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受颱風“摩羯”和“溫比亞”影響,我市蔬菜大棚受災嚴重,作爲蔬菜主產區之一的田柳鎮、紀臺鎮,許多大棚被淹,損失相對嚴重,洪水退去後,當地幹羣展開了一場抗災救災和生產自救的攻堅戰。戰役打響後,捷報頻傳,災後補種搶種蔬菜陸續上市,種植戶收穫新希望。

在田柳鎮葦園子村菜農劉海燕的大棚內,災後補種的數千棵黃瓜長勢正旺。劉海燕將已經成熟的黃瓜採摘下來,等待運往市場銷售,這也標誌着她災後補種的第一批蔬菜正式上市。

田柳鎮葦園子村村民 劉海燕:

一進了棚看見黃瓜的這個長勢,俺倆心裏也挺高興的,看到這黃瓜一天比一天長的好,俺倆這生活也有了盼頭,心裏很欣慰。

而在一個多月前,劉海燕家的黃瓜大棚積水還達到半米多深,部分黃瓜苗被淹死。在農技專家指導下,經過灌根、施肥,兩千多棵黃瓜苗經過搶救存活,如今劉海燕每天能採摘二百斤左右新鮮黃瓜銷售。

田柳鎮葦園子村村民 劉海燕

那晚上進水之後,我和俺對象抽了三天水,俺倆倒班,晚上也沒回去休息,現在黃瓜開始收穫了,雖然產量比以前減低了,但是我和我對象心裏很高興,經過俺倆的共同努力,把損失減到了最低,把大部分黃瓜都挽救回來了。

據瞭解,田柳鎮初步統計6700多個大棚進水,其中受損嚴重的就達到了1940個。針對一些受損比較嚴重、進水厲害的大棚,田柳鎮積極聯繫農技專家到棚裏來指導、搶救,不能搶救的抓緊時間對土壤進行恢復,幫助村民儘快的恢復生產。目前,1900多個受損比較嚴重的大棚全部完成了修復,並且全部完成了定植。

田柳鎮黨委書記 王桂芝

現在第一茬黃瓜已經下來了,老百姓捧着這些黃瓜送到我們面前,心裏是由衷的高興;我們通過園區建設,主要是打造高品質的蔬菜,通過建設一個1500多畝的園區來起帶動作用,帶動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的這些百姓,彙集到我們園區來,按照園區的標準來提高收入、提高品質,真正的打造農業的轉型升級,爲下一步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好的平臺。

據瞭解,壽光市災後搶種補種的大棚蔬菜中,第一茬黃瓜已陸續上市,到10月10日,已有約2000個黃瓜大棚上市,每天產量約10萬公斤。

而在紀臺鎮東方東村,作爲村裏頭批豐收的大戶,趙德昌大哥臉上始終掛滿笑容。據趙大哥描述,他的大棚受災較輕,重新補種了四五百棵苗子之後,他的茄子終於贏來了豐收,像他這樣的喜獲豐收的人家,村裏還有十幾家。

趙大哥說,往年的十月份是茄子的高產期,價格也不高。去年的這個時候,茄子才四五毛錢一斤。

趙德昌的這個棚有4200棵苗子,全部進入豐產階段,每天可以採摘茄子3000多斤,平均六天摘一次,趙大哥算了一下,到年底他這個棚能收入八萬元。

棚裏的綠色,就是菜農的希望。村黨支部委員趙金貞說,再有五十天,這些新苗將全部進入收穫期。還有一部分已經坍塌的大棚,菜農們也已經開始忙着拆了重建,當然在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的包靠幫助下,村委也爲這些菜農尋找了新的出路。

市農業局農業專家 李光聚

咱們8月25前後,開始陸續定植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我們加強了管理和技術指導,從現在來看,蔬菜長勢良好,像黃瓜絲瓜都陸陸續續開始結果上市,茄子辣椒西紅柿,相信在十月中旬往後,也會結果上市,從整個壽光來看,也保證蔬菜的生產能夠正常的供應,保證人們的正常生活需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