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立弘揚科學家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標杆榜樣,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爲推進科技創新做貢獻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聯合開展了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

經過廣泛發動,基層推薦,楊海燕等15名科技人員入選天津市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其中,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海燕從全國404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予以宣傳表彰。

我市推薦的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場長金萬昆、天津市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信息主任熊春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催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臧甲忠、天津市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高峯等4人入選2019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宣傳人物。

這些“最美科技工作者”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科技推廣、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科技事業。他們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用政治責任、堅強毅力與時代擔當,書寫着一個又一個創新奉獻的故事,打造出一張張閃亮的“天津名片”,彰顯出科學家精神的蓬勃力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具有突出的先進性、代表性和影響力。

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他們, 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鬥姿態禮讚共和國、追夢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匯聚起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進軍世界科技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最美科技工作者人物展示

楊海燕

楊海燕,女,1968年生,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設計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際水電工程設計師。

她常年奮戰在“一帶一路”國際水電建設一線,歷經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各種危險,愛國敬業,癡心不改,攻克水電工程難題,助力“一帶一路”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圓水電夢,推動中國水電建設標準走出國門。孫佔海

孫佔海,男,1964年生,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航天器總裝中心特級技師。載人航天總裝技能專家。

作爲飛天前關艙門指定人,他秉承載人航天精神,精益求精,爲9名中國航天員飛天提供最後一道“關門”操作,從無漏率超標,被稱爲“飛船艙門守護人”。

朱雪梅

朱雪梅,女,1964年生,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正高級規劃師,天津市規劃設計大師。

她專注城市設計30年,堅持“國際視野、地方行動”,在五大道、文化中心、濱海新區建設中都留下了她設計的印記;她注重設計規範,主持了一批設計標準,提升了行業整體水平。

江俊峯

江俊峯,男,1977年生,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光纖傳感專家。

他聚焦國家需求,長期耐住寂寞,堅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研究極端環境下的傳感技術方面成果豐碩。

張曉丹

張曉丹,女,1973年生,南開大學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太陽電池專家。

她潛心研究17年,不知疲倦,廢寢忘食,爲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事業做出了貢獻,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李正名

李正名,男,1931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有機化學與農藥化學家。

他愛國敬業,無私育人,88歲仍堅守在實驗室,致力於有機化學和農藥化學教科研;他躬身三農,創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除草劑,讓我們的餐桌更安全,用一生的奮鬥感念祖國。

蘇娟

蘇娟,女,1981年生,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氣工程技術分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高級工程師,液化天然氣工程建設專家。

她把青春奉獻給液化天然氣工程,致力於科研攻關,打破國外行業技術壟斷;她拼搏在工程一線,放棄哺乳假,帶婆婆出差,被稱爲“不讓鬚眉的女漢子”。

陳敘

陳敘,女,1963年生,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主任醫師,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婦產臨牀專家。

她長期從事產前遺傳諮詢及產科重症搶救,以強烈的責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投入到治病救人和科研事業中,憑着紮實苦幹的精神建立天津市人類發育與生殖調控重點實驗室,帶領科研團隊一次次刷新醫院科研記錄。

孟祥飛

孟祥飛,男,1979年生,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助理、應用研發部部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超算應用技術專家。

他傳承愛國敬業,攻堅克難的科學家精神,十年如一日致力於超算技術應用事業,投身萬億億次超算應用研發,用“中國速度”點亮中國創造,使“天河”成爲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金萬昆

金萬昆,男,1932年生,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場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魚類遺傳育種及養殖技術推廣專家。

他爲推動“北魚南調、北魚南養”,在淡水魚類遺傳技術研究、新品種創新、良種推廣生產一線艱苦奮鬥62載,被漁業同行稱爲“我們養魚人的袁隆平”。

韓慶華

韓慶華,男,1971年生,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土木工程專家。

承擔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建設項目,矢志創新鍛造“國之重器”,引領世界地震工程學科的發展;他求真務實鑄造大國工程,設計了大批標誌性工程,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卜顯和

卜顯和,男,1964年生,南開大學教授。

長期從事配位化學研究。他勇於探索,開拓創新,在配位體系的精準合成、結構-性能調控、功能體系構建研究中取得系統而有特色的成果。

熊春奎

熊春奎,男,1981年生,天津市南開區科技實驗小學信息主任,一級教師,青少年科技輔導員。

他以培養孩子科學興趣、創新意識爲己任,甘願做一支蠟燭,把所有的光和熱都無私地奉獻給科技教育事業。臧甲忠

臧甲忠,男,1979年生,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催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石油化工專家。

他懷着“追求真理、務實創新”的“初心”,潛心綠色煉油化工工藝技術的自主創新,研究成果不僅讓 “中國技術”邁出國門,也亮出了科技工作者的閃亮名片。

潘高峯

潘高峯,男,1980年生,天津市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液壓技術專家。

他忠誠不渝地履行着“中國裝備,裝備世界”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紮根企業一線,專注高端壓力機研發,爲航空航天,核電等高端核心零部件製造領域的大國重器印刻上天津製造名字。

感謝這些科技工作者讓我們觸碰到了前沿技術背後的溫度。他們不斷進取、謀求超越,打造出一張張閃亮的“國家名片”。他們的品質與精神之光,閃耀在神州大地,照亮了科技星空!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廣大科技工作者們將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爲己任,堅持價值引領、築牢科技夢想,在喜迎新中國七十週年華誕之際,全面開創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向新時代世界科技強國邁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