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无人便利店纷纷倒台 它却在大西南遍地开花,做对了什么?

一七闪店是这场无人零售创业潮的后来者,行业历经狂欢、洗牌,接下来有可能成为最先摸到这个生意本质的项目之一。

文 | 邓猋

无人零售在一线城市的扩张已经渐渐“冷静”,但在重庆,还有一家叫“一七闪店”的无人便利店正在向多个西南城市拓展。

记者第一次光临这家店,走的是标准流程:手机注册、面部识别、入口处的闸门自动打开。店内的陈设简约,大多是一些日常商品如食物、饮料、烟酒等。记者选择商品,利用手机扫描条形码进行支付之后离开,整个过程还算自由流畅。

在远离北上广的重庆,这些来得稍迟的黑科技综合体,有可能迎来第二波发展。

无心插柳式创业

联合创始人邓婕称,一七闪店的创立,其实是一个巧合。

公司的前身是腾讯西南服务中心,靠代理腾讯企业级产品起家。后来针对零售商铺的线上服务,开发了一款SaaS工具。但许多零售商铺对SaaS的认知度不够,无法理解这项服务对商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于是CEO何春阳和邓婕这才打算自己做个商铺模版来验证SaaS工具的实用性。

北上广无人便利店纷纷倒台 它却在大西南遍地开花,做对了什么?

山城重庆不夜城

邓婕没想到的是,最初只是打算作为软件“Demo”来打造的小店,店面每天的营业额还不错,不久后更是实现了盈利。

而整个行业也开始热闹起来。2017年整个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近200亿元,全年共有93起无人零售项目获得融资,总融资额在30亿元以上。这一年,也被称作“无人零售元年”。

赚钱加风口的生意就在眼前,邓婕团队决定好好做无人零售便利店项目,在无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构想。前期的扎实工作也为后来一七闪店的存活及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选择对的场景。整个团队对项目的场景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受众群体集中在酒店、学校和写字楼。给写字楼配套不仅租金低,还没有转让费。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一七闪店成型之后,龙湖、协信等地产商也主动找邓婕合作,目前已签了200多家。

其次,卡住成本。传统便利店一般存在毛利率高、净利率低的情况,巨大的人力成本是主要原因。《2018年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5-2017年,大多数便利店的毛利率集中在20%~30%,但其中净利率低成为业内常态,大多集中在0~4%,例如7-11在2017年的净利率就只有3.6%。

一七闪店剔除了2~5个雇员这一巨大人力成本之后,商品的单价能够比传统便利店更低,虽然毛利率仅在27%~33%之间,但净利率能够高达10%~20%。

最后,大数据匹配需求。在需求分析这一块,大多数零售店依然是店长凭经验进行判断,难以做到供需匹配。在这方面,一七闪店利用3~6个月的历史数据进行销售预测,避免了人工预测的片面性。

北上广无人便利店纷纷倒台 它却在大西南遍地开花,做对了什么?

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

在问到盈利方面的问题时,邓婕给《商界评论》的记者算了一笔账。

开一个一七闪店的成本在10~15万元,包括7~10万元的设备和装修费。以第一家店为例,日均营业额在2 200元左右(含周末),一个月6~7万元;毛利率在27%~30%之间,约2万元;每个店长管理5~8家店,每个店的人力成本在1 000元左右;再加上租金2 400元、每月设备折旧1 400元、水电600元,每月总共5 000~9 000元的运营成本,算下来1个月净利能够达到1万元以上,在1年左右就能够收回开店成本。

因此,几乎每个单店在4个月的爬坡期后,都能够实现单店盈利。在2月份获得了两江创投的A轮融资之后,邓婕透露计划开100家店,在寻求到后一轮融资后,将扩大到350家。目前在川渝地区已经有51家一七闪店,以直营、联营和加盟3种业态为主。未来一七闪店将从川渝地区向西安、贵州、昆明等地进行扩散,大力开放联营和加盟。

让零售变得“智慧”

在一七闪店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线城市的无人零售热风并没能在这个行业持续。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不但融资者寥寥无几,也几乎没有新创立的无人零售品牌。而之前一直受到吹捧的无人货架由于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等因素也陷入了发展的冰点期,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更受饱受质疑。

北上广无人便利店纷纷倒台 它却在大西南遍地开花,做对了什么?

邻家便利店因资金链断裂陆续停业

无人零售为何这么快就要以“无人”收场?

用邓婕的话来说,那个时候是“一群聪明的投资人一起犯了一个小错误”。归根结底,无论是传统零售、新零售,还是无人零售,都必须要回归零售本质——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为重。

多数投资人认为无人零售的多种业态规模化速度快、线上线下结合度高,但依然高估了国民素质、过于强调无人技术、着重前端技术开发而忽视后端的运营;而多数创始人为了获得融资所叙述的故事也是天花乱坠。先不说能不能成为下一个“聚划算”,就连生存问题都还难以保证——行业内对外号称的20%盗损率,其实很多企业都已超过了50%。

一七闪店以RFID技术为主导,店里布满摄像头,自动保存翻过闸门和递出商品的违规行为,商品未支付时也不能打开闸门离店。他们更是接入了银联系统,加上微信的实名认证信息,所有的失信行为将一键联通,这样的机制约束了大量潜在的盗损行为。

除了盗损率之外,无人零售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刘强东曾说,零售的本质是成本、效率和体验。无论你的技术多么先进,消费者也不会为技术埋单,对于他们而言,方便实惠或许才是硬道理。

便利店本身是个附加值很低的行业,也不生产价值,仅仅只是生产商和供应商的“搬运工”。之前资本推动的行业狂欢与衰落,已经证明无人零售靠规模化占领市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说到底,无人零售的重点不是“无人”,而是“零售”。一七闪店一直不以“无人”自居,反倒一直强调智慧零售——专注零售的服务质量与效率,让零售变得“智慧”,这才可能是行业做大的关键点。

北上广无人便利店纷纷倒台 它却在大西南遍地开花,做对了什么?

在远离北上广的重庆,无人零售有可能迎来第二波发展。

一七闪店诞生在西南,错过了资本的狂欢,但也避免了在硝烟弥漫的一线城市过早“阵亡”,是一种综合幸运。在行业洗牌之际,看清下一阶段的竞争方向,这是一七闪店获得的宝贵后发优势。当然一七闪店能否在传统便利店遍布的场景中崛起,还需要团队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升级体验上不断地做出探索与努力。

投资人点评:在塔尖寻找差异化竞争力

文| 刘新羽,两江创投投资负责人

通过和腾讯的信息沟通,我们接触到了一七闪店这个项目,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当时项目在研发阶段,还没有正式落地,我们看到亚马逊也推出了无人超市,认为这是一个市场趋势。加上团队做SaaS平台积累的大量经验,也具备了他们做智慧零售店的前提。

但一七闪店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只是技术这一个单项。便利店整个行业是盈利的,其在北上广深已经趋近饱和,但在西南地区的饱和度仍然很低。因此一七闪店从重庆辐射西南这个战略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其选址场景符合当地人的文化和消费,酒店和写字楼群体相互重叠,选品上更便于聚焦和集中。其与社群便利店又是分开的,服务功能也不同。传统便利店真正痛点在人工,一七闪店在节约人工的基础上重点做技术支持,结合收集到的商家信息和数据积淀。它应当是对整个行业的补充,而不是竞争。除此之外,一七闪店还能拓展到技术升级,其盈利点多、天花板高、发展前景大。

另外,公司并不以便利店为主,以技术和大数据为主。团队熟悉整个流程和交易,既懂行业,又明白信息化能够给行业带来的优势。未来的趋势是信息化的作用,商业模式设计的是别人运营,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达成闭环。利用加盟商运营和社区生态,公司做技术支持、标准服务、品牌授权等赋能服务。一七闪店最后的目标应当是不做运营,只提供标准化和多种辅助工具,在塔尖上做技术支持,以此进行扩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