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地鐵4號線地鐵站發現,娃哈哈推出了果茶阿潤的廣告。據悉,該產品已在南京等城市試水一年。此次在北京市場進行推廣,也被看作是娃哈哈謀求在一線城市發力的舉措。不過,該產品的定位與娃哈哈的渠道優勢略顯錯位,在與新生代的消費需求精準對接上還有差距。在業內人士看來,造成此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娃哈哈內部管理和意識未能跟上消費升級的趨勢。

悄然進京

北京地鐵4號線,是北京地鐵最繁忙的線路之一,通過宣武門、西單、西直門、中關村(6.040,0.00,0.00%)等商圈和寫字樓集中區域。娃哈哈果茶阿潤的廣告出現在該線路的車站廣告牌中,有吸引年輕消費羣體的意味。

據瞭解,2017年8月果茶阿潤在南京首發上市。“在北京出現果茶阿潤的廣告,說明娃哈哈可能要在北京市場發力。”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分析認爲,娃哈哈原有的渠道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但這些城市的消費羣體對果茶飲料的認可度相對一二線城市較弱,娃哈哈在一二線城市提升品牌形象,就需一款能迎合新生代消費羣體的產品。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截至目前,果茶阿潤產品在北京永輝、京客隆、美廉美、家樂福、首航等部分超市以及全時、7-11等便利店內並沒有上架銷售。在線上平臺中,娃哈哈京東自營旗艦店中也無果茶阿潤在售,只有一家名爲好藥師食品專營店在售。500ml×15瓶裝規格的產品,每箱售價爲50元。天貓平臺上月銷量最多的只有86個,一年來的累計評價只有288個,而娃哈哈官網上並無該產品的圖片和介紹。

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一位好又多超市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供應商並沒有推銷過娃哈哈果茶產品。

朱丹蓬表示,娃哈哈果茶的定位不上不下,所以需要娃哈哈在一二線城市加速佈局,精準對接主流消費羣體的需求,才能謀求在果茶領域反擊。

上世紀90年代,冰紅茶打開了中國茶飲料市場,成爲一個幾百億元規模的大品類。娃哈哈也推出了多款茶飲料。2012年,傳統茶飲料的增長進入了一個緩慢期,果茶飲料興起。農夫山泉、康師傅等大企業紛紛進入果茶領域。其中,農夫山泉的茶派已經成爲年銷售額過10億元的大單品。

“娃哈哈去年才推出果茶飲料,有點‘不趕趟’。”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鳴表示。

娃哈哈相關負責人就果茶阿潤在北京投放的問題回覆北京商報記者時稱,“涉及到娃哈哈的戰略佈局,不方便對外透露”。

多品類待升級

果茶阿潤進京是娃哈哈謀求在一二線城市破局,但娃哈哈目前的產品沒有精準對接新生代的訴求,這成爲導致娃哈哈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之一。

其中,曾經輝煌的營養快線業績下滑最爲明顯。2013年,營養快線銷售額曾超過200億元,但根據歐睿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營養快線的銷售額下滑到153.6億元,2015年再跌至115.4億元,2016年急速下滑至84.2億元,業績縮減一半。

在飲用水領域,娃哈哈市場佔有率也跌出前五。2015年,娃哈哈純淨水以5%的市場份額,排在農夫山泉(30%)、華潤怡寶(18%)、康師傅(10%)之後,位列第四。但2018年6月的數據顯示,農夫山泉以26.4%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娃哈哈佔比雖然達到6.6%,但排名卻降到了第六位。

娃哈哈另一款明星產品AD鈣奶,2009年的銷售額曾達到30億元的高峯。但受“毒奶粉”和“三聚氰胺”風波影響,以及市場上頻頻出現的新生代競品,娃哈哈AD鈣奶甚至曾一度退出市場。2011年,娃哈哈集團再次推出鋅AD鈣,但反響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娃哈哈還曾經在商業地產、童裝、奶粉、白酒等不同領域謀突破,最終都未達到預期的目的。2018年,娃哈哈先後推出了“天眼晶睛”、“減肥奶昔”、“羊奶粉”等產品,均通過第三方運營的方式,在社交零售渠道或電商渠道銷售。目前,這些新品的銷售情況尚未披露,但已經暴露出一些瑕疵。例如,“天眼晶睛”的線上代理商已經因爲代理政策與娃哈哈發生了分歧。

老產品升級乏力,新品難扛大旗,娃哈哈的經營一路下跌。數據顯示,2013年,娃哈哈營收曾達到783億元,2014年開始下滑至728億元,2015年又下降至495億元,2016年下降到456億元,2017年營收僅爲450.73億元。幾年來,娃哈哈營收縮水超過300億元。

“一個體量巨大的企業,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下滑,所帶來的勢能之大是很難逆轉的。”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說。

亟須上市重塑

業績急速下滑,原來對上市不屑一顧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也開始考慮上市。2017年,在娃哈哈三十週年慶典上,宗慶後稱,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之後,宗慶後之女宗馥莉也曾嘗試併購港股上市的中國糖果,但未成功。

實際上,謀求上市,娃哈哈也在積極準備。2018年3月,娃哈哈以每股2.6元的價格清退員工股份,這也被業內普遍認爲是公司將要上市的前奏。根據相關規定,擬上市公司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據瞭解,娃哈哈從1993年實行全員持股,股東數量超過1.5萬名。

就上市問題,娃哈哈相關負責人在回覆北京商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集團暫時沒有上市計劃”。

對此,姚力鳴認爲,娃哈哈採用第三方運營的方式,並且出售重資產,剝離非主營業務,“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財務報表做好看些,很有利於上市和提高估值”。

上市融資,能爲企業發展輸血。對娃哈哈而言,上市對企業內部管理的重整更爲重要。在姚力鳴看來,娃哈哈目前所處的尷尬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宗慶後的家長式管理,制約了娃哈哈的發展。上市後,娃哈哈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將更加科學、民主和公開,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不過,從行業看,自2014年飲料行業增長趨於平緩,銷售額、銷量增速雙雙下降。數據顯示,飲料行業銷售額增速從13.5%下降至10.5%,銷量增速從12%下降到了4%。

因此,在朱丹蓬看來,雖然飲料行業整體仍處於增長期,但由於增速放緩以及食品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娃哈哈很可能將優質資產注入到剛剛成立的科技公司,實現上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