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要求全市近4000家零售藥房設置不合格藥品回收箱,同時在上線的“上海藥店”App中專門開闢回收藥品交付確認功能,並與綠化市容和生態環境部門聯合發文,定期到各區中轉點收集轉運和統一處置居民家庭廢棄藥品。在垃圾分類強制執行的氛圍下,過期藥回收的途徑和方式,也越來越清晰。

【編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城市新時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評論部推出“論習慣的養成”,每天一篇,評論員、志願者、大學生、小學生,小區業主,記錄親身經歷,分享小訣竅,吐槽小煩惱,傾聽真民聲,尋求好建議,讓垃圾分類從陌生變成習慣。

論習慣的養成|過期藥怎麼處理?垃圾分類後這個問題不用愁

家中常備藥,是不少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但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藥過期了,要怎麼處理呢?套用當下一句時髦的話:“過期藥是什麼垃圾?”

如今,這個煩惱在上海已經不存在。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廢藥品屬於有害垃圾。在垃圾分類強制執行的氛圍下,過期藥回收的途徑和方式,也越來越清晰。

最近,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要求全市近4000家零售藥房設置不合格藥品回收箱,同時在上線的“上海藥店”App中專門開闢回收藥品交付確認功能,並與綠化市容和生態環境部門聯合發文,定期到各區中轉點收集轉運和統一處置居民家庭廢棄藥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定期收集”和“統一處置”,不是籠統地說說而已。根據規定,上海所有零售藥店必須義務回收市民的過期藥品。也就是說,這是藥店的一項日常工作,是不得推辭的,是要負責任的。

從執行效果來看,據報道,有藥店工作人員表示,“過去,居民常常拿着過期三四年的藥品來店裏,如今藥品過期幾個月,居民便會扔進我們的回收箱。”顯然,居民的環保意識,在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中,已經有了顯著提高。

垃圾分類的推進,一方面,是對分類“硬知識”的普及,對民衆環保意識的促進;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及具體的管理部門,要做好對接服務,讓民衆的這份環保之心有處安放。只有兩方聯動,垃圾分類工作才能順暢向前。

舉個身邊例子。以前,我只知道廢電池是有害垃圾,不能亂扔,但是卻不知道該往哪扔,只好收藏在抽屜裏。現在,隨着垃圾分類的開展,小區周圍逐漸出現了“有害垃圾”分類桶,讓我終於可以放心去扔攢了一堆的廢電池了。過期藥回收舉措的出現,同樣是解燃眉之急。

昨晚下班後,我特意去家附近的一家藥店證實了下。本來還想着郊區的藥店可能沒這麼快配好回收過期藥品的裝置,沒想到,我一開口,店員小姐姐就微笑着說:“我們店裏有回收的箱子,您家有過期藥隨時可以拿到我們這來。”那一瞬間,感覺生活在上海,真舒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