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傳統文化 | 書畫鑑藏 | 高古美術 | 經世哲學

李流芳(1575-1629年),初字茂宰,後更字長蘅,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廣滬,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僑居上海嘉定南翔,籍貫徽州歙縣豐南(今歙縣西溪南)。三十二歲中舉人,後絕意仕途,詩、書、畫、印皆負盛名。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格清新自然。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擅畫山水,學吳鎮、倪瓚、黃公望,作品勁健流暢、墨色淋漓,爲“畫中九友”之一,亦工書法。有“以筆墨詩酒自娛”之性情,啓迪引導了新安畫派產生的先驅之一,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人書畫藝術家。

1《李流芳畫像》 佚名

李流芳生於嘉定縣南翔鎮書宦人家,祖父李文邦曾任成山衛指揮使,封贈公爵,從徽州歙縣豐南遷至嘉定縣南翔鎮僑居。李氏自移居嘉定後,家族六代後裔文風鼎盛,仕途青雲,先後有李汝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進士,授安吉知州,後任登州同知。李先芳,明萬曆十七年(1589)己丑科進士,官至刑科給事中,四川布政使司參議。李元芳,諸生,善七言長句,著有《夢庵集》。李名芳,萬曆二十年(1592)壬辰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著有《李翰林集》。李三芳,定海縣丞。李聖芝,善詩文,入都名動公卿,著有《衡霞山人集》。李宜之,兼善詩畫,才藝卓犖,別號寓園居士,著有《寓園集》。外甥朱之嶼,經明行修,工詩詞,有李流芳之風。

2《三人像》清沈韶 繪畫

說明:中坐者爲唐時升,前立者爲李流芳,後立者爲程嘉燧

程嘉燧15651643),明代書畫家、詩人。字孟陽,號松圓、偈庵,又號松圓老人、松圓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釋名海能。徽州府休寧縣東門人。李流芳和程嘉燧詩文書畫齊名,曾對好友錢謙益說:“精舍輕舟,晴窗明己,看孟陽吟詩作畫乃是生平第一快事。”錢謙益曰:“吾卻有二快,兼看兄與孟陽耳。”崇禎元年(1628),錢謙益被放,坐帳論牘,病中的李流芳聞訊,扶枕浩嘆:“不可爲矣!”崇禎二年(1629)閏四月三日李流芳卒於檀園,享年五十五歲。錢謙益作《李長蘅墓誌銘》,程嘉燧書丹,宋珏篆蓋,侯峒曾作《祭李長蘅先生文》。清嘉定詩人林大中有詩誇其“憶當晚明時,官途亦多術。高士多鄙之,堅臥獨不出。詩筆能清真,畫品亦超軼。不拜千古事,名言殊簡質。孝廉憂國家,嘔血遂以卒。”

3 《西湖煙雨圖》1609年 時年35

尺寸:畫心32x236.8cm

款識:己酉清明前一日,煙雨泛舟西湖,爲忍公兄作。流芳。

備註:現藏天津博物院

李流芳和程嘉燧是一對好基友,共同的愛好興趣,還有浪蕩江湖的藝術寫生也是他倆的共性。李流芳離世後,程嘉燧戀戀不捨放下了浪蕩的腳步,回到休寧,這才孕育出新安畫派這些衆星燦爛的畫家羣。西湖詩篇,李流芳寫下了很多篇章,譬如在《西泠橋題畫》:“多寶峯頭石欲摧,西泠橋邊樹不開。輕煙薄霧斜陽下,曾泛扁舟小築來。”在《西湖有長年小許每以小舠載予往來湖中臨行乞》:“常在西湖煙水邊,愛呼小艇破湖天。今朝畫出西泠路,乞與長年作酒錢。”今杭州西湖湖心亭有楹聯:臺榭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煙霞籠別墅,鶯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從這幾句詩詞中來理解此幅作品,自會有如臨西湖勝景的感慨!

3(局部細節圖)

此作1609年,時年35歲,目前已知爲李流芳存世最早沒有爭議的真跡作品。從中可以看出早年李流芳筆墨的簡淡孤遠,空濛疏離,並不在於一筆一畫的細節描寫,大膽佈局,精心用墨的特點。此作採用空中俯視構圖“西湖煙雨”的景象,選用松煙墨進行淡墨和濃墨的交叉重疊,造就出雲煙空濛的景緻。雖用筆極簡,但不減筆上的功夫,譬如在近景幾株柳樹,力度精到而用筆迅捷利索,說明了用筆技法上的成熟和高度的自信。在圖細節中,可以看出李流芳對用墨的心得,方可展示出這種水與墨渲染滲透的駕馭能力。黃賓虹對李流芳的水墨技法最爲服膺,後來總結出自己的一套“五筆七墨”,重要心得卻來自李流芳。

3(局部細節圖)

從這20個字中,可以分析李流芳的書法應該臨習過趙孟頫和蘇軾,雖學蘇,但不見蘇“石壓蛤蟆”的結體,也有董其昌的古淡秀潤。整體章法勻稱美觀,結字較爲嚴整,八面來風、中宮緊促;點劃精到,行筆有蘇體的肥腴,頗見功力。似有與繪畫的筆性有所不同,此時的書法溫潤雅緻更多一些。

4《山水》1609

尺寸:80x24cm

款識:元春社盟兄。流芳。

鈐印:流芳(朱文)

備註:嘉德2007年第9期拍賣會1.43萬(含佣金)

此圖中書法落款有幾分懷素的筆法,點劃之間顧盼回首,氣息行氣一脈相承,與後期李流芳的書法參以懷素筆法亦有共性之處。所作畫面大膽構圖,細心穿插景緻,筆墨淋漓暢快,在樹枝和山石皴法上,均有不錯的筆法,在收筆的線條上似有幾分油滑的習氣。加之印章“流芳”的輔助參考,此幅作品可能爲李流芳早年作品,因未上手目鑑,以供道友們參考。

5《山水》1611年 時年37

尺寸:15x47cm

款識:辛亥初夏爲子將大兄作。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嘉德1999年春季拍賣會0.88萬(含佣金)

李流芳的繪畫和他的詩文一樣均寄託了自己的思想,成爲了畫家抒發個人情懷的方式。此作《山水》扇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遠山淡遠秀麗,湖中風帆兩三片,堤岸楊柳扶疏,水草豐盛,波光微漾,一片江南春色明媚,略略織入了幾許愁絲恨縷。此幅扇面,看來了是爲“子將大兄”即將遠行送別而特意繪製的禮物。李流芳曾言:“畫會之真山真水總不似,畫會之古人總不似,畫會之詩總不似。”“萃造化、古人、詩境於一局,以不似求真似。”這便是他畫學思想中著名的“三不似”理論,其精神即繪畫應做到形似和神似,寫實與詩境高度完美的融合統一,體現了李流芳要求突破傳統、改革創新的繪畫理念。

6《秋水歸帆》1612時年38

尺寸:16x51cm

款識:壬子臘月□山舟中,爲□□大兄作。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湖州博物館

李流芳的繪畫始宋元而來,從前面幾幅作品來看,得益於吳鎮和米芾較多。此幅《秋水歸帆》可惜圖片像素不高,無從就具體筆墨進行解析。筆墨似有受好基友程嘉燧枯筆淡墨的影響,但就筆性應該也有從於董其昌的簡淡。李流芳早年的繪畫深受董其昌畫學思想的影響,畫風荒寒幽遠、空靈淡雅,都能表現出與董其昌繪畫理論的關聯。李流芳小於董其昌20歲,卻先他7年離世。董其昌的仕途出自徽州歙縣許村許國的門下,青年時期更是經恩師許國介紹在歙縣徽商世家當家教,與衆多徽商大賈和畫家畫商們也保持着良好的社交往來。李流芳家族也是西溪南的徽商望族,居住嘉定,離董其昌的華亭不足20公里,兩人一定有過交會。董其昌讚美李流芳“其交道千古,一言以蔽之,其情千古不磨。”可見彼此的交情,小編會在以後出版《安徽歷代美術名家研究-李流芳》一書裏,會有單獨的篇章來解說,譬如兩人共賞王時敏《富春大嶺圖》,甚至委託李流芳代筆等。

7《吳中十景圖》1612

尺寸:27x34cmx10

款識:虎丘、靈巖

鈐印:長蘅(白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李流芳在繪畫上注重寫生,自抒新意,此《吳中十景圖》爲寫生作品的代表作。其以藝術家的眼光攝取蘇州吳中十處風景名勝,摹寫其形真實生動,主景輔景次第相映。他用傳神的筆墨神韻展示了吳中勝景特有的旖旎風采,令人神之。李流芳每次遊西湖,都要帶回很多寫生稿,他的寫實繪畫功夫是比較真實的。其常以自然山水爲畫本,隨手寫景,所以筆端不落俗套,富有生氣,形成一種清新、秀逸的獨特風格。董其昌讚道:“長蘅以山水擅長,餘所服贗乃其寫生,又有別趣。”李流芳五十歲時畫的一幅雪景軸也來源於生活經驗,畫上自題:“甲子臘月十三日,歸自吳門,大雪彌日,舟過城南,見留光樹色,冒雪含煙,頗不乏致,輒畫此紙。”

7(局部細節圖)

李流芳書法研習源出蘇軾趙孟頫,擅長行書草書,爲晚明一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風格渾厚而大氣、自然而嚴謹,與繪畫一樣,在書法上深受董其昌“內心向靜”的影響,力求生秀古淡、樸拙素淨。其在《跋摹書帖》中對書法藝術理解有一段論述,認爲:學習書法,要臨帖但不要成爲字匠,不求形似而應汲取傳統的精髓;要師古但又要創新,應自具風貌。其又非常重視文學趣味和學識修養對筆墨書畫的影響,他的書畫充滿了悠悠文人的才逸氣息。

8《行書詩稿》八開

尺寸:30.5×46.5cm×8

款識:1、龍池樹密晚煙勻,豐樂亭空野望新。舊日經過餘十載,重來朋好亦三人。勝情老去渾無恙,遺

跡追思已半湮。自覺風塵易顦顇,形神於此一相親。

2、三年不見意如何,且喜他鄉共歲除。久客便應爲地主,遠遊隨處即吾廬。留人正惜春泥重,得酒何愁夜燭虛。此際慈帷最蕭瑟,不禁歡罷一唏噓。

3、郭外輕陰爽氣多,風光穀雨近清和。新林遙指花宮出,舊侶曾陪竹院過。一路野芳紅似錦,幾家春水碧於羅。到門啼鳥渾相識,遺墨空房涕欲沱。

4、春寒花事未蹉跎,西磧西溪正好過。自有閒人能作伴,從教多病不成魔。高梁橋外千行柳,淨業門前十頃波。屈指長安行樂處,其如無夢逐君何。

鈐印:李流芳印(八次)、長蘅氏(八次)

籤條:李長蘅先生詩冊,後學長尾甲題。藏印:雨山(白文)

備註: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季拍賣會200萬港幣

李流芳著作《檀園集》中詩歌最多,古體近體、五言七言等都很優秀。其對詩歌創作有不同尋常的見解,認爲詩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自身體悟和性情的自然流露,而辭藻、音韻、格律、用典都是手段和元素,只能爲體悟和性情的表達服務,而不能喧賓奪主,成爲它們的束縛。清初文壇領袖王士禎非常喜歡李流芳的詩,並有詩唱和,其《漁洋詩話》卷中有這樣一段話:“‘谷城山好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嘉定李長蘅流芳詩也,餘最喜之。甲子使東粵,往返兩過滕縣,不見一花,賦詩云:‘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餘底事堪怊悵,不見花開白似銀。’”後來的大文學家袁枚對李流芳的詩也十分推重,他說:“其詩清而和,直而不野,被色選聲,力厚而思沉,以視七子之貌爲唐人者遠甚。”

9《寶印齋印式》1614時年40

尺寸:尺寸不一

款識:……甲寅春三月望日。李流芳贈。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朱文)

備註:泰和嘉成2010年秋季拍賣會33.2萬(含佣金)

說明:萬曆四十二年汪關(尹子)輯,自刻印成《寶印齋印式》一冊,亦名《印式》,有四冊本。本印譜題“寶印齋印式上卷,歙汪關尹子父藏”爲汪關所輯秦漢魏晉官印鈐印並手書釋文。

李流芳是明末小品文學名家,遊記、題跋尤爲出色,就連黃宗羲這樣的大家也對其深表服膺:“長蘅無他大文,其題畫冊,瀟灑數言,便使讀之者如身處其間,真是文中有畫也”(黃宗羲《明文授讀》)。他的遊記,如《遊石湖小記》、《遊西山小記》、《遊焦山小記》等,被編入各種選本,成爲後人研讀和學習的範文。

10《寒江圖》1614

尺寸:16x45cm

款識:甲寅春日寫,李流芳。

鈐印:長蘅氏(白文)

備註:嘉德20099月第19期拍賣會2.02萬(含佣金)

11《擬倪雲林筆意》1614時年40

尺寸:16.5x50cm

款識:甲寅四月與孟陽……慎娛先生寫。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貴州博物館

我們通過以上兩幅扇面作品的對比,可以看出李流芳在同一年,甚至二月之內,他所題寫落款的書法風格和畫面氣息均有很大的差異,編者認爲兩幅均爲真跡。李流芳對董其昌的繪畫的研習和筆墨非常熟悉,成爲其代筆門徒之一;那麼不代表他自己繪畫的世界和筆墨精神就會心手合一,衣鉢相傳,也很難得到董其昌那種內心淡定的散淡和無欲則剛的舒朗以及心學上由外向內的沉澱素養。這兩幅作品:一幅在淡墨濃墨的基礎上,是由內向外,不加掩飾地來展示此時心境的書寫,線條利索乾脆,迅捷舒暢,心手合一的表達。另一幅將不安靜的心境壓制下來,收拾好情緒,用筆舒緩,點劃之間沉着冷靜,是由由外向內展示出其良好的文化內涵和筆墨功夫。兩者從書法落款的結字特點和行筆速度,也可以看出李流芳繪畫時對心境和筆墨之間的駕馭調控能力。

12《江干雪眺圖》1616時年42

尺寸:28.8x128cm

款識:丙辰長至前五日,舟次塘棲寒雨欲雪時,不□兒所寄金牒,輒爲寫江干雪眺圖。李流芳。

鈐印:長蘅(白文)

備註:現藏美國加州GeorgeJ.Schlenker

這段文字讀讀蠻有意思的,李流芳說了:在1616年冬至前的五天(1216日),船兒停泊在杭州北邊的塘棲這個地方,我正在返鄉的路上,一個朋友即不□兒所寄過來的金牒紙,我拿來試紙畫畫此時寒雨欲雪的景緻。此作也是李流芳常見的俯視構圖,但取景的近處卻是山石或雜樹從,離表述的江面還有些視覺的距離,似有不像是是在船上畫的。畫面中大片雜樹從或山石山勢留白作雪景的處理,以及通篇線條的扁平拉長和中鋒短皴形成了對比,技法純熟,筆墨雖簡,但卻將畫面的一股寒林之氣表現了出來。

13《書畫合璧》1616/1617年時年42/43

尺寸:畫20×85.5cm、書20×110cm

款識:1:丙辰四月望後一日,畫於長安顯靈宮餐霞道院。慎娛居士李流芳。

2:去年在京師,落魄不得歸,時以筆墨自娛,或爲友人徵索,畫成輒取去,無復存者。此紙偶爲奴輩所收,裝潢成卷。今日開看,不覺又一年矣。是日方發虞山,將次陸墓。風日清和,舟行甚適。秧畦麥隴,黃綠相間。渚蒲村柳,時覆成致。返思往日塵土面目,不啻仙凡隔世。人生幾何,拋卻現在風光,甘向此中埋沒耶。丘壑滿懷,煙雲滿眼。相應處不少,莫更躊躇自誤也。披圖展卷,可發三省,聊復記之。丁巳四月廿五日,慎娛居士題。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白文)

備註:嘉德2013年秋季拍賣會943萬(含佣金)

13(局部細節圖)

李流芳畫以其才逸落筆,酣墨秀潤,丘壑雖簡而意氣闊遠。此卷一改其中鋒圓潤的面目,以側鋒疏秀之筆,法倪黃之畫意,簡淡疏離、蒼莽蔚然、深秀素雅,實乃畫中之逸格。丙辰爲萬曆四十四年,李長蘅四十二歲,詩書畫印皆已爲士林所賞。卷後跋稱;“或爲友人徵索,畫成輒取去”,可見在西安城的知音亦有不少。長跋書法作於次年,時已南歸,良辰美景中援筆抒懷,書文皆清,殊可賞玩。後有同時文人宋珏隸書題記,以大癡方長蘅,亦可見李流芳當時聲望。此卷清末爲福建永安沈氏收藏,民國初歸之朱文鈞,後爲張重威所得,諸家皆富收藏,品相極佳,尤爲難能。想起2013年嘉德拍賣預展時,編者展卷時婆娑推景鑑賞,那股簡淡蒼莽之氣蔚然紙上,至今似有手留墨香。

13(局部細節圖)

李流芳的書法結字趙孟頫,筆法取蘇軾,丰神蕭遠,不染俗病。其行書在點劃筆意處匠心獨具,心意迭出,是明代學蘇中的佼佼者。在入古出新方面,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猶如章草針尖挑麥芒的挑筆書寫,對後人有了一定的影響。此作題畫行書用筆流暢,筆致含蓄溫潤,才逸超人。李流芳侄子李宜之在《檀園集後序》中說:“至於署書門題,一掃尋丈,結構精嚴,不異小楷,則子柔先生(婁堅)猶自謂弗如。”民國收藏大家葉恭綽看到李流芳所書《四十二章經》後,爲之折服,感嘆道:“李檀園以畫名,不意書法精妙若此。”

14《扇面集錦》121617-1626

尺寸:18×52cm×12

款識:1、丁巳清和,爲伯英畫。李流芳。

2、丁巳六月,與子將信宿皋亭之安廬。十五夜月,子將偕孟陽、止庵上人送予出山,至興教寺,松下徘徊看月不能去。欲作一詩紀之,久而不就。今日偶爲子將畫扇,頗憶此景,留爲異日談資可也。九月十二日,流芳題。

3、丁巳冬日,似仲可兄。李流芳。

4、庚申(1620年)初夏作,似文弱先生。李流芳。

5、庚申夏日坐雨湖上,作米家山。李流芳。

6、甲子(1624年)九月,爲伯英作。流芳。

7、乙丑(1625年)冬日戲作,似振矦兄。李流芳。

8、乙丑冬日,爲振矦兄寫。李流芳。

9、丙寅(1626年)二月,李流芳畫。

10、丙寅二月畫。李流芳。

11、丙寅夏日寫杞菊圖。李流芳。

12、萬松圖。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李流芳印(白文)、流芳之印(白文)、李流芳印(白文)、李流芳(白文)、李流芳印(白文)、李流芳印(白文)、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朱文)等。

備註:嘉德2010年秋季拍賣會683.2萬(含佣金)

除山水外,李流芳又善作水墨寫意花卉。其花卉筆勢飛舞,墨氣淋漓,層次多重,別有一番才逸俊致。歸昌世嘆爲:“其娟美之致,俱在筆墨之外,真不可及。”董其昌評爲:“竹石花卉之類,無所不備。出入宋元,逸氣飛動。”總之,李流芳的書畫才逸和天驕之氣,使他成爲晚明畫壇上卓有聲譽的大家。《芥子園畫譜》,爲一本康熙年間編著而成,至今流傳了300多年的中國畫啓蒙書。畫譜由畫家王概,在明代畫家李流芳留下的43頁課徒稿的基礎上,擴充增繪而成。後來又由多位當時的書畫家增繪了蘭竹梅菊譜、花卉草蟲及花木禽鳥譜,集成《芥子園畫譜》。

15《擬倪雲林圖》1617時年43

尺寸:17x51cm

款識:丁巳春日。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16《雲棲圖》1617

尺寸:18.5x51cm

款識:丁巳九月,爲慧法師寫於雲棲二健居。廣滬。誰爲供法師,法師隨手施。山川無常主,吾畫亦如是。既爲慧師畫扇,師復以此施,不敏戲題一詩。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2

備註:匡時2014年春季拍賣會18.4萬(含佣金)

李流芳的作品看起來大多爲以上兩幅扇面這樣的粗服亂頭,縱情揮散,但其線條古拙樸茂而無故意修飾之習氣,風格豪放瀟灑不羈,在粗糙翰墨中彰顯出元氣淋漓的大度氣概,比起當時刻意工整又時俗之氣的吳門畫派匠氣之作來比較,這樣的作品當然更有魅力更加被人關注,其實與晚明文人頹廢生活有關。李流芳僅僅55歲咯血離世,與他嗜酒肝肺不好和篆刻吸塵以及繪畫的風格有關。史上長壽的畫家一定不會過度強調線條的迅捷或心學上由外向內的彰顯筆墨才逸的技法,那註定是不長壽的,譬如宋畫中諸大家、明代徐渭,近代傅抱石陳少梅等,均爲畫硬心太累。而長壽的畫家如董其昌,齊白石黃賓虹等,是由內向外展示的內美靜中參,完全是自我心靈的釋放,一個舒緩愉悅的繪畫過程,所以82歲才起步。

17《李流芳制壽山石》四枚

尺寸:尺寸不一

印文:1、六書隸篆治印有法,2、金石之宗秦印漢寶,3、遒秀古樸精妙絕倫,4、大家之道神完氣足。

備註:北京遠方2013年秋季拍賣會17.25萬(含佣金)

現實中李流芳精於篆刻,又是位詩文高手,所以常常以名流身份出現在印壇,爲同時代篆刻家的印譜撰寫序跋,其中不乏精彩的記述和有價值的見解。“餘少年時遊戲此道,偕吾休友人競相摹仿,往往相對,酒闌茶罷,刀筆之聲扎扎不已,或得意叫嘯,互相標目前無古人,今漸老,追憶往事,已如隔世矣。”“印文不專以摩古爲貴,難於變化合道耳。三橋、雪漁其佳處正不在規規秦漢,然而有秦漢之意矣。”再之李流芳“不擇石、不利刃、不配字畫,信手勒成”的風度,正是一種才子逸氣型的創作,其實也是一位地道的寫意派篆刻家。

18《每蒙天一笑》《山則之臞》

尺寸:尺寸不詳

李流芳篆刻“每蒙天一笑”,語出杜甫《能畫》裏“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政化平如水,皇恩斷若神。時時用抵戲,亦未雜風塵。”,離開原詩的語境,可以理解爲自謙之詞。意思是刻印、畫畫或寫的字,“小動作”也安排得比較巧妙。運刀以衝爲主,帶有反刀動作,頗似蘇宣。線條質樸,沒有過多曲折,剛柔互補,整個效果爽朗清麗,筆意舒展。有一種輕鬆、自然、貌淡神濃的秦漢風範。另一枚印作“山則之臞”,它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古人常以“山澤之臞”來形容隱跡山林的高人隱士,刻此四字恐怕是李流芳自我心境的流露。這件作品,在章法上採用了迴文法,以求得虛實對角呼應;在筆法刀法上,顯得有骨有肉,自然輕鬆,流溢着一種不經意的創作心態。

19《擬北苑圖卷》1617

尺寸:32.5×289cm

款識:1、丁巳春日,爲伯安兄仿董北苑筆。李流芳。

2、我年未四十,已懷退隱圖。俯仰又十年,胡爲尚躊躇。經過怪往跡,魂魄識畏塗。去來廿年間,道里三萬餘。衣裝敝屢更,何況此微軀。所以不自決,豈徒爲飢驅。富貴亦復往,歲月待我乎。婚嫁幸已畢,餘口亦易糊。故山皋亭下,桃李滿村墟。深塢秀泉石,近結靜者廬。新梢想出籬,疏泉行繞渠。雙坐指天日,一勺見西湖。言之痛痛餘,況嘗長久居。息黥補吾,造物豈區區。南歸言懷,似伯安兄正。流芳。

鈐印:李長蘅(朱文)2次、李流芳印(白文)2

備註:華藝國際2011年夏季拍賣會575萬(含佣金)

一次,李流芳到杭州西湖邊遊玩。見西湖裏長滿了嫩綠的菜,鬱鬱蔥蔥,人們傾城出動,從早到晚採摘蓴菜,然後千擔萬擔地運往蕭山,在湘湖中浸泡、清洗後再出售。據說,西湖的蓴菜要經過湘湖水浸洗,味美無比。他們一行人從未見過蓴菜,更未見過如此熱鬧、浩大的場面,非常驚奇,便買下許多蓴菜,回家烹調,並賦詩。當蓴菜羹端上桌時,人們都驚歎它的色澤,不忍下箸擾亂其形色。過了許久,終於抵擋不住誘惑,品嚐起來。最後,李流芳表達了衆人的心聲,認爲蓴菜可以與當時著名的黃芽菜、燕筍等媲美。李流芳的《蓴羹歌》描述了江浙人採食西湖蓴菜的場面和習俗,稱讚了蓴羹色香味形的美妙,對後世人瞭解時代蓴菜的食用情況有較爲重要的作用。

20《唐宋詩意畫冊》1618年 時年44

尺寸:30x51cmx7

款識:戊午秋七月既望,慎娛居士李流芳題於檀園之吟閣。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通過冊頁最後一頁的書法題寫,得知此作畫作李流芳的居住地檀園,畫面也很靜謐的幽深,筆力之間也非那樣的張力迅捷,舒緩之間閒適闊談。李流芳最擅長是畫江南山水,尤其在蘇杭之間的湖山水景。他的理念是:“山水絕勝處,沒恍惚不自持,強欲捉之,縱之旋去,此不可與不知痛癢者道也……凡山水皆不可畫,然不可不畫也,存其恍惚者而已矣。”從這段話裏,可以理解其對繪畫“虛”與“實”的景物處理。所以在他的畫動中有靜,譬如雲漫飛瀑流水;靜中有動,如小舟盪漾或空山無人。能在有限極小的空間畫面中,表達出文人骨子裏那些無窮之意境,令人神往之。

21《雁蕩觀瀑圖》1618

尺寸:34x261cm

款識:雁蕩觀瀑圖。自吳門歸,風寒閉門燈下,酒闌小有畫。此卷經三夕而後成,皆捉筆正鐸而爲之。荊關之法不傳久矣,世有知者,方可識此畫也,爲絅老道翁笑正。戊午十月慎娛居士,李流芳記。

鈐印:檀園(白文)、慎娛居士(朱文)

備註:現藏湖南博物館

明代萬曆三十三年(1605)春天,李流芳30歲開始構築檀園。位於嘉定南翔鎮北,其實檀園只是李流芳後花園,佔地3畝,由李流芳親自畫稿設計。因園中有棵大青檀樹,取名“檀園”,後來也成了李流芳的號稱。這座小巧精緻的文人園林因李流芳而聞名遐邇,錢大昕稱讚“槎上多名園,以長蘅先生檀園爲最。”檀園景點有寶尊堂、劍蛻齋、綠率齋、次醉閣、山雨樓、蘿壑、芙蓉沜等十餘處。錢謙益有過生動的描述:“水木清華,市囂不至,一樹一石,皆長蘅父子手自位置。琴書蕭閒,香茗郁烈,客過之者,恍如身在圖畫中。”吳偉業評價“檀園著述誇前修,丹青餘事追營邱。平生書畫置兩舟,湖山勝處供淹留。”明清混亂之際,毀於“嘉定三屠”之難。在檀園被毀近四百年之後,現已易地重建,新建的檀園位於雙塔景區內,園址放大至十畝。

22《疏樹孤亭圖》1618

尺寸:148.5x31cm

款識:戊午秋日吳江舟中畫,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白文)

備註:現藏天津博物館

23《泛舟圖》1618

尺寸:122x31cm

款識:戊午中秋夜同方回、子有、孝直泛湖宿小築,翌日爲方回畫此。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中貿聖佳2018年春季拍賣會9.2萬(含佣金)

上款人方回,即爲李流芳杭州的好朋友鄒孟陽之弟,也多有往來。其題畫詩句記載方回順手牽羊拿走了李流芳送朋友的十幅繪畫。李流芳詩詞《移舟入荷池同孟陽方回小泛》:“風池弄小艇,偃仰芰荷叢。葉與遠山碧,花將落照紅。衣裳散香澤,樓閣擬虛空。漸覺離塵世,來遊淨土中。”李流芳非常喜歡杭州,在當地結交了多位密友。其中鄒孟陽則是李流芳在杭州的主要贊助人,李流芳遊覽西湖時常住在孟陽“南山小築”的居所。錢謙益在《鄒孟陽墓誌銘》中追憶了鄒李二人在西湖同遊的情景:“李長蘅苦愛武林山水,歲必一再遊。其遊也,以鄒孟陽爲湖山主人,花時月夜,晴雪煙雨,扁舟幅巾,茶護筆牀,未嘗不與孟陽俱。”可知李流芳往往會將最得意的畫作送給鄒孟陽。

24《仿荊關山水圖》1619時年45

尺寸:28x132cm

款識:大行殷兄以此素屬畫,會餘病懶,久廢筆硯,意欲仿荊關,而心怠手疏。拂跡成痕,殆不免刻鵠之誚。如何?己未秋日,李流芳。

印章:長蘅(朱文)、李流芳(朱白文)

備註:現藏廣州藝術博物院

25《溪山平遠圖》1619

尺寸:24.5x242cm

款識:溽暑閒居檀園,作此遣興。己未六月廿一日,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長蘅、長蘅

備註:嘉德2011年秋季拍賣會161萬(含佣金)

此作看起來與新安畫四大家汪之瑞和孫逸似有幾分相似,只不過李流芳相對後者兩位畫家多了幾分燥氣,在線條處理側鋒居多,缺少那股圓潤的厚實。應該來說李流芳對新安四家這兩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構圖和用墨處理上基本相同,後兩位在筆性上更加淡定厚實,增加了畫面的靜格魅力。這是由於晚明畫家在作畫態度上的改變,各種繪畫技巧在文人畫重筆墨寫意的觀念下逐漸簡化,不再以繁複的手法表現物形的真實感與立體感。“凡山水皆不可畫”,“畫紫陽時又失紫陽矣”,“然皆不可不畫也,存其恍惚者而已矣”,畫家們所畫的景物總是與客觀對象的真實形貌,有着某種明顯的距離感;所畫的景物無不與客觀對象的內在本真,有着某種難以言傳的默契。這與清初的山水文人畫家們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譬如亡國情懷,避世隱居等,所以在筆墨寫意處理上又有完全不同,時也境也!

26《溪山林屋圖》1620時年46

尺寸:30.5x136.7cm

款識:庚申春日,爲承叔道友仿黃子久筆。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朱白文)

備註:現藏南京博物院

27《山水》1620

尺寸:111.4x28.3cm

款識:庚申冬夜醉酒作,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朱文)

備註:現藏汕頭博物館

李流芳以詩文和程嘉燧、唐時升、婁堅合稱“嘉定四先生”;他和松江畫派班頭董其昌,以及陳繼儒楊文聰王時敏王鑑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等合爲“畫中九友”;在篆刻界,他與歸昌世王志堅合稱“三才子”,享有詩書畫印俱佳、詩書畫三絕的稱譽,在我國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是一位對後人有影響的文人藝術家。如現代著名畫家黃賓虹非常推崇他的人品和畫品,早年即對其畫十分傾心,且廣爲蒐羅,深入研習,從中獲益甚多。

李流芳詩詞《黃河夜泊》:“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男兒少爲客,不辨是他鄉。”《過亭龍居灣宿永慶禪院同一濂澄心恆可諸上人步月》:“每多方外遊,見僧即如故。燈明一龕下,夜長。不知山月上,千林已流素。出門尋舊溪,愛踏松影路。氣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幽泉洗我心,微鍾然度。”

28《行書詩句》1620

尺寸:141x62cm

款識:庚申三月閒居檀園,書淵明詩。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白文)、長蘅(白文)

備註:現藏□□博物院

李流芳書法早期以趙孟頫的厚實寬博爲主,兼以蘇軾肥腴。中年後以蘇軾爲模範,取蘇字扁平的形體,而去其豐腴及天真爛漫,改爲細勁堅挺的筆道,於是筋骨峭,風神一變,正如行家所評:能得蘇字精髓,又具自家面目。此幅根據款識爲1620年,李流芳已46歲了,書法以蘇爲主去趙無多了,而此作爲趙孟頫字體爲主,毫無蘇軾的筆性。次之兩枚印鑑,也無李流芳的篆刻金石習氣,雖爲國內博物院收藏,但編者並不認爲李流芳的真跡,應爲清初的好事者所爲。

29《仿倪雲林山水》1621時年47

尺寸:25x105.5cm

款識:辛酉冬日畫。李流芳。

鈐印:李長蘅(朱文)、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嘉德2012年秋季拍賣會402.5萬(含佣金)

30《山水》1622時年48

尺寸:119.5x30.8cm

款識:壬戌夏日寫於檀園蘿壑。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朱白文)

備註:嘉德2005年秋季拍賣會24.2萬(含佣金)

31《山水》1623時年49

尺寸:119.8x33.3cm

款識:碧浪湖舟中,坐雨作此遣興,癸亥八月既望,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朱文)

備註:現藏美國加州GeorgeJ.Schlenker

32《山水圖》1623

尺寸:17.5x144cm

款識:癸亥仲春,爲止中上人作,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朱白文)、長蘅氏(朱文)

備註:現藏湖南博物館

33《溪山平遠圖》1623

尺寸:29.8x280.6cm

款識:癸亥八月過邁齋,看早桂乘興作此,李流芳。

鈐印:李長蘅(朱文)、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天津博物院

34《西湖欲雨圖》1623

尺寸:28.5x400cm

款識:癸亥暮春雨中,過盟仙齋作。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35《山水》1624時年50

尺寸:18x56cm

款識:甲子立夏日,皋亭舟中宿雨新晴,興筆作此。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瀚海1995年秋季拍賣會1.76萬(含佣金)

36《雪江穿渡》1624

尺寸:18×52cm

款識:雪裏江船渡,風前徑竹斜。甲子夏爲方回兄寫,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保利2015年春季拍賣會20萬流拍

37《寒江雪景》1625時年51

尺寸:不詳

款識:乙丑冬日,畫於劍蛻齋,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朱文)

備註:現藏桂林博物館

38《山水冊頁》八開1625

尺寸:23×15.5cm×8

款識:乙丑秋日寫於檀園劔蛻齋。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8次、長蘅(白文)8

備註:佳士得香港2017年秋季拍賣會345.5萬港幣(含佣金)

39《山水詩卷》1626時年52

尺寸:28.1x137.2cm

款識:天啓丙寅秋日爲寂然師兄畫,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朱白文)

備註:現藏美國佛利爾美術館

40《三君子》1626

尺寸:17x53cm

款識:丙寅冬夜泊舟望齋門燈下,爲子石作。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物(朱文)

備註:朵雲軒2016年秋季拍賣會11.5萬(含佣金)

41《雲山圖》1626

尺寸:16x49cm

款識:丁卯中秋,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匡時2016年秋季拍賣會8.28萬(含佣金)

42《擬倪瓚山水》1626

尺寸:18x55cm

款識:丁卯早春爲九萬詞兄作,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43《米家雲山》1626

尺寸:18x54cm

款識:丁卯秋日仿米家山,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44《山水》1627時年53

尺寸:25×22cm

款識:丁卯秋日仿巨然法。李流芳。

鈐印:流芳(朱文)

備註:香港淳浩2015年春季拍賣會1.8萬(含佣金)

45《檀園墨戲圖》1627

尺寸:192×57.5 cm

款識:丁卯秋日畫於檀園至綠率齋,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朱文)

備註:現藏故宮博物院

46《水墨山水冊頁》1627

尺寸:26.4x41.8cmx8

款識:沈啓南萬竹書樓圖,仿董北源(苑),筆意稿件可貴,今藏餘家,彷彿作此。丁卯新秋,李流芳題。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南京博物院

47《雙松書屋》1628時年54

尺寸:132x54cm

款識:戊辰秋日畫於檀園綠率齋,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白文)

備註:佳士得香港2007年春季拍賣會50.4萬(含佣金)

48《山水圖》1628

尺寸:123x59cm

款識:戊辰春日畫,李流芳。

鈐印: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49《寒江茅亭》1628

尺寸:17.8×52.5cm

款識:戊辰冬日,似宇仲兄。李流芳。

鈐印:長蘅(朱文)

備註:嘉德2008年秋季拍賣會12萬流拍

50《新安山水》1628

尺寸:17x51cm

款識:戊辰清和,似謝森詞丈。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51《擬雲林山水》1628

尺寸:16x49cm

款識:戊辰冬日爲子浴詞兄畫,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嘉德200612月第4期拍賣會4.4萬(含佣金)

本篇文章列入已知明確年份的李流芳書畫作品51幅,北京故宮尚有12幅,各省地市級博物館有10幅,目前已知尚有22幅沒有編入。從以上這些作品中,我們基本能確定了李流芳這短短20年書畫筆墨風格的演變過程。這些題寫詩句中,可以看出李流芳性情一如喝酒一樣的爽快,有上款人的書畫基本都是贈送的。史料記載李流芳喜歡記“浮生一日”的流水賬。比如,在“新綠映檻,雨潤欲滴”的閒適中,二三知己,用名窯瓷器或古玉的杯子斟酒暢飲。飲到興起時,客人竟反客爲主,要求主人作畫。於是,兩個微醉的朋友展開素紙,一邊談天,一邊潑墨,畫成了,理應題上一首詩,但此時畫家卻醉不成吟,便索性用一篇小品文來代替,把一天的生活經歷記到畫作上。於是,他的畫作上,便有了“舟中熱甚,不堪近筆墨”,畫紙“開而復卷”,“燈下飲數杯”這樣流水賬式的記錄。

52《行草》

尺寸:19x9cm

款識:五月十四日,弟流芳頓首

備註:現藏天津博物院

53《草書五律詩句》

尺寸:128x58.8cm

款識:塵土經時面,南池一豁然。城孤朱閣外,亭小綠荷前。望回蒹葭水,秋高楊柳天。猶傳杜陵句,幽意至今憐。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李流芳草書參用懷素法,但絕不放縱。結體取橫向,縱向均加大向上的傾斜幅度,從而加強整體篇章的動感。據說他晚年曾草書唐宋先賢詩達數十巨冊,既研詩律,又練書法,可知其習書之勤勞,煉字之功力。此作書法用筆圓潤,以氣韻取勝,結體肥瘦得益,自然舒展而無矯揉造作之態;起筆收鋒,沉着俐落,縱放有度,節奏平穩而錯落有致;橫豎撇捺,頗得蘇字風神氣度,點劃細微處又自出意匠。但細觀之,李流芳此書又有其獨到之處:一是方筆多起筆處多有棱角,由於筆間牽絲流暢,行筆有動勢,仍不失靈動之感;二是撇多收鋒,顯得較爲含蓄,也增強其力度感,這似乎有趙字的筆法。李流芳的書法,學古能變,在晚明也是獨具風格。

54《自作“閘河舟中”詩》

尺寸:58.5×30.4

款識:閘河舟中戲效長慶體,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李氏長蘅(白文)

備註: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55《行書王勃詩句》

尺寸:117x29.5cm

款識:亂竹開山徑,飛花滿四鄰。從來子宅,別有尚玄人。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西泠2013年春季拍賣會5萬流拍

56《行書五言詩句》

尺寸:118x28cm

款識:二客偶然至,不知是重九。亭齋對花坐,山童忘取酒。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57《靈巖詩句》

尺寸:24.7x29.2cm

款識:尋山亦偶然,造適焉取醉。流芳具草。

鈐印: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58《董其昌山水 題畫詩句》

尺寸:不詳

款識:位置俯仰,亦是逮叟無聲之詩也。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美國耶魯大學博物館

59《七言詩句》

尺寸:17x51cm

款識:楞伽山下薇村裏,吾友髯翁近居此。我來訪舊秋林黃,林下逢僧笑相視。依稀顏面猶可思,落拓姓名何足齒。感君留我風亭前,爲我置酒臨湖水,問君年臘今幾何?君言今年周甲子。看君酡顏如渥舟,爲禪爲仙未可儗。愧我風塵碌碌人,壯年未去先老矣。戲贈上方老僧似公實兄。流芳。

鈐印:流芳(朱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60《五言詩句》

尺寸:18x52cm

款識:水色否羣動,朝光切太虛。年歸惆悵望,奧遠一蕭諫。獨掛時相學,鷗行炯自如。瞿塘春色至,定卜讓西居。李流芳。

鈐印:長蘅氏(朱文)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61《行書詩句》

尺寸:16×47cm

款識:劉孝標送橘啓雲,南中橙柑,青鳥所食始霜之旦,採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黏膚,食不留滓。甘逾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燻神,可以筆鮮,可以漬蜜,氈鄉之果,寧有此耶。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文博苑2013年春季拍賣會

62《五言詩句》

尺寸:17.5×51cm

款識:故人前月去,言訪雲門蹤。此地美林壑,爲懷況秋冬。碧淙雲外細,丹葉霧邊濃。樓亦生霞思,山尤愛雪容。蘭亭跡已謝,剡曲舟靡從。張緒如相見,知餘老更慵。奉寄無際山陰兼王宗曉使君之作,似亟叔詞兄博笑。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朱白文)

備註:嘉德2014年春季拍賣會34.5萬(含佣金)

63 《山水花卉圖冊》13

尺寸:24.6x25.6cmx13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此圖冊共十三開,以水墨寫生山水花鳥,已知上海博物館公開圖片只有這二開:《蘭花》和《秋菊》,可以看出李流芳的筆性俊逸豪縱、樸拙繁茂、筆墨粗簡的風格特點。蘭花、秋菊都有草書行筆的特點,尤其在雜草的線條處理上,中鋒力道點到爲止的迅捷提筆。兩幅作品的用筆疾勁爽利,韻足意長,神似天成,爲大寫意花鳥畫的佳作。

64 《唐宋詩意畫冊》6

尺寸:30.1x51cmx6

款識:牀頭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宿客未眠過夜半,獨聞山雨到來時。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長蘅(白文)

備註: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65《冷泉涼亭子冊頁》4

尺寸:22.2x14.4cmx4

款識:冷泉涼亭子,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貴州博物館

66《蘭石圖》

尺寸:18×55cm

款識:秋日爲雍瞻兄畫蘭石兼書舊作,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瀚海2005年迎春拍賣會8.91萬(含佣金)

67《竹石圖》

尺寸:16x48cm

款識:李流芳爲韞甫畫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蘇州博物館

68《仿北苑山水》

尺寸:29.5×47cm

款識:仿北苑。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嘉德2017年夏季拍賣會6萬流拍

69《仿巨然山水》

尺寸:29.5×47cm

款識:仿巨然。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嘉德2011年第27期拍賣會9.2萬(含佣金)

70《仿荊關山水》

尺寸:29.5×47cm

款識:仿景觀。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佳士得香港2006年春季拍賣會4.72萬(含佣金)

以上三幅作品,尺寸完全一致,落款方式和書寫筆性也相同,均爲臨摹宋元名家的山水作品,且鈐印均爲一枚印鑑,雖先後相隔11年出現在香港和北京的拍賣市場,編者認爲應該爲臨摹宋元各家山水的同一本冊頁,佚失散落了。有心者慢慢積累,也許還可以湊上幾幅的。從落款書法和畫面筆墨來看,應爲李流芳45歲前後的作品,屬真跡無疑。

71《江山蕭木冊頁》8

尺寸:24×50cmx8

款識:李流芳畫,江山蕭寺圖。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紐約蘇富比20133月拍賣會720萬(含佣金)

72《畫唐人詩意圖》10

尺寸:25.3x49.3x10

款識: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白文)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73《山水冊頁》8

尺寸:23x23x8

款識:仿仲圭,李流芳。

鈐印:長蘅氏(白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74《山水冊頁》8

尺寸:30x26cmx8

款識:白雲青嶂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館

75《仿宋元各家山水冊》8

尺寸:28.2x35.8x8

款識:仿稿彥敬

鈐印:李流芳印(白文)

備註:現藏蘇州博物館

李流芳傳世墨寶比較多,編者已整理了逾百幅多,有扇面、手札、立軸和題畫,多數收藏於江浙滬和兩地故宮等各大博物館,北京故宮最多達23幅。李流芳的畫主要學習宋元諸名家,師承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代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尤其得益於吳鎮和倪瓚,兼善花卉,山水。此外,他的詩文修養甚高,而且時常留戀於湖山秀水之間,故而能將筆墨技法、文學修養和對山水的體悟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對此,大名士張岱曾做出高度評價:“一年強半寄跡西湖,凡見湖中朝暾夕照,雲氣變幻,盡收入筆端。題跋數語,澹遠靈雋,字字皆香。凡看其畫,一種學問文章之氣,在東坡當求之筆墨之間,在長蘅當求之筆墨之外。”當時的畫壇巨擘董其昌說:“長蘅以山水擅長,餘所服膺乃其寫生,又有別趣。如此冊者,竹石花卉之類無所不備,出入宋元,逸氣飛動。嗟嗟!其人千古!其技千古!”

本文爲原創文章,即將正式出版。如有公衆微信或其他媒體轉載,敬請註明尚敷拍賣或叩山問水;若否我們一經查實保留微信投訴或司法訴訟的權利。

諮詢/交流/合作/鑑賞,請後臺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