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主要是創業板的這波行情經歷了3月8日,3月13-14日兩次深調,一次比一次調的兇猛。

也許下週一將迎來第三次深調,有可能比3月13-14日還要兇猛。

原因一:

上週兩次盤中回調又被拉昇起來,看似多方力量很強,實則不然。

筆者在週末冷靜的情況下覆盤,就單從成交量上的變化來說,深V過程中下跌帶量,回升縮量。所以上週兩次下影線實則是吊頂線,也就是短期見頂的信號。

而創業板上週20天均線夠成了強大的支撐,於是有了上週五下午的跑路機會。

但是下週20天均線還能支撐住嗎?

原因二:

看似A股獨立,實則還是跟隨美股,而週五晚上美股大跌。

無論是2018年的下跌,還是2019年2-3月份的反彈,其實A股都是在跟隨美股的。不同的是美股從去年12月以來反彈了一段時間後,A股纔開始拉昇,並快速的追趕上來,下面是美股日K線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前A股和美股很類似,都是在一波行情的頂部位置。

所以下週要當心了,短線上下週一有機會跑就跑,當然你如果是中長線持股可能無所畏。

象筆者這樣打短線的股民,還是以迴避風險爲主,否則來回坐電梯,最終收益並不好。

如果筆者的預測是錯的,沒跌反向上突破拉昇了怎麼辦?

這就要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也是快速放大的,那就是好事兒,不用擔心了。如果成交量只是走平或者稍微放大,那也是好事兒,這是跑出來的大好機會呀,因爲可能是假拉昇。

如果機會來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了,只靠死工資想實現財務自由,太難了,除非你是投行的分析師,年薪百萬。

窮人思維是往往只會哀嘆財富的遙不可及,而富人思維卻總在思考:咱沒本金、沒條件,但咱有什麼資源能撬動這件事的實現?

所以,趁着我們思維還沒固化,是時候想一想富人思維這件事兒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開始交易時,聽從當時一些前輩的建議,一開始就想建立一個基本的交易系統,但發覺條件非常難以確定,做歷史回溯的時候所有這些系統條件都只能抓住一支股票部分的盈利區間,當時是非常鬱悶,就不停看書,不停在論壇上晃盪,希望能構造一個心目中的完美系統,這個過程歷時數年,最終毫無所獲。痛定思痛後,最終領悟到,應該將目標鎖定在只做一種形態,如果一種方法能夠把股票中的一種特定形態80%以上抓出來,那就夠了,這簡單的領悟讓我幾日內就構建成了現在的交易系統。

追求完美不停學習之路,在股市上很多時候都是死路一條。三千弱水取一瓢飲,夠了。

刪繁就簡,恢復原始。

這些年做交易,看了非常多的書籍,先是迷上了技術指標,搞了無數個指標,希望從中能夠看透市場,然後又迷上了機械交易系統,看了數遍“通向財務自由之路”、“海龜交易法則”、“機械交易系統”等。

然後又接觸了波浪,江恩,一段時間苦讀加實踐後,發覺這些東西用在實踐上困難巨大,而且有些使用雖然用對了,但覆盤分析後發覺用簡單的方法就行了,何必繞來繞去多此一舉,多次迷茫後終於決定放棄,市場是非常簡單的,簡單到只有一個買入和賣出,但是它又是無比複雜,複雜到任何理論都只是一家之言,因爲複雜的市場如果能夠被完全構造或者解釋,就一定是有其本質,而市場的本質從其牽扯和影響而言,應該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混沌和分形也不可能解釋它,這也是我後來略看纏論就放棄的原因,想用一種機械的、幾何的或者用一種從簡單定理到複雜構建的思路來構建市場輪廓我認爲是一條死路。

另外,均線和趨勢線之類我認爲也意義不大,說白了,這些都是人一些主觀定義而已,和市場沒有關係,你用均線劃分市場其實只是你對市場的人爲劃分,而市場該怎麼走就怎麼走。

去除了這些東東後,還剩下什麼呢?只有K線和成交量,這就是我對市場的觀察層面,相當原始,但我感覺相當有用。

理解並認同了這一點後,我的交易開始突飛猛進,更貼近了市場和股票的脈搏,2010年9個月的時間我在股票市場上賺了7.5倍,讓人感覺一旦解開了這些束縛,交易世界是多麼的美好。

緊抓重點,切勿面面俱到。

買入和賣出;這裏面也有一段歷程;開始時候我認爲入點最重要,千方百計追求入點,常敗;後來看書交流後,開始認同“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結果呢,一樣,常敗;再後來,我對入點出點同樣重視,不斷研究,結果呢,還是一樣,常敗。

後來,我慢慢發覺,入點和出點是二位一體的東東,也就是說入點和出點常常呈現互關聯,你的入點確定了出點也就確定了,當然這些也是常識,很奇怪我一直都沒有認清楚。那麼既然如此,那一個重要呢?我認爲當然是入點,因爲入點也直接決定了出點,換句話說,直接決定了贏利。

到這裏我的觀念終於成型:以入點爲絕對重點,對出點機械止損就行了。也就是我的系統基本上只考慮“入點”;結合前面我說的我只做一種形態,想想就知道,這是非常簡單的方式。(好像和最開始方法差不多,呵呵,難道這就是見山還是山?)

高手爲何多寂寞?因爲悟道後才發覺炒股其實很簡單,卻又不能對人言。因爲這份簡單是通過千辛萬苦的學習和資金的虧損換得的,這是他立足股市的資本,就如身懷絕技之武功高手是不會把絕技傳給外人的,聽聽樓主的開悟心得就行,是種啓發。真正的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還是需要自己去學習,到時機成熟時真的是能夠開悟的。

股海沉浮這麼多年,每次失敗都咬牙切齒惡狠狠的從頭再來,不斷的總結但還是不斷的犯錯,簡直就是一個不良循環,彷彿永無止境,總結的心得體會一頁一頁,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記了這忘了那,撿了芝麻丟西瓜。這麼多年過去了,一個輪迴又一個輪迴過去了,曾經一頁一頁的記錄現在濃縮在一張白紙,貼在牆上,如果有了技術,那就遵守紀律,接着就是重複,炒股就這麼簡單。

得失要分明。

重點關注在一種形態上,我慢慢放棄了對股票本身的研究;現在的做法是“眼中無股”,認爲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支股票。

用簡單的技術去觀察實際的歷史數據,足夠你構建出一個你自己的交易系統,你的交易系統一定要基於你自己的判斷和方法。

相信我,第一這個不難,第二這個比無數神奇的系統更有效更能賺錢。

另外,技術指標我並不是一概不用,我放棄的是神奇、複雜的東西,但是作爲一種類似統計工具的作用(就像電腦上的計算器),我當然不捨棄。

比如,有些東西我想知道,但從圖上看有時候比較累,我就寫個小指標來算算,這些指標都非常簡單,因爲指標的基礎量就這麼點,任何複雜的指標其市場含義必然模糊不清。

另外,我對指標的參數調整非常厭惡,參數調整莫過於想精確,但這樣很容易曲線擬合,同時過去的適合參數未來會有效只是一項情願的癡人說夢罷了。

我們用指標要用其明確的市場意義,用來指示一個方向性的東西,這就夠了,我不使用任何調整參數,我用的指標參數都是固定的

級別要簡化。

學習波浪理論的朋友可能都有體會,9級波浪是噩夢的開始也是成功的終結。

交易不需要那麼複雜,對我而言,我只看操作級別和次一級級別,操作級別確定交易方向,要買還是要賣,次一級別決定具體出入點。

我不看高級別,因爲根據我對市場的統計而言,這種類似於K線整合的東西其實作用很有限,要分析大一點的走勢,多看幾根操作級別的K線效果更好。

對於次級別,只用來具體確定出入點,確定好後,它就完成任務了,在交易中它的漲跌我根本就不去關注的。

支撐壓力要簡單明瞭。

支撐和壓力是交易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支撐壓力也是非常羅嗦複雜的東西,想想看有多少能作爲支撐壓力的東東:交易密集區、交易平臺區、趨勢線、均線、前高、前低、整數位、黃金分割位等等,何況均線有很多條,趨勢線有很多種畫法,但支撐阻力真的需要考慮這麼多嗎?

回到它們最原始的效用來,支撐就是撐住下滑,壓力就是阻擋上升;然後,上漲時候看看支撐,撐住的位置就是支撐位;下跌的時候看看阻力,阻擋其反彈的位置就是阻力位;這樣,市場走勢自然會將這些支撐壓力走出來,至於這些支撐壓力在什麼位置上,諸如是在均線還是趨勢線還是什麼什麼的,這重要嗎?

市場給我們了,我們接受就行了,仔細想想,用均線趨勢線之類提前判斷有意義嗎?

當然,很多交易系統是用支撐壓力做預判斷操作的;這個就看個人的操作方式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是隨市場而動的簡單派,就不搞這麼複雜了。

走勢唯一。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選擇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開始炒股時候我是基本面爲主的,然後根據走勢來篩選;後來改成了以走勢爲主,然後根據基本面來選股;現在我基本上就以走勢爲主了,這樣炒股就變的簡單很多。

主要基於如下考慮:1、沒有好的消息渠道,也沒有超出別人的理念,基本面分析只能淺嘗輒止;2、基本面主要是可以避免些突發因素,可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分析較長期的走勢來克服,個人認爲,較長期的走勢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基本面情況。

只有走勢唯一眼中才能無股。

當然,是不是一定要走勢唯一呢,個人認爲也不見得,炒股從來沒有什麼確定無疑的東東;比如我有個朋友,他就不贊同我的做法,他要考慮基本面,他會考慮市盈率的位置與分佈;和走勢兩相結合,交易業績也是非常強非常穩定。

我主要是考慮操作簡單,並且也可以自圓其說,所以就採用了這種方式。

以止損作爲唯一出貨方式。

這個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受一些書籍影響,以前我出貨還是有點累的,比如出貨會以初始投入的交易成本作爲分界分爲止損和止盈,現在想想,這個其實沒多大意思,賺到手的錢就是自己的錢,再還回去那還是止損,止損止盈是一家;

比較深層次的是如果考慮止盈,那就需要同時考慮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雖然這兩者說不上那個更好,但是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只考慮右側交易好於只考慮左側交易,而同時考慮兩者效果最差。

既然如此,爲簡單計,操作中最好只考慮右側交易,只考慮止損。(目前因爲一些原因,我還不能完全做到,但方向應該是如此的)。

學習要簡單。

交易人沒有不愛學習的,但學習不能太複雜,複雜到忘記了學習的目的,那就得不償失了。

首先,學習不能當老師,看什麼書,學什麼東西都追求面面俱到,好像要做一個時刻要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這樣,你就會深陷在學習的陷阱中,把一些不相干的枝枝葉葉纏繞在自己身上而不得解脫,最終越認真越努力,距離交易賺錢的目標就越遠。

其次,學習不能當學生,學生善於記筆記卻不善於質疑,學生善於總結各種知識卻不善於操作,學生善於積累卻不善於大清掃;如此,焉能不敗。

股市沒有神仙,所有祕籍也只是經驗總結而已,基於概率的系統只能保證你敗的少,敗的小,但永遠沒有辦法對某次操作保證100%的勝;

預測不可靠,靠預測來操作更是完全靠不住。好在這關係並不大,因爲我只是想賺點錢而已,並沒有想賺所有的錢,人有這麼大膽,可惜,市場沒有這麼大的產。

很多人急功近利想要什麼祕籍,想要什麼具體而實際的方法,但我認爲,思想最重要,至於具體的方法,我前面說了很多次了,要自己找出來,只有自己的方法纔是能真正給你帶來穩定盈利的方法;如果連這點自信都沒有,何苦混在交易場中。

市場是基於經驗的而不是基於科學的,同時這個經驗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只能用一種簡單而符合邏輯的方式來應對這個市場;簡單是爲了除去雜音,更清晰地追隨市場;符合邏輯是爲了方法基本的合理性考量;

比如,如果爲了簡單,我們單純採用全倉進出不是更簡單,爲什麼還要雙重倉位呢?因爲從邏輯上考量,既然認爲市場是不可預測,至少是不可精密預測的,那麼我們的做法必然有可能對可能錯,這個神仙也沒辦法;面對機會,我們也不能不做,那我們扔個短線倉位進去,對了,長線倉進來;錯了,短線倉出去,後面也同樣這樣子跟蹤考量,這樣更能合理性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把一切簡單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很容易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可以有針對性地去克服。

你應該會發現,技術並不是很重要,問題大多出在心理上、執行上;這就對了,你開始走出怪圈,開始直面交易中真正重要的問題。

交易是個很迷人的東東,很容易讓人陷入其中,我們要清楚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從交易系統構建的各個方面都要來適合它,這一方面實現目標和行爲的統一,另一方面這樣構建的系統才能足夠適合自己,才能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