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的古建築數不勝數。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座的古建築,它十分的任性。這座生在湖中的建築物,它常年浸泡在水中,但是幾百年以來,依然屹立不倒,每年只現一回“ 真容 ”。它就是遺落在鄱陽湖上的明珠——落星墩。

落星墩又名落星石,亦稱德星山,是廬山市地標性建築和象徵性文物古蹟,它是一座小石島,高數丈,縱橫週迴大約一百餘步,與湖口縣大孤山遙相呼應。

落星墩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說是星星落入鄱陽湖中變化而來,因而得名落星墩。宋人蔣之奇有“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的詩句形容。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載:“落星石,週迴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縣(現爲廬山市)便因此而得名。

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爲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歷代都加以維修,明代又加建亭臺樓閣,如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由於歷盡滄桑殘存無已。後上生竹木,墩境依舊幽雅秀麗。

落星墩只有在鄱陽湖進入枯水期的時候,纔會浮現出來,每年十一月至來年的四五月份爲枯水期。在豐水期時,落星墩大部分建築被湖水淹沒。所以落星墩被稱爲最任性的古建築物。

雖然落星墩常年浸泡在水中,但是幾百年以來,卻依舊屹立不倒,着實佩服古人的精湛的建築技術。

佇立落星墩其上,近觀湖水,碧波連天一色。遠眺廬山觀音橋秀峯,淡煙輕掩雄姿,上生竹木,真是一副好畫卷。

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責任編輯:Ellie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