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皇帝惩治罪大恶极的犯人时,通常都会将他们斩首,然后将他们的家人流放宁古塔发配给披甲人为奴。试想,皇帝那么痛恨那个犯人,怎么可能会让他的家人好过?宁古塔我们知道,是苦寒之地。那披甲人又是啥人,很凶残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清朝的披甲人。

大家都知道,清太祖努尔哈赤是靠13副铠甲起兵的。之后他为了管理手下的士兵,又设立了八旗制度。八旗中,每旗都有一个旗主,以旗统兵,以旗统民。平时耕田狩猎,战时披甲上阵。而旗丁中又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旗丁”,一般都是女真族的士兵和子民。第二级为“披甲人”,通常是投降过来的士兵,因此成分比较复杂。第三级为“阿哈”,基本上都是汉人奴隶。

清朝之所以收纳披甲人,主要是让他们替清王朝去镇守边疆。为了防止这些降兵和降将再起贰心,清朝时常会将一些犯人和罪犯家属发配给他们为奴。这些人平日里整天挨寒受冻,时不时还要受女真人的气,所以脾气哪能好得了?因此,在面对自己的奴隶时,他们便会疯狂的折磨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委屈。而这也同样达到了清朝惩治犯人的目的。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最早在宁古塔设置昂邦章京是在顺治十年。昂邦章京意为总管,主要负责统治东北边疆重镇。顺治时期,宁古塔辖界相当广阔,盛京以北、以东的领地,皆归其管辖。然而由于其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异常,所以当地往往是寸草不生、五谷不长。犯人被流放到此地,十有八九是冻死、累死、被折磨而死。

宁古塔迎来第一个汉人是在顺治十二年的时候。当时清朝官吏陈嘉猷,因替别人上下活动跑官,而被朝廷流放到宁古塔。他常对后来人说:“我于顺治十二年被流放过来,当时尚无汉人。”之后大批人被流放则是在顺治十四年。当年清朝爆出了丁酉科场舞弊案,涉及范围之广,人员之多前所未见。皇帝大怒,将这批人的家属亲眷统统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之后雍正、乾隆大兴文字狱,株连了许多人。而这些人也统统都被流放到了宁古塔这苦寒之地,很多人因担惊受怕在到达宁古塔之前便自杀身亡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