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厲害了!南靖這8處文物入選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吶~

就在近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了第九批

省級(敲黑板!)

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範圍!

全省共有252處文物入選

其中,咱大南靖有8處文物上榜(劃重點!)

(8處是什麼概念!四捨五入後約等於霸屏啦)

本批次上榜的分別爲:南靖東溪窯遺址、南靖十字嶺戰鬥遺址、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舊址、靖城文昌塔、梅林翠玉軒、山下蕭氏宗祠、王氏宗祠追來堂、崇德堂

1

南靖東溪窯遺址

中國最具觀賞性窯址

◆  年代:明至清

◆  地址:龍山鎮西山村、金山鎮荊都村

◆  簡介:東溪窯遺址包括封門坑窯址和碗窯坑窯址兩處遺址,屬明中期至清代中後期的民間瓷窯遺址。調查發現窯口20餘處,面積約22500平方米。窯爐皆磚砌,分階級窯和龍窯兩種。封門坑窯址已發掘面積1020平方米,揭露窯爐遺蹟4座,作坊遺蹟1處,居住遺蹟1處;碗窯坑窯址已確認的有8處窯址。出土產品以青花、米黃釉瓷爲主,爲研究明清瓷器製作和陶瓷外銷提供重要實施資料。

◆  保護範圍:封門坑窯址:面積7.34公頃,東至窯址邊界東300米山脊,南至封門坑生活區南河岸邊, 西至高龍線通往高安道路,北到封門坑窯址邊界50米至登山路。碗窯坑窯址:面積6.55公頃,東至3號窯址東下窯村土路,南至作坊遺址區以南50米,西至3號窯址西側香蕉林,北至河流。

2

南靖十字嶺戰鬥遺址

紅四軍十一師駐地及突擊隊動員會舊址

內洞廟

紅十二軍尖刀連戰前誓師大會舊址

畓埔大厝

石鼓侖主戰場核心區

“紅軍攻克漳州十字嶺主戰場”題刻

◆  年代:1932年

◆  地址:龍山鎮南坪村內洞自然村

◆  簡介:1932年4月16日至19日,毛主席親自指揮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嶺戰鬥,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的決定性戰役。戰鬥遺蹟紅四軍十一師駐地與突擊隊動員會舊址(內洞廟)、紅十二軍尖刀連戰前誓師大會舊址(畓埔大厝)、石鼓侖主戰場遺址和紅十五軍四十五師指揮部舊址(豐田閣老樓)等4處組成。內洞廟:始建於明後期,清代重修,爲二進帶兩廂的懸山頂建築,建築面積345平方米,佔地面積1125平方米。畓埔大厝:二進硬山頂清代古民居,建築面積215平方米,佔地面積375平方米,大厝前廊山牆保留“士兵不打士兵、窮人不打窮人”紅軍標語。石鼓侖山主戰場遺址:從山隘至山頂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50米的核心區域內集中保留了國民黨張貞部隊駐防留下的指揮部、炮臺、碉堡、戰壕等軍事設施遺址。豐田閣老樓:落成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修,內單元式土樓建築,佔地面積4386平方米。

◆  保護範圍:內洞廟:東、西各至廂房外檐滴水外10米,北至主殿後檐滴水位外20米,南至前殿前檐滴水位外20米。畓埔大厝:建築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米。石鼓侖主戰場遺址:遺址四周各外延20米。閣老樓:四周外檐滴水位各外延10米。

3

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舊址

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舊址

萃美祠

萃美祠前廳明次間

◆  年代:1932年

◆  地址:和溪鎮林中村

◆  簡介:原爲麟埜社林氏祠堂,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清同治和民國時期重修,現存建築保持清中後期的風格。祠堂爲二進連兩廂硬山頂式建築,整體平面呈“凸”字形,建築面積515平方米,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1932年4月13日,南靖和溪第二區麟埜鄉工農革命委員會在此成立,林振旗任主席、林金牌任副主席,領導羣衆開展土地革命鬥爭,支持紅軍及蘇區活動。麟埜鄉先後有120多位青壯年參加中央紅軍,多人加入游擊隊堅持地下鬥爭,譜寫了許多英勇壯烈的革命詩篇。

◆  保護範圍:東、南、北各至建築外檐滴水位外15米,西至泮池西岸外15米。

4

靖城文昌塔

◆  年代:明

◆  地址:靖城鎮湖林村

◆  簡介: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始建,清兩次重修,爲舊南靖縣治水口關鎖的標誌性建築。塔基直徑7.65米,邊長3.08米,周長25.35米。塔身通高21.9米,爲七層八角形樓閣式密檐塔。一層爲花崗岩條石擺砌,三合土夯築填心,內壁設有塔龕;二層以上逐層收分,並在不同方位開設拱門。塔內空心,爲正方形,塔剎爲葫蘆狀。塔內外現存歷代碑記三方,分別爲明天啓六年(1626)貴州副使楊聯芳所撰建塔碑文勒石、清道光十六年(1836)知縣張嘉特氏玉峯德成撰《文昌塔碑記》、清同治四年(1865)《德政碑記》。

◆  保護範圍: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5

梅林翠玉軒

◆  年代:清

◆  地址:梅林鎮梅林村

◆  簡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爲梅林魏氏族人興辦的社學私塾。坐南朝北,建築面積320平方米,由前廳、主堂和東西兩側廂房組成。前廳和主堂相向而建,中部設軒亭相連。前廳前廊內凹,大門門楣上置匾額,爲灰塑,兩側彩繪漁樵耕讀圖。軒亭爲兩縫樑架,捲棚頂。主堂面闊五間,各開間均爲山牆直接承檁,前廊部位設挑檐斗拱,懸山頂。主堂一二進明間爲學堂,中廳次、梢間爲教師起居室;前廳次、梢間和東西廂房爲教室和伙房。建築功能分明,具有古代社學私塾的規制和特色。

◆  保護範圍:建築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6

山下蕭氏宗祠

書山祠

◆  年代:清

◆  地址:書洋鎮書洋村山下自然村

◆  簡介:由書山祠和乾源祠組成,兩祠毗鄰,均坐東朝西。祠前闢半月池,樹立三對石旗杆,祠後有化胎和風水林。書山祠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佔地面積1960平方米,建築面積798平方米;乾源祠始建於清中葉,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佔地面積約840平方米,建築面積422.8平方米。兩祠均由前廳、主堂、內天井和廊房組成,呈兩進帶兩廂佈局,抬梁穿鬥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樑架、斗拱及花板等木構多以雕刻、彩繪等裝飾。該祠系漳州、臺灣及海內外各地書山派蕭氏族人的祖祠。

◆  保護範圍:泮池西岸向外延伸20米,兩祠主堂後牆向外延伸20米,兩祠南北廂房各向外延伸10米。

7

王氏宗祠追來堂

◆  年代:明至清

◆  地址:金山鎮水美村

◆  簡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間(1736-1796)重修。佔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85平方米,由前廳、主堂、內天井和廊房組成。祠前曠埕西南側立三對石旗杆,祠內懸置明萬曆二十二年(1593)御賜“卓樹清標”匾額。前廳和主堂明、次間爲抬梁穿鬥混合式木構架,懸山頂。樑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繪裝飾,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附屬文物水美塔爲同期建造的七層八角實心塔,通高8.9米。

◆  保護範圍:王氏宗祠:向東延伸15米、向西延伸30米,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水美塔: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8

崇德堂

◆  年代:明、清

◆  地址:山城鎮六安村大厝裏黃自然村

◆  簡介:明崇禎十二年(1639)始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擴建,其後數次重修。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同”字形佈局,佔地面積3413平方米,建築面積1353平方米。由門樓、內天井、前廳、兩側過水廊房、主堂和後圍屋組成,堂前有祠埕和半月形泮池,外牆立有石敢當,前廳爲穿鬥式木構架,主堂爲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屋頂脊堵尚存清代脊飾。門樓內保留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祖祠會禁碑記》一通。

保護範圍:泮池東南岸向外延伸10米,祠堂後圍屋向外延伸15米,南北廂房各向外延伸12米。

圖片來源:沈志堅、張志堅、劉松榕等

綜合來源:南靖文廣體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