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縣城僅19公里,但因道路不暢、交通不便,有的村民一輩子沒去過縣城。因地處山區,經濟發展滯後,村裏有30多個光棍。村民房屋亂搭亂建,到處都是髒亂差……

這是鳳翔縣柳林鎮漢封村2014年前的真實寫照。

然而,僅僅過了3年,漢封村成爲全縣第一批脫貧村,並連續兩年被評爲脫貧示範村、省級衛生示範村。如今,漢封村成了全縣的“明星村”,前來參觀、學習、取經者絡繹不絕。

休閒廣場

漢封村的鉅變,一是緣於黨的扶貧政策,二是因爲有了一個過硬的帶頭人。

這個帶頭人名叫王永才。2014年前,在縣城經營一家建築公司的王永才,在村“兩委”換屆中被推選爲漢封村黨支部書記。王永才從事建築工程30多年,連續多年年純收入都不曾下過30萬元。來到漢封村當了村幹部,一個月才2000元工資。然而,王永才爲了給村上跑項目、爭資金,開着私家車每月光油錢都不止1000元,迄今卻沒報銷過一分錢。

“領頭雁”王有才(左二)帶領“四支隊伍”成員考察引進丹蔘種植

“我來漢封村不是爲了錢。作爲一名老黨員,組織和羣衆信任我,我要爲漢封村做點實事!”今年51歲的王永才說。

漢封村窮,一是基礎設施落後,二是羣衆脫貧致富的精氣神沒有激發出來。

王永纔剛上任時,整個村委會辦公場地只有90平方米,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就是全部“家當”。如今的村委會有了一座42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並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同時,投資13萬元給9個村民小組安裝了無線電廣播。原來的村委會一左一右有兩個垃圾場,臭氣熏天,蚊蠅亂飛。如今全部被墊起後平整硬化,一個建成了1100多平方米的體育廣場,設施齊全,可同時容納200多人健身;一個建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休閒廣場,裏面有走廊、涼亭、文化牆,供羣衆跳廣場舞。

體育廣場

以前,全村9個村民小組只有一條水泥路,羣衆出行很不方便。如今,全村水泥路有7條,村組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羣衆不走回頭路就能把9個村民小組轉一圈。修路過程中,由於資金缺口大,王永才自己出資4萬元。

全村水泥路由1條增加至7條,村組道路全部實現硬化、綠化、亮化

與村組道路同步建成的還有52盞太陽能路燈,路燈的燈杆上都懸掛着鮮紅的標語牌,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既能照明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全縣各村都在學習效仿。

路通了,燈亮了,村上又用仿古式青磚統一了沿路村民的前門牆,每家門前建起了5至10平方米的花壇,栽植了冬青、紅葉李等花卉苗木。

漢封村地處偏遠,以前娃娃們上幼兒園要到鄰近的董家河村或者縣城,很不方便。去年,王永才通過多方爭取,財政投資200萬元建起一所公辦幼兒園,不但滿足了本村村民需求,還容納了不少鄰村的幼兒來入園。據鳳翔縣委宣傳部幹部介紹,這所幼兒園比縣城很多幼兒園都高檔。

漢封幼兒園

一系列組合拳、大手筆,讓漢封村舊貌換新顏。“幾個月一個變化,幾乎每月都有外面的人前來參觀學習!”駐村第一書記韓紅章說。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羣衆的自信心、積極性就跟着調動起來了。王永才趁熱打鐵,積極爭取270多萬元資金,使50戶村民實現了移民搬遷、危房改造。

今年,村上組織村組幹部外出參觀學習,組織29戶貧困戶外出開眼界。“破天荒第一次!”二組貧困戶石乖明激動地說。

漢封村水利基礎條件差,村民種莊稼基本靠天喫飯。以前,漢封村種植業基本以小麥、玉米爲主,產量低,品種單一,畝純收入也就200元上下。如今,全村發展肉牛92頭、養羊100多隻,通過與隴縣中藥材種植基地合作,栽植丹蔘92畝、柴胡37畝,畝產值可達3000元。村上利用農閒時間,組織青壯年勞動力定期參加縣、鎮舉辦的勞動技能培訓,全年輸出勞動力570多人次。新的支柱產業的興起,使村民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扶貧豬仔免費發放

漢封等8個貧困村抱團成立的合作社推出“五指嶺”土雞蛋

畜牧產業成爲漢封脫貧致富的“加速器”

柴胡等中藥材成爲貧困羣衆致富脫貧的新產業

漢封村的脫貧路上,並不是王永才一個人在戰鬥。除了全體村幹部之外,還有幫扶單位——縣委宣傳部的一臂之力。

自2016年開展幫扶工作以來,縣委宣傳部21名幹部負責包扶66戶貧困戶,其中有兩人常年駐村開展幫扶工作,協助村幹部爭資金、跑項目。由於措施得力,落實到位,如今已有48戶實現脫貧。幹部李志紅包扶4戶,其中3戶是殘疾家庭,還有1戶是光棍。3年來,李志紅不但隨時跟蹤包扶戶病情,還多次開着私家車把病人送到縣中醫醫院就醫。幹部王治文爲殘疾人喬書俠爭取了一輛輪椅,還把自家一臺閒置電視機捐給了貧困戶。

原標題 | 貧困村的嬗變

投稿請發至縣委宣傳部信息與傳媒組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