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礼堂大巡礼】这里是山哈文化的集聚地,龙游畲乡文化的新地标

国庆期间,沐尘畲族乡社里村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场“同学会”。令人诧异的是,这个“同学会”不是找个农家乐聚餐,也不是去KTV引吭高歌,而是在文化礼堂进行K歌比赛。

据了解,该村文化礼堂拥有两台点歌机,为有需要的游客及村民提供免费服务。村文书周潇珺介绍,喜爱唱歌的村民不少,由于地处偏僻,大家难得去KTV,自从文化礼堂建成后,来唱歌的村民越来越多,还吸引了周边的村民。“中秋节那天,村文化礼堂还上演了首届农民丰收节。”

畲族风情迎客来

社里村文化礼堂是个开放式的礼堂,涵盖了演艺舞台、畲族文化广场、畲族农民书画院等功能。其中,演艺舞台创建于2013年,设计风格仿造明清建筑。总高13.4米、宽14.5米、深10米,分三层,代表着连升三级的寓意。而12个龙头,则代表着上世纪人民公社年代的12个生产队;牛腿26只,代表着改革开放后村民自治年代的26个村民小组。该演艺舞台宏伟壮观,在全省可谓独树一帜。

“文化广场的建成,让我们畲乡人更有了归属感!”村支委蓝成标介绍,畲族文化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广场边立有四根文化柱,也就是民族团结柱,上面刻有畲族的姓氏:盘、蓝、雷、钟。龙是汉族的吉祥物,凤凰是畲族的图腾,柱上的盘龙飞凤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畲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八方宾朋。只见广场四周建有文化墙4座,展示了畲族发祥地、姓氏、族称、迁徙、民歌、婚俗、祭祖、宗谱和家训等,并配套了不同图案,记载着畲族人民的几度迁移史。记载了从广州潮州凤皇山到浙江缙云、莲都、松阳、遂昌及龙游的的繁衍生息、生活习俗和刀耕火种生活。一年四季前来旅游、避暑、探奇的外地游客不断,也助推了该村的乡村旅游业。村民蓝志光介绍,本地的土鸡、鸡蛋、南瓜、竹笋、蕃薯和梅干菜等农产品十分俏销。

“三月三”歌声欢

硬件搭起了文化礼堂的台子,文化礼堂真正的魂由人来舞。

三月春光好,畲族人家忙。“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此时都会在文化礼堂举行盛大聚会,并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并且还要吃乌米饭,缅怀祖先,款待来客,故“三月三”又称“乌饭节”。

社里是个畲族村,上千年来畲族人民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畲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山歌、舞蹈、婚假、祭祀等风情习俗、古朴深奥,富有情趣,乡俚民俗,纯朴热情。

每年“三月三”,沐尘畲乡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各种祭祀活动、民俗表演、山歌对唱等此起彼伏,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月三”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挖掘畲乡风情内涵,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成为沐尘畲乡的一大品牌。畲家儿女勤劳勇敢,热情飞扬,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赞不绝口,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数千名村民和游客将文化礼堂广场围的水泄不通。在村里,不少游客还穿起畲族传统服饰,围观畲族婚嫁、坐花轿、打麻糍,品尝畲家十大美食,酣畅体验畲族文化。

图文/王曙静 微龙游资料库

编辑/金 妮

监制/章承月

喜欢,请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