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乡村》征文大赛

微信收稿

文图编辑:莹莹

那果络子(散文)

文/郭宏旺

匆匆无情的时光,如长鞭一般不停抽打着记忆的河流,水花飞溅中,有人呻吟,有人默然,有人仓惶逃远,而我却选择了回味与珍藏!

转眼又到八月十五,又是中秋节来临。生活工作的忙碌,却让我忽略了这个重要节日的悄悄靠近,或许这只是我一个掩饰的借口。不知是我淡然了节日,还是人们把节日的氛围弱化了,抑或是节日本身已逐渐褪了色?不知是我错了,还是时代变迁的错,还是生存地域之错?我不大能想明白,总之现在的中秋节,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一种无法言状的尴尬,因而使得我只好拼命做一次次的穿越、回望!

七、八岁时的中秋节,记得我们不把它称为中秋节,只说是要过八月十五了,好通俗好接地气的叫法,里边却包含着浓浓的乡味和节日味道。心中知道八月十五快到了,但我们其实根本不懂这是个亲人团圆的节日,也压根儿没想过这事儿,因为我们一家人本来就是团圆的,没有什么分别、团聚之说。我们心中隐约牵挂的是那红红的果子,满屋子的果子味和混糖的月饼香味,那香味来自西屋正面的那只褐红色大洋柜。为数不多的果子、梨和月饼被妈锁在那只大柜里,一盘老式的半圆形黄铜锁叶子,牢牢封住柜盖与柜帮,钥匙在妈的斜大襟夹袄衣兜里揣着。可那混合到一起的“八月十五”香味到底是锁不住的。我们姐妹几个有意无意都会从柜前走过,转头看看那锁子,吡牙、吐舌做瞬间的一脸坏笑。

我一直在说果子,而不是苹果。其实果子可真的就是个果子,不是晶莹剔透的富士或元帅之类,也不是北方农家院里产的那种小形状海红果,是一种被村里头人们称之为“秋果子”的果子,也有人叫红果子。个儿头不大不小,红绿色相间的果皮,秋果子最大的特点是:果香味太浓郁,几乎一开门走进堂屋,扑面而来的便是充满鼻腔的果子味儿。有了这味儿,便有了正经的八月十五的影子。

家里不买苹果,不一定是因为市场上买不到,是因为苹果太金贵,有点买不起;那为什么又不买更小更便宜的海红果?一则海红果个儿太小,而我想它致命的缺点是没有什么果香味;秋果子则不一样,价格实惠,而且家里哪怕只买下三、五粒秋果子,也会让满房满屋充溢着果子香。最起码来串门儿的人们知道:哦,到八月十五了,人家已经买下了过节的果子,这就足够了,而这秋果子香味便成了这个节日的重要标志。

那家里的月饼又是怎样的月饼呢?最早那些年,每年八月的初六、七左右,妈就会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议论,去哪里打月饼最好?是去西面后八里村还是去左云县城里?议论一两天后,各家会有不同选择。而我妈还会有一个第三选择:买上3斤红糖,用自己家的麻油和面粉和面,妈自己加工月饼。这并不是说妈的手艺很好,而是这样能省一点钱下来,毕竟我们姊妹好几个在读书,纸笔墨砚花销也不少。妈自己做的月饼口感肯定不如饼店加工的,可闻着饼香,心中对八月十五这节日的感觉与期待丝毫不会减少。

终于盼到了八月十三。这一天妈打开洋柜,会给我们每人分一个果子,这果子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先吃掉。姐姐们会给用各色的丝线编小巧的果络子,每人一只,把那个金贵的果子装进果络子里去。拉紧口子,然后把口子上的绳头扎在上衣的一个钮扣孔边。于是我胸前戴着这个噗里噗愣摇摆的果子,和伙伴们一起牛气地去走街窜巷,一边玩一边不停地嗅着果子味,还得留意果子千万别弄丟了。

两天后,那果络子没啥变化,可那果子有点儿蔫儿了,果把儿也快掉了,或者有一块儿不小心挤凹了。这果子终于必须吃掉了,那天毕竟已经是十五的日子!香香的果子吃完,那空空的果络子还在胸前荡来荡去……

我们的下一个期待,便是十五晚上摆盘子敬月神。妈拎出一个木质的带边沿儿的大盘子。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几种水果放盘里,再摆上专门用来敬月神的大月饼。爹还会把唯一的那颗西瓜,用小刀剜割成一个漂亮的花篮形状,立在木盘中,而剜下来的那几小片儿西瓜立刻被我们分开吃光,那叫个甜、那叫个香啊!这一盘子美味摆在院子里一处高台上,妈说先让月亮吃。等待中,我居然会到院里察看一下月亮会不会吃掉一些,内心大概的确担心月亮会吃掉一些东西吧。

每次看见爹剜的西瓜花篮,我总会想起有几年除夕夜,爹用铁丝、红纸粘做的那个半圆形西瓜灯笼,挂在那条晾衣绳上。爹用毛笔蘸一点墨汁,轻轻点十几下,鲜红的西瓜灯笼一侧便是十几粒黑溜溜的“西瓜籽儿”,望着那灯笼,似乎还能闻得到西瓜的沁香。

好多年的八月十五就这样不知觉中度过,平平淡淡地不留痕迹地过着,我仍然没有想过些什么。直到好久好久之后的一些年,在家里过八月十五的人口越来越少,而这时候我才猛然读懂“中秋团圆日”几个字。“只怨团圆佳期短,无奈思念比天长”,我已深深体会其中之味!

今年,在家里过中秋节的人更少了,应该是我和妻子与妈一起过节。孩子们远在千里之外,追寻着他们的未来,我们应感到欣慰,再不济也可以和他们多方视频,交流无限。而那个剜西瓜花篮的人,那个粘出红通通、亮莹莹西瓜灯笼的人不在了,永远地远去了!

于是我的梦里也常常是儿时的中秋节,也会在梦里追逐那浓浓的果子香味而后忽然惊醒,却再也无法入睡。我思念着那火红火红的西瓜灯笼,和那一枚枚五色艳丽的果络子!

稿件管理:野狼

审阅:江枫渔火

作者简介:郭宏旺,男,1968年生,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左云县高级中学校英语教师,市县级报纸、刊物时有散文、诗作发表,著有散文集《梦回十里河》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全年征稿大奖赛通知:

(2018年第4期从10月1号至12月31号结束!)

———————

本次大赛主要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优质作品,确保纸刊杂志的质量内容丰富,走进市场,走进各地乡村。杂志宗旨,打造乡村文化,传递三农信息,以“乡情、乡事、乡人”为关注重点,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奖项:

1、农业论文、专题采访,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影像,乡村经典美图+文字注解,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限字数3000字内)。

2、乡村散文、小小说、故事,民间故事、农谚、谜语、歌谣、歇后语,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字数限制1500字内)

3、乡土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内,单首,限20行内)

4、最佳网络人气奖:一名,奖金1000元。

(二)征文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请首先自行反复校对,错别字加标点符号错误有五处之多者,不予通过。投稿后可接受个别句子的修改。

2、凡参赛作品须注明:【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否则,按微刊正常发表,或不予处理。

3、征稿格式:

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发现此行为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且将列入《中乡美》作者备忘录。

(三)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稿费不再发放,所筹集的打赏费用将全部用于大奖赛奖金和免费出版发行《中国乡村》杂志以及平台的运营。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从中择优入选《中国乡村》杂志,免费一本,免费快递,免费出版发行,宣传推广。而角逐大赛的作品,将从入选各期杂志的作品里面择优筛选。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笔打赏计十分(十元),十个留言计一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

根据打赏和留言分别计分的总和,与中乡美评委和编外评委及名家评委打分的总和,由最高得分决定胜出。

3、此次活动,特聘请十名知名作家、诗人、以及有相当造诣的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共同审阅,力求大赛公正公平地画上圆满的句号。

4、获奖者将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及赠送杂志两本,并且,将聘请获得各奖项的作家、诗人进行签约,长期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保质保量的作品。

注明:所有获奖者肖像,中乡美平台有权免费刊登在《中国乡村》杂志上,同意者方可参赛。

5、从2017年12月13号开始起,举办长年征文大赛,上期没发表的作品可继下期刊发,以此类推,赛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征稿大奖赛截止为止。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仪式,届时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地点暂时预定于《中国乡村》杂志北京总部。

6、以上各项规定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7、中乡美所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大奖赛活动。

组委会:

主任:柳丝青青

副主任:黑风马、刘传启、刘学斌。

第一轮评选,评委:中乡美编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中乡美驻各省工作室主编。

第二轮评选,评委:陈荣来、赵克明、吴开展、班琳丽、胡毅,王晓莉。

第三轮评选,名家评委:李学、江小鱼、姚国禄、贾笠、卢岩、非马。

主办:《中国乡村》杂志社

中国美文出版社

中国乡间美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李学美术馆

CCTV 《魅力故乡》栏目组

友情支持: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集团

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库

长城书法院

欢迎投稿: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咨询: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