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北塔護國法輪寺位於皇姑區北塔街27號,始建公元1643年,1645年告竣,是當時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之一。在瀋陽城的四周各建有四座塔,每座塔的旁邊各建有一座喇嘛寺院。北塔名爲“法輪寺”,乾隆皇帝曾爲四寺題寫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法輪寺爲“金鏡周圓”。四塔四寺除名稱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築規模和造型幾乎完全一致。

日俄戰爭爆發時,法輪寺受到戰火摧毀,寺內所珍藏的上百部經卷和佛龕、法器遭到嚴重毀壞。大殿隔扇及供桌、大經櫃及櫃內108部經文全部被焚燬。1921年始,寺院成爲貧民停放棺槨的場所。建國後,民政部門將法輪寺內的寄骨火化,恢復了一些宗教功能。但由於法輪寺殘破不堪。1959年將殘存的鐘、鼓樓拆去。文革期間,大殿內的佛像被推倒,恢復寄存骨灰。1984年國家對北塔在原址進行修復,重塑部分佛像。1987年10月對外開放。2002年 7月法輪寺正式恢復爲宗教活動場所。並禮請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理塘長青春科爾寺第九十三代住持第四世夏壩活佛出任住持,還將藏地很多殊勝的法事、法寶帶到北塔,使北塔恢復了生機。近年來,北塔內部和周邊環境日益改善,並與北塔公園融爲一體,風采更勝往昔。

圖片由本人原創,部分文字選自互聯網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註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願者、瀋陽街拍羣自由攝影人張黎明先生提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