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提起巴菲特,並不一定是因爲他投資做得最好(我認識一個朋友,十幾年來在A股市場上投資複合收益率達到50%以上),而是因爲大家對巴菲特比較熟悉。巴菲特從1949年確立價值投資理念以來,其投資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71年)是揀菸蒂。一隻股票內在價值是每股10元,現價是5元每股,他就買進,等着價值迴歸。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就是他根據內在價值低估的選股思想買入了US AIR的股票,他覺得這隻股票夠便宜了,沒想到便宜後面還有更便宜,US AIR股票繼續下跌,公司基本面也不斷惡化,持倉虧損不斷擴大,最後他選擇止損清倉了。

第二階段(1972-1989年)只買好公司。巴菲特總結了血的教訓,那就是好的公司比好的價格更重要,不能因爲便宜、低於內在價值就買,好的公司內在價值不斷上升,差的公司內在價值不斷下降,因此,給你足夠時間,你就能在好公司身上賺錢、在差公司身上賠錢。什麼是好公司?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要有護城河、有柵欄,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要有競爭優勢、競爭壁壘,最好能有壟斷(技術、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壁壘)利潤,確保公司長盛不衰。這樣的好公司值得長期持有,只輸時間不輸錢,時間成爲最好的朋友。

第三階段(1990-現在)是全面投資。股票市場牛熊轉換,要想在大級別熊市中投資取得正回報並不容易,好在巴菲特1937年開始投資以來美國股票市場就沒有發生過特別大的熊市,年度最大跌幅是2008年道指跌了33.84%,當年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爲-9.6%。巴菲特是追求絕對收益的,他強調說投資的第一原則是“絕不賠錢”。要想絕不賠錢,就有必要全面投資,股市不行還有債市,債市不行還有商品等。有人會想,股市不好就做空賺錢,但大規模做空對大資金是很危險的,一是從長期看股市上漲的概率總是比下跌的概率大;二是做多與做空的收益不對稱,做空的風險敞口是無窮大;三是巴菲特本人也說過,他對判斷大勢不在行。巴菲特的全面投資主要涉及:國內未上市股權、國內普通股、跨國投資和收購、高信用固定收益證券、垃圾債券、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可轉換優先股、可轉債、認股權證、石油期貨、白銀期貨、外匯期權、股指期貨、CDS(CreditDefaultSwaps,信用違約掉期合同)等。

投資市場上風水輪流轉,要想取得高收益率,就得全面投資。全面投資意味着:不僅要關注股票市場,也要關注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大宗商品市場、收藏品等等;不僅在關注一級市場,也要關注二級市場;不僅要關注現貨市場,還要關注期貨市場;不僅要關注基礎產品,還要關注衍生產品;不僅要關注資產投資,也要關注實業投資;不僅要關注國內市場,也要關注國際市場;不僅要關注自主投資,也要關注委託投資(如公募基金、信託、私募基金、券商專戶理財等)。

簡而言之,全面投資的好處是有利於提高投資收益率、降低投資收益率的波動率、實現絕對收益前提下的超額收益。但是,既要全面投資,也要不熟不投,避免盲目投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