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鄉村醫生工作辛苦,喫飯休息都無法準時,連男醫生都常抱怨喫不消。可在江夏區五里界街李家店村,有一名女鄉醫堅守了15年,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村民們的健康天秤。她就是女鄉村醫生——魯良珍。

魯良珍的公公也曾是李家店村的一名村醫,在村裏行醫多年。2002年,魯良珍從鄂州嫁到了李家店村後,便和公公一起守着這間小小的鄉村衛生室。2012年,公公去世後,魯良珍便一個人挑起了重擔。

這間小小的衛生室,已經陪伴她度過了15個春夏秋冬。雖然只有十幾平米,但既能看病診斷,也能輸液觀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到打掃廁所衛生,大到管理整個李家店村1700多位村民的身體健康,隨訪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是魯良珍一個人一肩挑。

在她心裏,裝有一本村民常見病的病歷,村裏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過敏,她都一清二楚。

村民洪爹爹患有尿毒症,每週都需要去江南協和醫院透析一次。6年來,魯良珍每半個月都會上門去隨診,瞭解洪爹爹的情況。得知洪爹爹家境困難,魯良珍還幫他申請了大病救治,減免了不少醫療費用。

村民劉爹爹被醫院確診爲胃癌晚期,情況非常糟糕,但他的兒子遠在外地,無法立馬趕回家。劉爹爹的兒子與魯良珍取得了聯繫,希望她能幫忙讓劉爹爹多撐幾日,見上兒子最後一面。在魯良珍的幫助下,終於圓了老人最後一個心願。

村裏的的爹爹婆婆在家裏的人很多,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每個月都要上門一次,問一下情況,給他們量一下血壓,指導他們怎樣喫藥,怎樣注意休息,只要鄉親們的一個電話,就立馬出發,這就是她多年來信守的承諾。

“每天上午8點到下午4點半,魯醫生肯定在,不在,就給她打電話。”

“魯醫生人特別好,我十多年的高血壓都是她來管的。”

“以前她公公還給我看過病,魯醫生現在接了公公的班。” 從村民們口中不難看出,魯良珍是大家很信賴的醫生。這樣一個在村裏行醫15年,在家門口能“隨叫隨到、隨到隨診”的醫生,沒有村民不曉得她。

今年5月,李家店村開始了家庭醫生的簽約工作,如今已有900多位村民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以前感覺QQ,微信挺私人的,現在我的手機、微信和電話都成了村裏的公共信息。”

在村民心中魯良珍是一個勞心盡力、對病人細心呵護的好醫生。然而,鄉村醫生的工作讓她沒能成爲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

“365天全年無休,忙點累點,但做得也很開心。”魯良珍說。她的女兒今年12歲,12年來,魯良珍陪在女兒身邊的時間並不多,但女兒對她的工作卻十分理解:“她知道媽媽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覺得很光榮。”

魯良珍在查健康檔案

作爲村裏唯一的一名鄉醫,打針、開方、隨訪,魯良珍都是一個人幹。她從不給患者“過渡醫療”,她開出的方子絕對是最低藥量、最低藥價。如今的衛生室今非昔比,添置了不少新設備。但魯良珍也有發愁的時候。在沒有村民來找她時,衛生室靜悄悄的。她一個人整理着藥品,覈對數目,填寫補貨單,不由地就會想到:等她退休後,誰能來接手衛生室的工作。“現在,很少有年輕人願意駐守在村裏,踏踏實實地做基層全科醫生。”

“行醫救人,職責所在。”只要有人叫診,魯良珍從不推辭,總是隨叫隨到,15年來,魯良珍用醫德、醫術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着村醫的責任和使命,塑造了新時期鄉村醫生的新形象。2010年她獲得了江夏區優秀鄉村醫生稱號。談及這15年的堅守,魯良珍說“村民們信任我纔會找我,看到他們高高興興健健康康,就是一種很大的幸福。”

江夏報全媒體通訊員 王名主

編輯:但詩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