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項目在融資過程中,總是伴隨着各種問題、困惑甚至是質疑、挑戰,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地傳達項目價值,獲得投資人的認可?本文從四個方面爲創業者們提供了易理解、易操作的切實建議。以下:

準備應對投資人的提問

向投資人尋求融資的創業者非常多,這時投資人會對創業者提出一連串難以回答的問題。投資人經常問到的問題有:“你做了什麼東西?跟別人做的有什麼不同?功能是什麼?你的東西能爲用戶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你的目標用戶是誰?用戶爲什麼要用你的東西?”如果創業者之前沒有一點心理準備,通常會使場面變成尷尬的冷場。而準備充足的創業者則能夠自信地回答各種問題,贏得投資人的好感。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認爲自己對所做的事情非常清楚,但在回答投資人問題時,往往是說不清、道不明。所以,創業者還是應當對自己所要融資的項目給予高度重視和充分準備。另外,創業者可以請一些專業顧問或敢於講話的行家來模擬這種提問過程,從而使自己考慮得更爲周全。

融資者與投資人見面洽談的道理和相親一樣,創業者需要用最低的時間成本高效地把自己的價值核心點傳遞給投資人,並進行充分的互動,以便能夠相互瞭解。

如果投資人問你以前做過什麼,那你一定要認真思考投資人的目的。你的回答直接影響投資人對你的創業團隊的第一印象。如果你以前是賣童裝的,現在賣玩具還可以,如果去賣保健品,那麼投資人會對團隊能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有一個疑問。

因此,你需要知道投資人最關注什麼信息,從而做好準備。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你的項目中有他想要的東西,他自然而然會把資金投入進來。從以往投資人支持的項目中不難發現,投資人最關注3 個方面的信息。

放棄部分業務涉及減人,這裏說的減人不是指簡單地裁員,而是建立一 種高效的組織架構形態。如果企業某項營銷費用的申請需要蓋 N 個章,走 N 個流程,沒有十天半月拿不到款時,企業就該進行一場減人革命了。在互聯網時代,低效是致命的,儘管你的產品和服務都非常好。

船大難掉頭,在市場變化難以預測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做的是建造可以快速突擊的艦艇,使企業的每一個業務都可以不依附原有渠道而獨立生存。

產品線

一些公司面臨的棘手問題是產品賣不出去,其根本原因是產品不夠極致,不能切中用戶的痛點。之所以會這樣,與公司產品線太多,缺乏核心產品有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裏,沒有核心業務和核心產品就不會被大衆看到,無法打下獨屬於自己的市場,這也是蘋果最初只聚焦於做一款手機產品的原因。

在放棄贅餘產品線這一方面,很多創業者不夠自信,不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做減法。他們或許認爲,公司多經營幾項業務,收入來源就更多。事實上業務多,反而每項都做不好,收入反而低。

渠道

放棄低效的渠道,聚焦高效的渠道是創業者需要做的一件事。傳統商業渠道更多地依賴於空間資源,比如超市、商場等。另外,傳統渠道構建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效率低下,主要依靠人力,而類似報刊、展會、雜誌等渠道的用戶覆蓋率和觸達率又相對較低。

而互聯網的發展拓寬了企業與用戶的交互場景,在線下渠道的基礎上新增了線上渠道。當今,70% 以上的互聯網流量都掌控在BAT 三大巨頭手中,相對於線下,線上渠道更加集中。企業需要聚焦於主要的渠道,放棄那些佔用資源、時間、人力成本較多的渠道。

準備向投資人做出妥協

在融資談判中,妥協與堅持都非常重要,因此,創業者應該事先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釐清項目融資的核心目標。對妥協程度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纔可以避免因小失大,爲一些並不重要的利益而毀掉整個項目的融資進程。

當投資人提出要求,希望創業者在某一方面做出讓步時,明智的創業者會在另一方面提出相應要求,請求投資人在這一領域也做出相應的讓步。一般來說,創業者如果選擇妥協,答應了投資人的讓步要求,投資人也會在另一方面做出或多或少的讓步。

在談判中,步步爲營是一個好方法。然而很多創業者在融資時,卻急切希望拿到投資人的錢,最後只能被投資人抓住把柄,答應投資人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

控制權和股份比例

在融資談判過程中,具體的股份份額是可以妥協的,但是在股份比例和控制權上保留主動權是不能妥協的。

作爲創業者,不必執着地說你的股份沒有佔 50% 以上就不行。只要你的公司股權結構健康,能夠保證你對公司的控制權,妥協一下是沒有壞處的。否則,你將無法與投資人達成一致。

從這一點上考慮,創業者融資時應該更傾向於選擇以財務回報爲投資目的的財務投資人。因爲戰略投資人的投資目的是產業整合,他們總是希望把被投資企業納入其整體戰略框架內,這樣纔會較多地干預企業的經營方向,對控制權的要求會強一些。而財務投資人的目的是若干年後的財務回報,他們對控制權要求低,對利益方面的要求會比較高。

很多創業者徘徊於對融資的迫切需求與對企業控制權的舍和留之間。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控制權問題上是堅決不能妥協的。

創業公司的估值

在融資談判中,創業公司的估值談判也是一項大事,但這方面是可以適當做出妥協的。在談估值時,創業者應當學會報價技巧。報價最好高過預期的底牌,這樣可以爲後面的談判留出周旋的餘地。一旦進入談判過程,投資人會不斷降低估值,而不會抬高價格。所以,創業者最初應當報一個高於預期的價位。

報價是有標準的,創業者報價前要明白當前的公司值多少錢。一般高科技創業公司按照利潤來測算比較合適,穩妥的辦法是按照年利潤的20 倍,也有按照利潤50 倍或者超過50 倍的方式來測算的。比如說,創業者辦了一家IT 公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創業者預計公司當年利潤將能夠達到200 萬元,按利潤的20 倍計算,則創業者在談判時公司估值就應該是4000 萬元。

創業者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向投資人報價。如果公司還沒有產生利潤,就以銷售額爲基礎,按照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進行估值。比如製造業利潤率超過35%,估值可以是最近一期的年度銷售額或預計下一年的銷售總額乘以2;批發業利潤較低,估值可以是年度銷售額乘以0.5;商業零售業的公司估值可以是年度銷售額乘以1。我們說的是一般情況,具體情況則要具體分析不過,原則上不應偏離這一基礎太遠。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是根據“支點價格原理”報價。這個辦法是以創業者的目標估值爲支點,投資人給出的估值比創業者的目標估值低多少,創業者最初報價就比自己的目標估值高多少。比如說,創業者的目標價格是500 萬元,對方給出400 萬元,創業者就應該要600 萬元。

投資協議

關於投資條款協議的問題,雙方都可以直接表達意見。條款與股權、估值一樣,是不能隨便妥協的事情。對於無理的棘輪條款、對賭協議等,創業者可以直接表示無法接受。要想與投資人達成交易,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認爲無法達到對賭條件,這時要明確說出原因,請求投資人降低條件;如果不想按投資人的要求進入新領域,也要明確說出理由,請求投資人做出讓步;如果覺得分期投不好,就要明確說出並給出理由。

總而言之,創業融資交易如果達成,其結果一定是雙方都認可的。雖然 其間互相有妥協,但都能夠接受。有些創業者不懂這個道理,爲了獲得資金,只要是投資人開的條件就完全接受。但是等投資後問題就出來了,一些創業者到處訴苦說自己的投資人非常苛刻,自己怎麼苦等。甚至還有一些創業者與投資人的矛盾激化,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比如,失去公司控制權等。所以說,創業者需要學會如何適當妥協,這裏強調的是“適當”。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源自網絡。未能及時聯繫到作者。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