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手上有很多安眠藥,你說喫下去,是不是就解脫了,不會痛苦。”

  一個年輕的女孩在電話那頭落寞地說着。

  福建省心理援助熱線於2008年開通

  10年來援助熱線共接到60000多通電話

  其中不乏高危自殺傾向的電話,

  死亡是這羣接線員日常要面對的問題。

  10月10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讓我們走近這羣心靈“擺渡人”……

  

  “您好,心理援助熱線,有什麼可以幫助您?”

  在電話的這頭是接線員低沉溫暖的聲音,而那頭連接的可能是個失戀者、失業者、家有精神病者無助的家人,也有可能是一個正準備結束自己生命的可憐人。

  目前,福建省心理援助熱線的接線員全部是福建省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的專業心理治療師擔任。

  電話線連接着生死

  “我現在手上有很多安眠藥,你說喫下去,是不是就解脫了,不會痛苦。”一個年輕的女孩在電話那頭落寞地說着。

  接到這個電話,福建省心理援助熱線接線員林德勇心裏咯噔了一下,開始耐心地和電話那頭的女孩細細聊起來。

  “你能不能先把藥拿到廁所沖掉,我們再慢慢聊呢?不然我一直擔心你,不能好好地聽你說話。”林德勇耐心地勸說着女孩。

  這是一個初中女生,父母經常不在家,在家時總吵架。女孩還有個弟弟,家裏人重男輕女,哪怕是弟弟犯的錯,被責怪的卻是姐姐。

  

  “沒有愛,感覺自己是多餘的。”女孩哽咽着,“這些藥是我一點點收集起來的。”

  這不是女孩第一次嘗試自殺了,女孩也割腕過幾次,但是怕疼,沒成功,也沒引起父母的重視。從朋友那聽說了這熱線,女孩想在自殺前找個人訴訴苦。

  隨着傾訴,女孩的情緒慢慢緩和下來,最後還提供了家屬的聯繫方式。

  一場自殺偃旗息鼓,但林德勇的工作並沒有結束。

  “問題出在家庭上,沒能得到解決,還可能有下一次。”林德勇隨後聯繫了女孩的家人,反映了女孩面臨的問題,並提醒父母要帶孩子來看精神科門診。

  24小時之內,熱線對該女孩進行了一次隨訪,確定女孩是否還處於危機狀態。24小時、一週、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和一年,接線員都會對自殺高危人羣做跟蹤隨訪

  “她後來主動來門診接受治療,狀態好轉了很多。”林德勇回憶。

  其實自殺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先是遇到困境—掙扎—萌發出自殺的想法—堅定—計劃—實施。

  “很多人其實是有徵兆的,比如會和身邊人說不如死了算了,或者以前不敢做的事突然敢做了,摳門的人突然把錢財都分出去了等等。”林德勇說,有些家人碰到這樣的情況會 訓斥或置之不理,但其實這時候 如果能和他們溝通,很多自殺可能就不會發生。

  更多時候做個“樹洞”

  “我這次考試沒達到預期的分數,我努力了,但一直都不理想,我該怎麼辦?”一個高中生打電話來求助。

  其實除了自殺危機干預,熱線更多時候接到的是說些傾訴電話,電話那頭有的是婚姻失敗,丈夫出軌,哭泣着的女性;

  有疾病纏身卻還要努力工作,養活一家老小的頂樑柱;

  有私下在網貸平臺借了錢,超出償還能力,恐懼的大學生……

  這些事生活中向親朋傾訴,常常會收到一句“這都是小事”。但這句話不會在熱線室裏出現,在接線員眼裏,來電者的事都不是小事。

  他們清楚大多數時候,促成自殺都是經年累月積壓的情緒。

  

  熱線員接電中

  “電話的那頭是人間百態。每個人活着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的傷痛。”林德勇說,生活不易,大部分人總覺得別人過得更好,其實每個人都各自的難處,只是很多人並不願意你看到他的傷痛。

  有的來電者按下這串號碼,就想從接線員那裏獲得解決辦法。怎麼還清債務?怎麼追回女朋友?離不離婚?辭不辭職?……接線員都沒有標準答案。

  事實上,接線員最大的作用就是成爲樹洞,充當一個傾聽和陪伴的陌生人角色,協助來電者自己找到答案。

  “哪怕無法解決問題,但能讓電話那端的人把不良情緒傾訴發泄出來,引導他們尋求身邊的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也能一定程度的舒緩他們的情緒,減少抑鬱及自殺概率。”林德勇說。

  騷擾、語言暴力

  在這個崗位上,騷擾來電,甚至語言暴力也是常有的事

  最讓女性接線員困擾的是騷擾電話,特別是性騷擾。

  

  “有些男性會通過電話聽女性的聲音,描述大尺度的性愛場景以達到自慰的目的。”

  接線員鄭恬翀說到這個很無奈,“這種電話並不少,最難辦的是你不能直接掛掉。

  因爲性騷擾和諮詢性問題的邊界很模糊。你得先認真聽,確認是真的騷擾後才能禮貌地掛斷電話。這是熱線女性工作者的一大工作壓力來源。”

  熱線規定如果這樣的騷擾電話反覆來電,可以屏蔽。“可很多是網絡電話,一天換一個號碼,屏蔽並不完全有效。” 鄭恬翀說。

  還有攻擊辱罵的電話。

  

  鄭恬翀曾遇到一個讓她哭笑不得的辱罵電話。

  電話那頭的人接通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一通,不管接線員說什麼,他都不理會,就自己一個勁的罵着。

  多番嘗試勸解都失敗後,諮詢師沉默等待幫助的契機,沒想到,罵着罵着電話那頭突然聲音柔和起來,輕輕地問:“你還在聽嗎?”得到回應後,那男的又聲音變大繼續罵起來……

  “任何人受到言語的攻擊,都會生氣,但作爲一個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我們知道,在攻擊的背後是來電者潛藏的心理問題或精神問題在發揮着作用。

  如果在他發泄夠了後,能靜下來聽你分析,那就可以幫到他。”鄭恬翀笑說。

  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舒緩

  接線員的兩大忌諱,一是將心理諮詢和思想道德教育混爲一談,二是用自己的世界觀去看待別人的事情。

  “共情不等於代入自身情緒。”鄭恬翀說,比如一個接線員對一個家境優越卻想自殺的女孩說,“你怎麼能自殺,你對得起你父母嗎”,這是不專業的。

  接線員要以中立的態度面對來電者,不應用道德標準去衡量、批判他們的行爲。

  共情要站在來訪者的角度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而不是以自己自身經歷去教育,去指導。

  其實,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自身的情緒問題。

  比如有的熱線員自身原生家庭中母親總是非常尖銳,帶着責罵的語氣對待孩子,那麼她如果接到聲音高頻,喋喋不休的女性電話時,就特別容易不耐煩。

  這些都需要上崗前專門的培訓、督導,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接受全國熱線項目辦的案例督導

  接線員接聽電話每通半小時到一小時。

  接聽久了,即使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也會感覺疲憊和負能量,這也需要定期的督導和傾訴。

  “連心理醫生都需要定期心理舒緩,何況是普通人。”鄭恬翀呼籲,現在社會壓力大,精神緊張,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舒緩,可以是找朋友家人傾訴;

  可以找個空曠的深山嘶吼;

  可以泡一杯熱茶,慢慢品茗;

  可以進行有氧運動……如果嚴重的焦慮煩躁,也別排斥來心理科就診。

  精神心理科不是洪水猛獸,不要被妖魔化,只有及時排解不良情緒,才能更好的生活。

  

  目前,我省心理援助熱線上班時間從早上8時到晚上10時,全年無休。夜裏也是人們心理最脆弱的時點,林德勇說,“我們希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增加人手,做到全天24小時開放。”

  福建省心理援助熱線:0591-85666661

  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熱線:0591-85666222

  END

  福建衛生報記者:劉偉芳

  編輯:喬一

  更多健康知識

  

  《福建衛生報》

  爲你提供靠譜的

  健康諮詢 | 健康資訊 | 養生科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