是把自己的世子蕭方略送到西魏去做人質,還又主動劃地求和,承諾安陸以西全部歸屬西魏。

就這樣,楊忠取得了西魏建國以來最大的戰果。回國以後,他也被賜予了鮮卑姓氏——普六茹。從此以後,楊忠改名爲普六茹忠,從姓名上融入了鮮卑文化之中。

此後數年,楊忠一直在荊州戰場與梁、東魏作戰,屢有戰果。而當西魏下定決心決定滅掉江陵政權的時候,楊忠又作爲柱國於謹的先鋒,與梁軍派來的阻擊部隊交戰。等到蕭繹被俘虜、之前投降的蕭察被立爲傀儡皇帝以後,楊忠又帶領部隊駐紮在穰城,起到名爲保護實爲監視的作用。

到了這一步,我們已經可以說,宇文泰和西魏的民族融合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旗幟之下,那些曾經打着胡漢不兩立旗號的漢人,在經受了幾百年的變動之後,終於與匈奴人、鮮卑人一起,爲保護同一個政權坐在了一起,並且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統治集團——關隴貴族集團。

只是,這種融合是有代價的。體現在南朝,就是當於謹、楊忠在長安接受宇文泰的接見以及市民們的歡呼的時候,南朝已經徹底進入了萬劫不復,只等着命裏註定的那個人前來,把這個爛攤子收拾掉。

是的,在從侯景之亂中抽身、講了這麼長時間的北朝以後,我們也該把目光投回到南朝,來看一看這個在經歷了浩劫之後的南梁政權,又將走向何方?

咱們下回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