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限競房自去年入市後,被屢次質疑質量差,房企也常常陷入維權怪圈,業主“靈魂考問”產品質量邊界在何處。在當前房企利益至上的考覈標準下,限競房交房後的質量讓業主不夠滿意。

限競房質量存疑背後:房企該如何自律?

限競房自去年入市後,被屢次質疑質量差,房企也常常陷入維權怪圈,業主“靈魂考問”產品質量邊界在何處。在觀點地產主辦,《華夏時報》聯合主辦的2019年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地產財富窄門,企業家該如何自律成爲了討論的重點。

“質量差”房企落維權怪圈

2019年8月初的這幾場暴雨讓北京連續多日都沉浸在一片灰色的氤氳中。而電閃雷鳴過後,限競房卻留下了一地狼藉。8月5日,北京朝陽區東壩的一處限競房小區樓體保溫層因一場大雨的衝擊脫落面積約600平方米,事件共造成27輛機動車受損,未造成人員傷亡。事件發生之後,朝陽區政府及其住建等部門,要求建設單位對小區內所有樓體進行全面排查。

限競房自去年入市,其未入市之前,被多次解讀爲“將成爲北京房產市場供應鏈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而入市已經一年有餘的限競房自“出生”就負面新聞纏身。房企向上競地價,向下競房價,這是防止開發商炒地進而推高房價的一種調控舉措。在這樣的模式下,此前幾乎肆意生長的房企被戴上枷鎖,利潤的縮減在所難免。

弊端開始顯現。限競房樓間距較小,戶型也因“7090”的限制偏向雞肋,綠化不盡如人意。事實上,限競房自入市之後就走向極端,部分樓盤因地理位置較好,一開盤即刻售罄。而有些樓盤因地理位置偏遠,則存在去化難的問題。

此外,在質量的考覈上,限競房也尚未過關。限競房自入市之後,各地樓盤又陷入了維權怪圈。在當前房企利益至上的考覈標準下,限競房交房後的質量讓業主不夠滿意。牆紙脫落、地板冒灰、保溫層質量注水,甚至連樓盤主打的新風等高科技也只是變成了房企變相收費的手段。“當時看樣板間挺好的,但是交了房子之後沒想到很多地方都是卡着最低標準建的。”曾有一位業主對《華夏時報》的記者說。買房變成了業主與房企之間的一場博弈,其中甚至還夾雜着運氣的成分。

企業家該如何實現自律

高週轉、高銷售額、擴大規模、開展新業務,這是房企多年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靈魂考問”從來沒有放過房企和它背後的企業家。在幾乎每個細節都很容易被放大的今天,如何自律變得和如何盈利一樣重要。

房地產行業是不是一個“窄門”行業?此前,房地產行業多被冠以“暴利”的頭銜,而其成功的人則在少數。“房地產行業賺錢的人很多。”恆隆集團、恆隆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啓宗說,“但是虧本的人、失敗的人也很多,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產行業也是窄門。”陳啓宗認爲,不能只看部分靠房地產賺了錢的人,還有很多人沒有擠進這道門。房企融資再投資,如何在這一買一賣下既保證質量又保證利益成爲了一道難題。邊界在哪裏?政策監管不到的地方房企該怎麼做?

旭輝集團創始人、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認爲,這是一個非常敏感又重要的話題。“在當下,我認爲地產行業能走到今天,不僅是財富的問題,關鍵是要成爲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林中稱,企業的立命之根本是把自己的產品、服務和社區做好,爲客戶創造價值。

林中說:“我們希望中國的行業一起努力,在更短的時間內,讓產品、服務、質量和社區營造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此外,林中認爲,企業要創造更多的就業,要繳更多的稅,爲社會的經濟服務。企業在有能力之餘,要更多地做一些公益、慈善事業。

林中認爲,未來,企業在進行商業經營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不是所有的商業決策都涉及到經濟利益,有可能要考慮到更多的對環境、社會、資源的損耗和利用。從企業家的層面上來看,林中認爲,企業家要更多地加強自身的修養,守住底線、不碰紅線、遠離高壓線。路勁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單偉豹認爲,企業家不能夠宣揚奢侈。對下一代的空置方面,很多開發商是失控的,給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資產首席戰略官邱曉華則從消費者的角度對房企自律進行了解讀。邱曉華認爲,在當前的時代下,對消費者的保護也應當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都在說擴大內需,這一方面是保護企業,讓它們有更大的投資意願、更強大的投資能力,做出更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把政策的另一個重點放在保護消費者上,要讓消費者有更高的購買能力,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的產品和服務的選擇。”邱曉華說。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