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北洋艦隊的士兵都盼着丁汝昌死,只有丁汝昌死,他們才能投降,留一條活路。丁汝昌把自己鎖在房間裏,吞下了生鴉片。

甲午一役,這場震動朝野的戰爭,清廷爲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清軍官兵算是對得起清朝了。戰後,清朝對這些戰死的將領也做了撫卹,可是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甲午戰敗後,朝廷不僅抄沒了他的家產,並且不準丁汝昌的屍首下葬,還在其棺槨上加了三道鐵鏈。丁汝昌做了什麼,讓朝廷如此憎惡呢?

丁汝昌

丁汝昌是安徽合肥人,和李鴻章是同鄉。早年曾參加太平軍,後來歸順了朝廷,成爲李鴻章的得力干將。丁汝昌一直服役於陸軍,專業是騎兵,官職最高做到了淮軍騎兵總兵。後來,他投奔自己的老鄉兼老上級——李鴻章。丁汝昌爲人老實,不善言辭,執行力很強,對於上級安排的任務都能不折不扣執行。李鴻章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任命他爲北洋海軍提督。1881年,那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候,他作爲朝廷的代表,率領200多人,浩浩蕩蕩地赴英國,接收“超勇”和“揚威”兩艘巡洋艦回國。丁汝昌覲見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拜訪了英國海軍司令等高級軍官,並與當時一些著名的軍艦設計師會面,給他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借赴英的機會,丁汝昌特意繞道德國,參觀了建造中的北洋艦隊的旗艦,後來成爲他坐艦的“定遠”艦。丁汝昌不懂海軍,是北洋艦隊高級軍官中唯一沒有進入福州船政學堂進行海軍專業學習的人。因此許多留洋回來的艦長平時對他並不尊敬,丁汝昌深知這一點,他一直在努力學習。從他留下的大量親筆文件可以看出,後來他的海軍專業術語熟練,表達準確,相當熟悉艦隊業務,具體到上午操炮、下午操槍、逐日輪流打靶的訓練安排,甚至艦船修理舊洞的數量他都親抓落實。

黃海海戰

客觀說,丁汝昌並不適合北洋艦隊海軍提督一職。然而放眼整個清廷,一支像北洋艦隊這樣龐大的艦隊,清廷不曾擁有過。其餘將領和丁汝昌一樣沒有統馭經驗。留洋歸來的一些將領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可是無論資歷,作戰經驗和威望都不如丁汝昌。因此,丁汝昌出任北洋艦隊提督一職可以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1894年,丁汝昌率領的北洋艦隊與日軍的艦隊在東海不期而遇,他親眼見證了鄧世昌率致遠艦官兵殉難,而且自己也負了重傷。北洋艦隊回到威海衛母港後,丁汝昌滿腔悲憤,徹夜難眠,他幾次上書李鴻章,請求主動出戰,可都被李鴻章拒絕。丁汝昌就是丁汝昌,他不會以“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爲藉口,違令出征,這就錯過了戰機。待日本人從海陸兩路包圍上來時,一切都晚了。更爲可悲的是,當時言官物議沸騰,朝廷要對黃海海戰失敗進行追責,丁汝昌被革去尚書銜,摘去頂戴。旅順陷落後,丁汝昌又被革職,暫留本任。即便如此,丁汝昌仍實心任事,在威海佈防上,建議做好炸燬陸路海岸炮臺的準備,以免爲敵所用。不料,這又成了他“通敵誤國”的罪證,清廷下令將其交刑部治罪。在劉步蟾等將領的通電請願,李鴻章的極力申辯下,清廷才下令,待丁汝昌手頭事務結束後,解送刑部。丁汝昌當時所處環境雖十分艱難,仍力圖振作。他召集諸將,籌商水陸戰守事宜。1894年除夕,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給丁汝昌送來了勸降書,丁汝昌不爲所動,對家人說:“吾身已許國”,並將勸降書上交李鴻章,以明心跡。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三十日,日軍進攻威海南部炮臺的制高點摩天嶺,丁汝昌率艦隊從海上用火力支援炮臺守軍,發射排炮,擊斃日軍旅團長大寺安純(爲甲午戰爭中日軍陣亡的最高將領)。由於實力懸殊,威海陸路南北部炮臺相繼失守,劉公島遭海陸合圍,成爲孤島。凌晨,丁汝昌組織的敢死隊分爲兩路,較多的一路負責佯攻,另一路則負責將280毫米口徑的克虜伯炮炸燬,完成任務後,敢死隊全部犧牲。1895年春節,威海城槍炮聲震天。日軍從山東榮成登陸,佔領了北洋海軍的陸地炮臺,日軍將炮口對準了威海港內,北洋海軍成了甕中之鱉。炮聲一響,不少北洋軍艦便被自己的大炮擊沉。

丁汝昌故居及雕像

當時,北洋海軍軍心早已渙散,幾次發生譁變。丁汝昌只好承諾2月11日爲“屆時自有生路”。丁汝昌連連發出求援信,字字泣血,“兩眼急得似銅鈴一樣”,可援軍就是不來。2月12日,丁汝昌吞食生鴉片,自殺殉國。其他人當時知道他的選擇,可都不加阻攔。等丁汝昌自盡後,他們便向日軍投降了。丁汝昌任職北洋水師提督,本來就勉爲其難。他能夠在較短的時間裏使艦隊成軍,並投入作戰,足見其功。明知不敵,他依然奮起抗爭,可見其勇。爲了部下生還,他選擇自盡,堪稱義舉。就是這樣一個人,朝廷在他死後不準下葬,竟然還加了三道鐵鏈在其棺槨上,實在令人不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