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的翩翩少年,

到今兩鬢漸染風霜。

梧桐大道秋意盎然,

眼鏡湖畔碧波盪漾。

時光裏的每個角落,

都有你我他的故事。

親愛的校友們,歡迎回家。

10月13日至14日,68屆無線系、有線系校友從全國各地重返校園,重溫師生情誼。

9:30

一百多位校友們相聚在科技會堂

南郵校長楊震教授向校友介紹南郵的發展情況

楊震校長代表全校師生員工熱烈歡迎校友返校相聚,並從辦學規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的發展變化。2005年,南京郵電學院更名爲南京郵電大學,其中“郵電”二字繼續保留,因爲這兩個字是南郵的歷史,是南郵的文化,是南郵的驕傲,繼續保留是所有南郵校友的共同心聲。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楊校長表示,學校種種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校友對母校的支持,感謝校友們爲學校做的貢獻,祝福校友們身體健康,希望校友們常回家看看——南郵永遠是校友們的家。

輔導員宋玉亮老師入場就坐

輔導員代表王鳴老師致辭

55年前,我們在這裏有緣相遇,非常感謝大家在校期間對我們的工作的包容與支持,今天我和宋老師也同樣感謝大家,是你們爲國家的建設作出了卓絕的貢獻,你們是我們的驕傲,也是南郵的驕傲。在這裏,我和宋老師送給大家兩個心,一個稱心如意,一個感恩的心!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事如意。

校友代表、原長飛光纖光纜董事長韓松林致辭

母校在一代又一代校友的努力之下發展的越來越好,培養人才範圍大大加寬,大信息理念貫徹落實,郵電,通信,手機芯片,網絡應用等領域全面覆蓋,老校骨子裏的紅色基因更是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我們這一屆畢業的南郵人保持緊密聯繫,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以母校爲榮,爲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我們不會忘記南郵,老師和同學,南郵是我們永遠的家。我們衷心祝願母校越辦越好,走向輝煌!”

原63級有線系學生會副主席鄭冠賢致辭

“在經過部隊農場嚴格鍛鍊和全面提高後,我們全體同學聽從組織的安排,不管天涯海角,不分城市農村,不計較專業對口,不提出任何要求,義無反顧地到組織制定的地方報到,充分體現了我們南郵畢業生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母校的一切已經融進了我們的血液,有線樓前的國旗是我們愛國愛黨的象徵,無線樓上的高塔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座標,教室裏的下課鈴聲成了我們從業路上的警鐘長鳴,同學們的談笑風生凝結成我們終生難忘的友情。”

10:00

10:30

參觀華禮堂

11:00

在食堂就餐,回味學生時代

政治指導員王鳴

Q: 請問您覺得這一屆學生當時的作風是怎麼樣的呢?

A:我們當時實行的是半軍事化管理,因此生活作風和言談舉止方面的規定都比較硬。我們晚上準時熄燈,沒有熬夜的說法。早上起來各班要集合在一起做早操。最嚴格的是晚自習。我們除了週六都要上晚自習,每次都要點名,不準有人缺席。

Q:您對這一屆中哪些學生印象最深?

A: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電信集團董事長周德強。他在我們停課的時候自學外語,然後去了日本,引進了一些當時比較先進的機器,給我們研究通信技術提供了很大幫助。我們這屆雖然經歷了比較多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學習,但是依舊出了很多人才,他們在郵電部和重要的通信單位都有所建樹。

瑟瑟秋風拂過臉頰

想起你我曾在朗朗的秋夜

圍聚在大堂看過的電影

從五十年前到現在

我們已走過了漫長的半個世紀

回首五十年前,你我曾是懷揣赤子之心的少年

我們當時能考上大學就是不得了的事情,特別難考。我從小志向就很遠大,一直想當科學家,那麼考上大學就是實現願望的第一步。因爲我從事通信線纜工作,參與了我國“八縱八橫”規劃的佈網以及光纜的佈網,在後來的實踐當中成就了我很多的理想。

考上南郵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那是我第二次參與考試。選擇郵電學院是因爲當時我們國家郵電事業很落後,所以爲了改變我們國家的這種狀況,我認爲自己應該去學習與郵電相關的知識。

再來重走一遍曾經的上學路

再來品味一次食堂可口的飯菜

再來回憶一番當年一起喫飯談笑的場景

如今已經染上風霜的笑顏,

卻依然不減當年的風采

我們當時喫的還是大鍋飯,不需要像現在這樣自己去窗口打飯。通常都是八個人坐一張圓桌,每桌有一個值日生,每次都是他把飯菜打到我們的碗裏。因爲那時講究平均,所以每個人的飯菜量是差不多的,很多胃口小的同學都會剩下一點,而胃口大的同學不一定喫得很飽。之後我們開始就用飯票,如果有第三四節課,一下課我們就會直接跑向食堂,因爲有飯票後就需要排隊了。

我們當時雖然沒有這麼多品種,但是伙食其實還算不錯的。豬肉是直接從肉聯廠送過來的,而且很便宜。紅燒肉做的非常好喫,有時候我們還會喫到獅子頭,素菜的種類也很豐富。

放電影也是在食堂的。如果有電影送過來,週六的時候會放,價格不算貴,看的人也很多。因爲一二年級課程比較緊張,我們很少有放鬆的時候,看電影是一個難得的消遣。更何況我們那個年代電影還真的是個稀罕物,住在我們學校附近的老百姓有的時候也會來我們這邊看電影,所以每次放電影的時候這裏都會被擠得滿滿當當的。

五十載過去,母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依舊留存着令我們倍感親切的建築

變化很大,但最熟悉的三好亭還在。因爲我們上學的時候三好亭就在那裏亭亭玉立,現在還是老樣子。

我們一二年級的時候課程比較辛苦。一旦閒暇下來就在三好亭圍坐一圈聊天,或者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夏天這邊也是特別好的乘涼處。所以這個地方算是承載我們歡樂的地方吧。

有線樓和無線樓是我們上課的地方,現在還沒變。還有這邊的行政樓是之前用作辦公室的地方。眼鏡湖夏天也像現在這樣有好多荷花荷葉。只不過冬天湖水凍起來的時候,我們還在上面溜冰呢。那邊的三好亭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到現在依然沒怎麼變啊。

那時的華禮堂還叫小禮堂,和現在差不多大,那時候條件還很簡陋,沒有這種座椅也沒有窗簾,更沒有裝潢。牆壁和地面都是水泥地。當時這裏擺放的是長條木凳,十幾個人坐在一條長凳上。每當有演出或者要開會我們就會來這裏。

當時的建築外牆大多是磚頭的那種顏色,不像現在被粉刷過。這兩棟現在是行政樓,以前是辦公樓的地方,被我們直接稱呼爲小紅樓。每當我看到那種磚紅色就有種很強的親切感呢。

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故事,凝結在歲月,被回憶所珍惜。

時光催老了容顏,卻讓我們的情誼更加深厚。

跨越大半個人生後,老校友留給南郵新一代的贈言。

一點經驗,一點寄語。

“第一,珍惜這美好的時光,要像海綿一樣儘可能多地吸收知識。第二,念大學不但要學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學學習知識的方法。要做一個會做鑰匙的工匠,鑰匙拿到了,以後自學都有辦法了。因爲專業知識僅僅是一方面的知識,社會需要的知識是廣泛的。”

“我們當時生活條件不好,偶爾的享受也就是一碗小餛飩。現在的孩子要珍惜時代給予的好條件,要能夠考慮到爲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要幹一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我們感受着時代的變遷

見證了母校的榮光

如今的浪漫卻不減當年

今日在母校定格最燦爛的笑顏

明日我們期待着再一次的相聚

正是南郵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NJUPT南郵人都在看的新聞

家鄉菜 | 來自柚子舌尖上的思念

青塔數據 | 南郵ESI國際綜合排名近一年進步位次113名

網紅 | 我郵的這些地方原來這麼適合拍照!

南郵色系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開學第一課 | 聽聽柚子們有哪些不一樣的感受

南郵新生錄取通知書設計方案有獎徵集

監製 / 校黨委宣傳部、信息中心

文案 / 李茜芸 徐尉源 胡藝馳

採訪 / 徐尉源 胡藝馳

圖片 / 白恩蕩 單佳怡 單長凱

後期 / 張理輝 李庭宇

編輯 / 楊珺泠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需私信後臺並註明來源【南京郵電大學官方微信】

 

一聲南郵人,一世情意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