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聖藥

1、“嘔家聖藥”: 生薑

2、“瘡家聖藥”: 連翹

連翹

二、通用藥

1、發表散風通用藥:荊芥

2、治風通用藥:防風

3、治痹證通用藥:秦艽

三、經典用藥

1、“風病、瘡病、血病爲要藥”:荊芥

2、“夏月麻黃”:香薷

3、“斬關奪門之功”:巴豆

巴豆

4、“將軍”:大黃

5、“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

6、“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香附

7、“血中之氣藥”:川芎

8、 “頭痛不離川芎”(風寒、風熱、風溼、血瘀、血虛)

9、“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之要藥”:延胡索

10、“一味丹蔘散,功同四物湯”(活血祛瘀、涼血清心)

11、“祛瘀生新”:桃仁

12、“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13、“風藥中之潤劑” 秦艽、荊芥、防風、桑寄生

四、病證選藥

1、安胎: 紫蘇(氣滯胎動) 黃芩(胎熱胎動) 砂仁(氣滯胎動) 苧麻根(胎熱、胎漏胎動)竹茹(胎熱胎動) 白朮(脾虛氣弱胎動) 杜仲(肝腎虛虧) 桑寄生(肝腎虛虧)續斷(肝腎虛虧) 菟絲子(腎虛)

2、魚蟹中毒: 紫蘇,生薑,

3、破傷風:防風 蟬蛻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蠍 蜈蚣

4、胃寒嘔吐:丁香 生薑 吳茱萸 高良薑 沉香

5、胃熱嘔吐:蘆根 竹茹 枇杷葉

6、胃火牙痛:石膏

7、陰署證: 香薷

8、風溼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羌活

9、項背強痛:葛根

10、風溼痹痛、四肢拘攣:桑枝

11、太陽頭痛:羌活

12、陽明頭痛:白芷

13、厥陰頭痛: 藁本(巔頂頭痛)

14、鼻淵頭痛: 辛夷 蒼耳子 細辛

15、引產: 天花粉

16、無汗骨蒸:牡丹皮

17、有汗骨蒸:地骨皮

18、梅毒:土茯苓

19、胃癌、食管癌、直腸癌:白花蛇舌草

20、雞眼贅疣:鴉膽子

21、回乳:芒硝(外用) 麥芽

22、諸骨鯁喉:威靈仙

23、吐瀉轉筋:木瓜 蠶沙

24、膏淋:萆薢

萆薢

25、血淋:蒲黃

26、虛寒呃逆:丁香

27、寒疝腹痛:烏藥 荔枝核

28、泌尿系或肝膽結石症:雞內金 虎杖

29、肺胃出血:白及

30、、手足皸裂:白及

31、脫髮: 側柏葉(外用)

32、陰疽流注: 白芥子

33、癆嗽及百日咳:百部

34、噤口痢:石菖蒲

35、休息痢:鴉膽子

36、熱毒血痢、阿米巴痢:白頭翁

37、口中甜膩:佩蘭

佩蘭

38、排石:海金沙 金錢草 雞內金 鬱金 核桃仁

39、喉痹:絡石藤 燈心草

40、口瘡:吳茱萸

41、齲齒疼痛:篳撥

42、手足皸裂:白芨

43、失音:訶子 桔梗 胖大海

44、頑固性頭痛及風溼頑痹:全蠍 蜈蚣

45、毒蛇咬傷: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蓮 金錢草 半夏

46、退虛熱:知母 黃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銀柴胡 胡黃連 秦艽 龜甲 鱉甲

47、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藍根 射干 山豆根 馬勃 玄蔘 巴豆 牛黃 胖大海 桔梗

48、透疹:荊芥 薄荷 牛蒡子 蟬蛻 升麻 葛根 浮萍 蘆根 紫草

49、昇陽舉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黃芪

50、亡陽證: 附子 乾薑

51、引火歸元治命門火衰證:肉桂

肉桂

52、寒凝肝脈諸痛證:吳茱萸

53、瀉痢裏急後重:木香

54、米麪薯芋食滯證:麥芽

55、絛蟲證: 鶴草芽 檳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蕪荑

56、風痰證: 天南星

57、滑脫諸證:龍骨 牡蠣

58、陰虛火旺的喘咳痰血證:西洋參

59、烏須黑髮:何首烏 女貞子 黑芝麻

60、腎不納氣之喘:蛤蚧 補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車

61、潤腸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決明子 榧子 蘇子 冬葵子 栝樓 當歸 何首烏 黑芝麻 桑葚 肉蓯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黃 鎖陽 杏仁

62、燙燒傷: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側柏葉

63、脫髮:側柏葉

64、瘧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鴉膽子 檳榔 何首烏 常山

65、胸痹:薤白

66、通經下乳:路路通 關木通 通草 漏蘆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67、梅毒:土茯苓

68、脾胃虛寒吐瀉:砂仁

69、血淋澀痛:石韋 蒲黃

70、乳癰:蒲公英 漏蘆 絲瓜絡 遠志

71、肺癰:魚腥草 薏苡仁 栝樓

72、腸癰:紅藤 敗醬草 牡丹皮 絡石藤 薏苡仁 栝樓 大黃

大黃

73、梅核氣證:綠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蘇

74、暑溼吐瀉:白扁豆

75、高血脂症:山楂 蒲黃 薑黃 沒藥

76、降血壓:杜仲 夏枯草 決明子 青葙子 車前子 羅布麻 地龍 青木香 大薊 小薊 馬兜鈴 桑白皮 薺菜 臭梧桐 淫羊藿 山茱萸 稀薟草 山楂

77、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蟬蛻 熊膽 赤芍 石決明 珍珠母 紫貝齒 枸杞子 木賊

78、擴瞳:青葙子

79、清心利尿: 連翹 關木通 瞿麥 竹葉 淡竹葉

80、虛火咽痛: 玄蔘

81、陰虛外感: 玉竹

82、安蛔止痛: 烏梅

五、配伍用藥

1、麻黃配桂枝: 風寒表實無汗證。

2、麻黃配杏仁: 風寒束肺喘咳氣逆。

3、麻黃配石膏: 肺熱咳喘。

麻黃

4、桂枝配白芍: 風寒表虛有汗證。

5、柴胡配黃芩: 少陽寒熱往來

6、生葛配黃芩、黃連: 溼熱瀉痢初起

7、石膏配知母: 熱病氣分實熱證和肺胃火熱傷津證

8、知母配黃柏: 陰虛火旺

9、知母配川貝母: 陰虛勞嗽 肺燥咳嗽

10、梔子配茵陳: 溼熱黃疸

11、黃連配吳茱萸: 肝火犯胃、溼熱中阻之嘔吐泛酸

12、黃連配木香: 溼熱瀉痢腹痛、裏急後重

13、黃柏配蒼朮: 溼熱諸證,尤其下焦溼熱

14、白薇配玉竹: 陰虛外感

15、大黃陪芒硝: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堅硬難下

16、大黃配巴豆、乾薑:寒積便祕

17、獨活配桑寄生:風溼痹痛、腰膝痠軟

18、蒼朮配厚朴、陳皮: 溼阻中焦或夾食積

19、滑石配甘草:暑熱煩渴

20、附子配乾薑:亡陽欲脫及中虛寒盛

乾薑

21、附子配麻黃、細辛:陽虛外感

22、丁香配柿蒂: 虛寒嘔逆

23、高良薑配香附:寒凝氣滯、肝氣犯胃之胃脘脹痛

24、橘皮配半夏:痰溼滯中客肺止咳喘

25、枳實配白朮:脾虛氣滯夾積夾溼證

26、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氣滯諸痛

27、薤白配瓜蔞:痰濁痹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

28、蒲黃配五靈脂:血瘀胸脅心腹諸痛及血瘀出血

29、鬱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溼熱矇蔽清竅之神昏、癲癇、癲狂

30、旋復花配代赭石:氣逆嘔惡、喘息

31、硃砂配磁石:煩躁不安、心悸失眠

32、人蔘配附子:亡陽氣脫

33、人蔘配蛤蚧:肺腎兩虛、動輒氣喘

34、人蔘配麥冬、五味子:氣陰兩虛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35、、升麻:中氣下陷諸證

36、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37、當歸配黃芪:血虛或氣血雙虧

今天的中藥內容就到這裏,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可以點下右上角的紅色關注,健康養生醫師,每天分享健康養生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