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諸葛亮的治國理政才能,毫無疑問是三國第一流的人物。在這樣的情況下,蜀漢被諸葛亮治理成了三國裏最好的一個。

毫無疑問,諸葛亮在三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之中,都絕對稱得上是一顆璀璨的明星。在《三國演義》之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了完人,連魯迅先生都感嘆羅貫中將孔明“狀智多近乎妖”。

但是,諸葛亮也並非沒有缺點。比如很多人都在爭論孔明的軍事能力:捧他的,以他名列武廟十哲來作爲論據;貶他的,則以他獨立帶兵以後大多徒勞無功來說事兒。

實際上,作爲政治家的諸葛亮,軍事才能到底如何尚且不談,即使只是平庸或者中上,也不應作爲他的“缺點”。因此,孔明的軍事才能問題,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

諸葛亮真正的缺點,用偉人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諸葛亮的治國理政才能,毫無疑問是三國第一流的人物。縱觀三國近百年來的歷史,能和他比肩的政治家,唯有曹操一人而已。但是這兩位偉大的政治家,把國家治理好的路子卻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截然相反。

曹操很忙,又要治國,又要打仗,又要和朝廷裏那些反對派們鬥,隔三差五還要寫寫詩、生生孩子。那麼他是怎麼治國的呢?簡單地說,就是用人。通過他的求賢和徵辟,大量的人才被髮掘出來,這些人才也幫助曹魏成爲了三國最強的一方。

而諸葛亮呢?劉備一死,就“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國家大大小小的都要歸他管——他既是中央的丞相,又是地方的益州牧,還是軍隊的總司令。蜀漢的擔子,幾乎全壓在他身上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蜀漢被諸葛亮治理成了三國裏最好的一個。但是和曹操不同,他是什麼事情都自己管。

舉個例子:據說在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他都要親自到場。此言雖被認爲不太可靠,但是也估計是有跡可循,起碼說這種活動諸葛亮是主持過的。那麼問題來了——堂堂一國丞相,這種小事都要過問,是不是管得太細緻了些?

事實也是如此——在諸葛亮身後,蜀漢的人才儲備就有些捉襟見肘了。誠然,這背後有着極爲複雜的原因,比如益州地處偏僻、人才不足;又比如蜀漢統治集團對益州本地大族一直以打壓爲主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諸葛亮事必躬親,最後導致後輩們沒法成長吧?

看來,什麼事都要自己管,不給後人鍛鍊的機會,對一個單位的發展,也未必是什麼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