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葉偉信導演,甄子丹主演的《葉問》上映,真正將葉問帶入主流觀衆視線。

  如今,已整十年。

  這個十年間,按照港片跟風的傳統,有一段集中的時間內,出現了一堆葉問電影。

  葉問前傳,葉問終極一戰,葉問電視劇版本等。

  一時間,葉問成了一個IP。

  剛好,《葉問》英文片名,就是《IP MAN》。

  按現在流行說法,如果我們將這堆葉問電影看成葉問宇宙,那麼葉問之子--葉準老先生就相當於斯坦李。

  這些電影,葉準先生做爲顧問參與了不少。

  其中幾部,葉準又參與了客串:

  《葉問終極一戰》中,扮演葉問的房東。

  《葉問前傳》中扮演葉問的另一位師傅梁壁。

  而2008年的《葉問》,也不是葉問第一次登上屏幕。

  1976年,吳思遠導演的《李小龍傳奇》中有葉問。

  1999年,歐錦棠導演編劇主演,爲紀念其偶像李小龍的電影《1959某日某》,也有葉問。

  這兩部中的葉問,也是葉準扮演的。

  不過,有些事還真是不得不信緣。

  那一年,《葉問》上映前,老闆黃百鳴說這片子一定會讓甄子丹的職業生涯再上一個臺階。

  一語中的。

  而有位老兄就比較鬱悶了。

  他的導演處女作和《葉問》同期槓上。

  當時甚至沒人把這片子和《葉問》放在同一個數量級上。

  那次,真理沒有站在少數人那邊,該片慘淡收場。

  這部電影叫《狼牙》,主演及導演之一,是後來拿下中國迄今最高票房記錄的吳京。

  葉問宇宙電影中,卻也分別講了葉問各個階段的一些生平故事。

  《葉問前傳》裏,葉問在香港遇到梁壁,並獲其傳授詠春的故事就是真。

  這事還要說點源頭。

  詠春來源,最爲廣泛的說法是女子嚴詠春所創,並以其名命名。

  後來,這套拳法經過小範圍傳承後,傳到了佛山醫生梁贊(即贊先生)手裏。

  梁贊後來正式開館收徒,於是成爲佛山詠春流傳的源頭。

  而梁贊的徒弟中,有兩名徒弟:

  一爲陳華順,也就是葉問的師傅。

  《一代宗師》中,對年幼葉問說出“一條腰帶一口氣”的就是他。

  但實際上,葉問拜入陳華順門下第二年,陳華順就因病沒有親授葉問功夫,改由其弟子吳仲素傳授了。

  後來,到了1917年,葉問之父又送兒子去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讀書,主修文化課。

  在那裏,他遇上了贊先生的另一個徒弟梁壁。

  梁壁,同時也是贊先生的兒子。

  這也就是《葉問前傳》中,葉準扮演的梁壁教葉問詠春的那一段了(當然過程應該是經過戲劇性改編的)。

  確實,葉問在梁壁那裏,更爲系統科學地學到了詠春,這也成爲他後來回到佛山,逐漸靠詠春打響名氣的基石。

  在性格上,葉問的性格確實也如電影所述,淡泊名利,儒的那塊多一些。

  畢竟,富家子弟出身,不愁喫不愁穿,又受過良好教育,所以他有這個與世無爭的資本。

  葉問不會主動上門去踢館什麼的,但被人挑戰的事時有發生(不過金山找那段是虛構的)。

  可是,電影中沒說的,也不少。

  甄子丹版的《葉問》,愛老婆,有民族氣節。

  這個是帶光環了。

  從梁壁那學成後幾年,回到佛山的葉問就常和一羣執絝子弟出入煙館,還染上了煙癮。

  愛老婆方面,甄子丹版就和事實出入較大,反而是較接近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雖然後者的情節給浪漫化了。

  事實上,張永成跟着葉問到香港是假。

  1951年元旦,香港宣佈封鎖邊境。

  於是,張永成終沒去成香港。

  直至1960年張永成病逝期間,葉問和她都是書信往來,再寄些生活費。

  但此期間,葉問又在香港認識了一名上海女子,且此時,他再次染上鴉片。

  葉問的弟子無奈之下,聯名上書,希望師傅戒了鴉片,離開上海女子。

  可生性不易發怒的葉問,此時卻用另一種方式與徒弟對立:

  他悄然搬到了上海女子那裏。

  這下弟子懵了,只得跟過去,在那裏向葉問學拳。

  李小龍就是在這個時期拜入葉問門下,並在葉問和師兄指導下習得詠春。

  張永成病逝後沒幾年,葉問的兩個兒子葉準和葉正於60年代來到香港尋父。

  見到兒子的葉問百感交集,於是戒了鴉片。

  但此時,葉問卻也和上海女子也有了一個孩子:葉少華。

  2008年以後,葉問電影火了,葉家兩個兒子卻也在媒體間鬧了起來。

  據香港媒體報道,葉少華曾向媒體表示,哥哥靠電影賺錢卻沒有分給他,要討一番公道。

  而葉準則回應稱這是自己的辛苦所得:

  我教甄子丹功夫,又去佛山找資料,宣傳期間又不停往北京、上海跑,爲什麼我要分錢給他?

  不曾想,戲外的葉問風雲,卻不止一件,沸沸揚揚。

  吳京謙卑地說了他從不認識葉問到認識葉問的過程,被媒體用吸睛標題寫成諸如:

  吳京說,葉問何方神聖?

  這事更引來詠春門人聲討吳京,甚至對吳京下戰書。

  葉準罵甄子丹過河拆橋,說甄子丹發表言論:《葉問》的成功和詠春無關。

  其實,這還是一個理解角度的問題。

  甄子丹的原話是這樣:

  

我覺得‘葉問’的成功與詠春無關,如果我打洪拳,就是洪拳熱,如果打詠夏、詠秋、詠冬,結果也是一樣。‘葉問’能打動人心,不在於他打什麼拳,而是在於我們塑造了一個讓觀衆信服的角色――一個很能打的宅男。

  反正,這些事從側面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葉問》IP有多火。

  而葉問宇宙這麼多部,真正深入民心的,卻只有一套一部。

  甄子丹那套,起源其實要追溯到2005年上映的《七劍》。

  那時候的甄子丹還處於“該紅但紅不起來的演員狀態”。

  連《七劍》中的楚昭南一角,他也是第三席位(首選張國榮,可惜未能成;後選一名韓國演員,徐克又不滿意)。

  就是那時,老闆黃百鳴看到了在片場待足3個月,任勞任怨的甄子丹。

  於是,有了後面的《殺破狼》,《導火線》。

  及至《葉問》。

  黃百鳴回憶道:當時甄子丹說,我什麼功夫都懂,就是不懂詠春。

  黃百鳴說,那你就去學啊。

  後來,黃百鳴是這麼說起的:

  那他真的就從頭學起。

  

他真的在橫店的酒店裏面,天天拿着木人樁砰砰邦邦地學,吵到隔壁的趙薇都投訴:大哥,你這麼打,別人怎麼睡啊?爲了變成葉問清瘦的身形,甄子丹就嚴格控制飲食。有時候,愛喫的洪金寶在片場請大家喫好喫的,甄子丹就只能端杯清水在旁邊看着。

  王家衛那邊,則是更早。

  時間要追溯到1996年。

  拍《春光乍泄》之時,王家衛有一次在阿根廷的一個火車站裏,某個報刊亭,他看到一本李小龍爲封面的雜誌。

  王家衛想,爲什麼李小龍去世20年了,還有這麼大魅力。

  於是,他當時想拍一個李小龍的故事。

  但已經有很多人拍過李小龍了,於是王家衛又想,李小龍的師傅是什麼樣的?是誰培養了李小龍這樣的人?

  就這樣,一個念頭逐漸發展,王家衛用了十幾年,拜訪了上百名老師傅,收集一堆資料。

  格局,也從李小龍變成葉問,再擴展到時代,時間。

  最終,有了《一代宗師》。

  王家衛說:

  

爲什麼武術叫功夫?功夫其實就是時間。

  這一套一部,如果用後來甄子丹在《金雞SSS》中戲謔的那句話來說就是:

  上青樓的是葉問(《一代宗師》),愛老婆的纔是葉師傅(《葉問》系列)。

  雖戲謔,不過也是通俗地表達了兩套電影不同的概念。

  甄子丹版《葉問》,更爲商業化。

  它的落點主要有兩個:家庭及愛國情懷。

  愛國情懷,即使後來有人說該片是在販賣,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當葉問說出“我只是一箇中國人”,葉問打日本人和外國拳王的時候,很燃。

  家庭方面,愛老婆愛家庭的功夫高手形象,這個系列塑造得很成功的。

  即使是到了評價最低的第三部,葉問和張永成的幾段文戲,依然還能打動我。

  就像那場戲,葉問和張永成在電梯裏遇到高手。

  一番打鬥中,葉問處處護着老婆。

  其後,兩人出了電梯打,只剩張永成一人搭着電梯,忐忑地繼續下去。

  而當電梯到了樓底,電梯門一開,張永成看到的是等在電梯門口等着接她的葉問。

  《一代宗師》,則依然王家衛。

  雖是主角,但葉問卻也只是其中的一個角色。

  王家衛講的,是香港那條武館街上,南來北往的拳師們所映射的時代與武林。

  一代宗師,不是一個人,而是那個時代下的武林羣像。

  那感情戲,是收斂但綿延的。

  一顆釦子,葉問收了那麼多年,再度重逢宮二之時,釦子卻被宮二推回。

  兩人之間,是這樣的話語:

  

葉師傅,我心裏有過你,喜歡一個人,並沒有錯。你我之間並沒有怨,有的,只是一段緣分。

  甄子丹的葉問,雖然到了第三部已呈疲態,但總體來說,它就像一道刺激味蕾的菜,力道直接。

  那是葉問對日本人吼出:

  

我要打十個!

  王家衛的葉問,就像一杯茶,可供慢品,後脣齒留香。

  它是一段流走於時間內的武林,當中,有葉問,宮二,一線天。

  那個時代,有一句話: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江湖也被雨打風吹去。

  這個葉問宇宙,劃到一個十年裏來看,就彷彿是一次煙花表演。

  放的時候,聲響震破暗夜。

  而熱熱鬧鬧過後,卻也歸於寂靜。

  王家衛不可能再用一二十年,再拍那樣一個武林和其中的葉問。

  那些跟風的,自己把這個IP過度消費後,繼續等着另外可以繼續跟上的IP。

  如今剩下的,卻也就剩還未上映的甄子丹版《葉問4》,已經衍生出來的《張天志》了。

  只是,10年過去,這還未到來的葉問,是將重新煥發榮光,還是成爲無力的強弩之末,只有留待電影上映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