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自小已經乖巧文靜,努力讀書,不用父母老師擔心。長大之後,爲人師表,以教育下一代爲己任。

她對他人有要求,認爲他們應該真誠、守法、有原則、有道德。所以,她是一個嚴謹和嚴肅的老師,令學生不敢違規,對她又敬又畏。

她不單對別人嚴謹,更加律己以嚴。有規律的健康生活,奉公守法,不容許自己偏離軌道。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相比之下,她對自己更苛刻,她會嚴謹對待工作和學生,但她會因學生的錯誤而自責,因工作上的瑕疵而不歡。簡而言之,她是“教不嚴,師之惰”的忠實信徒。

在這個教育界充滿挑戰的年代,她自然出現各種各樣的壓力征狀:失眠、緊張、焦慮。

朋友勸喻她要對自己好些,寬容些,要原諒自己,有些事情不是她的責任就不應自責。但是,她不接受,覺得這是自我放縱,不經常提點自己,便失去堅持,不堅持自己守規矩,就不能對其他人有期望有要求。

對自己寬容是“自我放縱”? 解析易鑽牛角尖患者!

有些人的堅持是成長性格形成的,一成不變地依循規條,不會反思背後的意義和這是否永恆不變的定律。他們在選擇科目和工作時,亦會選擇最符合他們那套信念的行業和環境。

有點可悲的是,這種環境會更強化他們的信念,他們愈花得更多時間在這環境,便會與外面世界更疏離,更缺乏與其他不同的價值觀的交流和衝擊。這就是愈來愈鑽牛角尖的情況。

他們心底有一重大需要,就是操控感。如果世上一切都有清晰規條,所有人都乖乖依循,那麼便不會有突變,不會有任何不依軌跡,偏離航道之事,那就沒有那種失控的恐懼。

堅持可以令人有安全感,覺得只要自己嚴謹便不會出錯,如果出錯,只要下次更嚴謹,便不會出亂子。若把別人的錯誤和偏離,看作自己可以監管的範疇,那麼,他人的事他人的行爲,都可以變成可以受控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