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厉害了!南靖这8处文物入选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呐~

就在近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

省级(敲黑板!)

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

全省共有252处文物入选

其中,咱大南靖有8处文物上榜(划重点!)

(8处是什么概念!四舍五入后约等于霸屏啦)

本批次上榜的分别为:南靖东溪窑遗址、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靖城文昌塔、梅林翠玉轩、山下萧氏宗祠、王氏宗祠追来堂、崇德堂

1

南靖东溪窑遗址

中国最具观赏性窑址

◆  年代:明至清

◆  地址:龙山镇西山村、金山镇荆都村

◆  简介:东溪窑遗址包括封门坑窑址和碗窑坑窑址两处遗址,属明中期至清代中后期的民间瓷窑遗址。调查发现窑口20余处,面积约22500平方米。窑炉皆砖砌,分阶级窑和龙窑两种。封门坑窑址已发掘面积1020平方米,揭露窑炉遗迹4座,作坊遗迹1处,居住遗迹1处;碗窑坑窑址已确认的有8处窑址。出土产品以青花、米黄釉瓷为主,为研究明清瓷器制作和陶瓷外销提供重要实施资料。

◆  保护范围:封门坑窑址:面积7.34公顷,东至窑址边界东300米山脊,南至封门坑生活区南河岸边, 西至高龙线通往高安道路,北到封门坑窑址边界50米至登山路。碗窑坑窑址:面积6.55公顷,东至3号窑址东下窑村土路,南至作坊遗址区以南50米,西至3号窑址西侧香蕉林,北至河流。

2

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

红四军十一师驻地及突击队动员会旧址

内洞庙

红十二军尖刀连战前誓师大会旧址

畓埔大厝

石鼓仑主战场核心区

“红军攻克漳州十字岭主战场”题刻

◆  年代:1932年

◆  地址:龙山镇南坪村内洞自然村

◆  简介:1932年4月16日至19日,毛主席亲自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战斗,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决定性战役。战斗遗迹红四军十一师驻地与突击队动员会旧址(内洞庙)、红十二军尖刀连战前誓师大会旧址(畓埔大厝)、石鼓仑主战场遗址和红十五军四十五师指挥部旧址(丰田阁老楼)等4处组成。内洞庙:始建于明后期,清代重修,为二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345平方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畓埔大厝:二进硬山顶清代古民居,建筑面积215平方米,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大厝前廊山墙保留“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红军标语。石鼓仑山主战场遗址:从山隘至山顶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米的核心区域内集中保留了国民党张贞部队驻防留下的指挥部、炮台、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遗址。丰田阁老楼:落成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内单元式土楼建筑,占地面积4386平方米。

◆  保护范围:内洞庙:东、西各至厢房外檐滴水外10米,北至主殿后檐滴水位外20米,南至前殿前檐滴水位外20米。畓埔大厝:建筑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米。石鼓仑主战场遗址:遗址四周各外延20米。阁老楼: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米。

3

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萃美祠

萃美祠前厅明次间

◆  年代:1932年

◆  地址:和溪镇林中村

◆  简介:原为麟埜社林氏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同治和民国时期重修,现存建筑保持清中后期的风格。祠堂为二进连两厢硬山顶式建筑,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1932年4月13日,南靖和溪第二区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林振旗任主席、林金牌任副主席,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支持红军及苏区活动。麟埜乡先后有120多位青壮年参加中央红军,多人加入游击队坚持地下斗争,谱写了许多英勇壮烈的革命诗篇。

◆  保护范围:东、南、北各至建筑外檐滴水位外15米,西至泮池西岸外15米。

4

靖城文昌塔

◆  年代:明

◆  地址:靖城镇湖林村

◆  简介: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始建,清两次重修,为旧南靖县治水口关锁的标志性建筑。塔基直径7.65米,边长3.08米,周长25.35米。塔身通高21.9米,为七层八角形楼阁式密檐塔。一层为花岗岩条石摆砌,三合土夯筑填心,内壁设有塔龛;二层以上逐层收分,并在不同方位开设拱门。塔内空心,为正方形,塔刹为葫芦状。塔内外现存历代碑记三方,分别为明天启六年(1626)贵州副使杨联芳所撰建塔碑文勒石、清道光十六年(1836)知县张嘉特氏玉峰德成撰《文昌塔碑记》、清同治四年(1865)《德政碑记》。

◆  保护范围: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5

梅林翠玉轩

◆  年代:清

◆  地址:梅林镇梅林村

◆  简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为梅林魏氏族人兴办的社学私塾。坐南朝北,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由前厅、主堂和东西两侧厢房组成。前厅和主堂相向而建,中部设轩亭相连。前厅前廊内凹,大门门楣上置匾额,为灰塑,两侧彩绘渔樵耕读图。轩亭为两缝梁架,卷棚顶。主堂面阔五间,各开间均为山墙直接承檩,前廊部位设挑檐斗拱,悬山顶。主堂一二进明间为学堂,中厅次、梢间为教师起居室;前厅次、梢间和东西厢房为教室和伙房。建筑功能分明,具有古代社学私塾的规制和特色。

◆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6

山下萧氏宗祠

书山祠

◆  年代:清

◆  地址:书洋镇书洋村山下自然村

◆  简介:由书山祠和干源祠组成,两祠毗邻,均坐东朝西。祠前辟半月池,树立三对石旗杆,祠后有化胎和风水林。书山祠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占地面积1960平方米,建筑面积798平方米;干源祠始建于清中叶,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占地面积约840平方米,建筑面积422.8平方米。两祠均由前厅、主堂、内天井和廊房组成,呈两进带两厢布局,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斗拱及花板等木构多以雕刻、彩绘等装饰。该祠系漳州、台湾及海内外各地书山派萧氏族人的祖祠。

◆  保护范围:泮池西岸向外延伸20米,两祠主堂后墙向外延伸20米,两祠南北厢房各向外延伸10米。

7

王氏宗祠追来堂

◆  年代:明至清

◆  地址:金山镇水美村

◆  简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6)重修。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5平方米,由前厅、主堂、内天井和廊房组成。祠前旷埕西南侧立三对石旗杆,祠内悬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3)御赐“卓树清标”匾额。前厅和主堂明、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绘装饰,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附属文物水美塔为同期建造的七层八角实心塔,通高8.9米。

◆  保护范围:王氏宗祠:向东延伸15米、向西延伸30米,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水美塔: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8

崇德堂

◆  年代:明、清

◆  地址:山城镇六安村大厝里黄自然村

◆  简介:明崇祯十二年(1639)始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扩建,其后数次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同”字形布局,占地面积3413平方米,建筑面积1353平方米。由门楼、内天井、前厅、两侧过水廊房、主堂和后围屋组成,堂前有祠埕和半月形泮池,外墙立有石敢当,前厅为穿斗式木构架,主堂为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顶脊堵尚存清代脊饰。门楼内保留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祖祠会禁碑记》一通。

保护范围:泮池东南岸向外延伸10米,祠堂后围屋向外延伸15米,南北厢房各向外延伸12米。

图片来源:沈志坚、张志坚、刘松榕等

综合来源:南靖文广体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