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到了海鮮科普的話題,作爲一個從小生長在海邊城市的小編,可以說把各類海鮮當主食喫一點不過分。

不過我發現,很多一樣生活在海邊城市,喫了一輩子海鮮的人卻連章魚、魷魚和墨魚三者的區別都分不清,實在是讓我看不下去了。先別顧着喫了,一起去看看吧~

一、分辨辦法

魷魚、章魚、墨魚雖然名字裏都帶魚,卻不是魚,而是軟體動物們-頭足綱下的生物。所謂軟體動物就是身體柔軟、有真體腔;而頭足綱就是腳長在頭上的意思。

1、章魚

章魚,又叫八爪魚,最簡單的辨認方法就是有八條腕足,因爲魷魚和墨魚都是十條腕足。它身子短、觸鬚長,肉質則較實,鮮味淡,適合所有人羣食用。

章魚常年都能在市場上買到,所以價格比較大衆化,比較容易接受。

2、魷魚

魷魚的外形像火箭筒一樣,故又名火箭魷、槍烏賊。魷魚體圓呈錐形,顏色發白,背部零散分佈淺褐色斑點,肉質特別有嚼勁,是很普通的食材。

我們能買到的魷魚一般分爲兩種:軀幹部較肥大的魷魚叫“槍烏賊”;軀幹部細長的魷魚叫“小管仔”。

寫到這小鱠就想到了街頭小喫店的鐵板魷魚了,真的是十分的美味呀!

3、墨魚

墨魚又稱烏賊,會噴墨,因此得名。墨魚有十隻腳,相互對稱,而且長有密集的吸盤,在捕食中會發揮主要作用。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食用的最佳時節,墨魚肉質滑嫩但是腥味較重,適合喫的方法也有很多,價格是三者裏最貴的,大號的墨魚不常見,市場上售賣的還是墨魚仔比較多。

要注意的是會噴墨的不只有墨魚,魷魚的噴墨能力雖然不如墨魚,但還是有墨囊在的。

這三者還有一個區別就外套膜。魷魚、章魚、墨魚的身體可分爲頭部、足部、胴部,其中胴部就是外套膜。外套膜的區別在於,魷魚是錐形,章魚是球形,墨魚是袋形。

還有一點,雖然它們都是軟體動物,但是墨魚體內有一層內殼,學名爲海螵鞘(piāo xiāo),大家一般叫做“墨魚骨”,常用作中醫藥材。

墨魚骨

而魷魚的內殼薄而透明,在尾部有一塊類似塑料片一樣的“骨頭”;至於墨魚,內殼已經完全退化,所以它們有極其高超的縮體功夫,可以從很小的洞裏鑽進鑽出。

常見的章魚種類:短蛸、真蛸。

常見的章魚種類:針烏賊、金烏賊、槍烏賊、斑烏賊、細烏賊等。

二、日常料理

1、 章魚

章魚最好喫的做法就是在55-57℃水溫中快速汆燙,這樣出來的章魚最能品嚐到章魚的鮮甜爽脆和半熟的口感。在日本很多小店最經典的喫法就是用來下酒的芥末小章魚,味道不嗆鼻,但是脆嫩的口感卻讓人有點停不下來筷子。

芥末章魚

其實章魚的喫法很多,一起欣賞各種花式美味吧~

熟八爪魚刺身

章魚小丸子

生嗆八爪魚

2、 魷魚

要說魷魚的喫法,我們街頭的鐵板魷魚絕對佔了半壁江山,在鐵板上烤的香氣能飄好遠,快速翻騰兩面不停的按壓讓肉質會更加Q彈,撒上辣椒麪和香菜這就是幸福的滋味。

鐵板魷魚

在日本當然少不了壽司的存在了,魷魚壽司也是非常獨特的存在,遇到了就嘗一下吧。

魷魚壽司

這道菜絕對是小朋友的最愛了,也可以做下酒菜。外面炸的酥脆,裏面肉質緊緻,沾上一些番茄醬風味更好哦~

炸魷魚圈

在日本更愛新鮮的口味,把活魷魚切成細長絲,下面鋪滿薑末,喫的時候沾着醬油喫。這道菜極其考驗刀工,這是北海道獨特的喫法。

魷魚素面

3、 墨魚

在日料中,墨魚的喫法還是以刺身、壽司或者天婦羅的形式出現。在中餐中則常見爆炒、紅燒或者做湯食用。

墨魚刺身

墨魚天婦羅

小鱠的中國胃還是覺得紅燒的比較好喫。

紅燒墨魚仔

這墨魚丸涮火鍋的時候尤其好喫,當然煮湯放幾個也能提鮮,燉着喫也非常的好喫。

墨魚丸

看到這,是不是已經搞清楚這對“三角戀”關係了,那就別愣着了,趕緊分享給其他不明白的朋友看看吧!

(圖文源自鱠品美食)

想了解更多關於美食的資訊,歡迎關注微博賬號:@燒什麼麥 或者是公衆號:燒什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