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7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作者 | 大將軍郭

01

最開始看毛不易參加這期《奇遇人生》要去臺灣身心障礙養護院,心裏一涼,別的嘉賓都去風景奇秀的地方“遊山玩水”,爲什麼毛不易就要去這麼“平常”的地方啊?

但是看完這一期卻真心覺得,大山大水,奇觀異景固然難得,但站在此刻,能體會那些活在苦痛裏的老人們的心境,去了解他們關愛他們,纔是一場真正的奇遇。

你能去到的地方很多,但能去看看別人的生活走進他們內心的機會,很少。

毛不易的歌自帶療愈屬性,節目組安排他參與身心障礙老人的音樂治療項目也是順理成章,他們最先去到的是失智症家裏,用簡單的音樂跟老人交流互動,初見心暖,但真的瞭解這個過程又覺得心酸。

雖然這些年對失智症的報道不少,自己和朋友身邊的長輩也頻發這種疾病,但大衆對這個病的認知其實還停留在很膚淺的層面,總覺得只要照顧好衣食起居就好,其他的無能爲力。

但節目里老人的家人說的一句話,說到了痛處,最開始患病的時候,老人是把失智症當敵人一樣去面對的。

他們並沒有完全喪失智力,也並非總是停留在癡呆狀態,當他們自己意識到病症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最大的阻礙不是衣食起居無法自理,而是一種退縮,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越來越不願跟他人接觸,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裏,老人們才覺得不給別人添麻煩。

但這種心態很難被察覺,病人家屬往往覺得這樣是正常表現,反倒“省心”,但實際上,患有失智症的患者更需要去敞開心扉,保持一定的社會互動,這纔是對他們有益的治療方案,而這離不開家人花心思去照顧和陪伴。

02

毛不易爲病患老人伴奏,阿雅跟老人一起跳舞,那首《甜蜜蜜》唱得支離破碎,但老人很開心,一曲結束不忘優雅地鞠躬向舞伴致意,這是一個失智老人仍要保持優雅和體面的最好證明,所有人都覺得他原本不該是那個得失智症的人,“他的記憶力最好”。

如果沒有這樣的節目安排,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音樂既可以溫暖普通人的心靈,對於患有疾病的老人來說也是莫大的安慰,他們在音樂中重新學習表達情緒和溝通,而這往往是被我們忽略的。

我們想幫助身邊的人減輕身體上的病痛,卻忘記了心靈也同樣需要療愈,哪怕不是用音樂,但陪伴和溝通同樣有治療的效果。

對於那些我們愛的人,我們不吝嗇金錢,寧願砸鍋賣鐵也願意爲家人支付鉅額的醫療費用,但往往只是在用想當然的方式,而沒有去真的瞭解和體察他們的需要,除了錢,愛和陪伴也能挽留一個人的生命。

節目組安排了多次去探訪不同的身心障礙老人,有一個畫面看的我特別難過。一位奶奶在一個人的時候,手舉着老式收音機聽歌,想着有多少時刻,她只能一個人跟收音機作伴,她能聽到的話語只有從收音機裏傳來。有人陪伴看望的時候她有多快樂,平時一個人的時候她就有多孤獨。

前幾期《奇遇人生》用各種自然風光喚起我們心底的愛和對生活的嚮往,那這一期節目其實是在說人生的另一面,愛和嚮往不要只存在於心間,它們要落地要去實現,哪怕你能做的很少,但也不要讓愛你的人撲空。

這個話題或許是老生常談了,很可能觸動過又轉頭就忘,很多人都是如此,也想給在乎的人關懷和陪伴,但無奈自己也是滿身傷痕,疲憊不堪。

也許你未曾想到,關懷別人,就是治癒自己。

03

毛不易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節目中他第一次詳細回憶母親去世前的過往,也分享了自己的心裏話,平時略顯羞澀不善表達的他坦言遺憾,直到母親過世,他都不算是個成功的人,一直在掛科可能拿不到畢業證,又不會照顧自己。而今他用音樂打動了無數人的心,但是他自己的心可能還一直處在冰封狀態。

總有些痛不能與人言,總有些遺憾讓人無能爲力,但是在參與音樂治療項目的時候,毛不易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在爲患病臥牀的老人歌唱時,他治癒的也是自己。就像節目開始阿雅的那句話所說:毛不易對音樂療愈很好奇,或許療愈一直是他潛意識的追求。

沒能唱給媽媽的歌,如今唱給了更多需要愛的人聽,這是一種遺憾的彌補,是一種解開心結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很多未竟的心願,未能表達的愛,它們是沉睡在心底的創傷,三不五時提醒着我們它的存在,創傷也同樣需要療愈,不觸碰不是最好的方法,修通才是。

直面自己的情結可能太過刻意和殘忍,但是在關懷別人的同時,我們打開情感的閘門,有機會讓凝固的情感流動,我們看到愛的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看到愛的人幸福,自己也欣慰。

付出愛和關懷就是讓情緒“活”起來,也只有情緒活起來,創傷纔不會淤結,人才會真的變得鮮活。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補償機制,補償我們曾經沒來得及付出而帶來的愧疚感,補償我們沒能接收到的愛的回應,它讓我們更完滿,而不是讓心靈的缺口始終去尋找失落。

04

付出關懷和愛的過程,也是學會共情的過程,在他人身上看到的情感投射到自己身上,纔是最好的設身處地去思考去感受。當你理解的越多,感受的越豐富,纔會有越來越開闊的心境,更平和更客觀的去看待自己的創傷和遺憾。

值得慶幸的是,這期節目最終沒有落在一個悲傷的基調,它用熱鬧的晚會結束了這次的臺灣療愈之旅,也讓我在結尾時從難過的情緒中跳脫出來,感受到一種力量。

爲你在乎的人付出,其實也是在爲自己賦能,給他人帶來積極的體驗,也是在回饋自己的內心:儘管人生的底色是悲涼是無力,但我們依舊給愛的人增添了一些美好快樂的色彩,用自我的力量在種種限制之下爲別人和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節目中有一段提到一個生病後不說話的爺爺,在音樂療愈的過程中開始說話,工作人員說這就相當於打開了一扇窗,看到的不僅是彼此的心意,也讓付出愛和需要愛的人都看到了更多的風景,開闊了自己的心。

其實我們也跟這些病患老人一樣,不是總有機會親自去丈量美好的風光,但生命中有了愛和關懷,這扇窗就會讓我們不再囚困自己。

所謂奇遇人生,最終是爲了遇見那個更開闊的自己。

— THE END —

者: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著有圖書作品《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灼見經授權發佈。

MORE

灼見熱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