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境风月好——丰子恺诞辰 120 周年回顾展10 月 10 日起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展览共展出丰子恺作品 125 件,师友作品 72 件,以及珍贵文献 120 件。

丰子恺, 1898 年 11 月- 1975 年 9 月,浙江省石门县(今嘉兴桐乡市石门镇)人,以“子恺漫画”最为出名,同时是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是一个艺术通才。

1914 年,丰子恺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结识了对他影响深远的两位恩师,艺术家李叔同和教育家夏丏尊。

1921 年东渡日本短期留学,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留日期间,他在旧书摊上看到的《梦二画集·春之卷》对他影响颇深。而后他放弃了西画的学习,转而以毛笔改良中国画。竹久梦二是日本专攻简笔漫画的画家,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这也使得他的画风在当时独树一帜,将中国抒情漫画普及了开来。

他的漫画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他笔下的作品大多尺幅不大,但充满着诗情画意,有的深蕴禅意。他所追求的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丰子恺的画涵盖古诗新画、儿童像、学生像、人间像、都市像和战时像。在他的画中,存有对旧社会下等人的悲悯,亦有对儿童天性的刻画。他的许多作品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近现实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漫画作品。

此次回顾展中,以“器识文艺”、“文艺人生”、“新月如水”分为三大板块。

器识文艺

丰子恺的三位老师,基本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调和品质。

夏丏尊教授是丰子恺的国文老师,他为丰子恺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与从事文学翻译的功力。

李叔同曾对丰子恺说过一句话“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他注重人格修养,丰子恺践行了老师的教诲,一生温文尔雅,践行着君子坦荡荡的行为准则,同时也受到了绘画与音乐上的启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在西湖边上求学的这几年,奠定了丰子恺人生道路的方向。他找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音乐、散文和绘画。

竹久梦二的作品令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上将诗性入画,他曾在 30 年代的一篇文章里形容看到竹久梦二《春之卷》时的感受:“这寥寥数笔的一副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心。”这影响了他之后弦外有余音的“子恺漫画”。

丰子恺 1925 年漫画《燕归人未归》,来自 wiki

文艺人生

策展人王一竹说,“丰子恺是一位能做满汉全席的全才”,他在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皆有涉猎。

作为画家的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常作古诗新画,尤其喜爱取材儿童题材,勾画出人情世态,意境隽永含蓄而耐人寻味。

作为装帧设计家的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其装帧设计往往与绘画相结合,用言简意赅却具有传统韵味的线条表现他对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解。

他早年致力音乐教育,还编译《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等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丰子恺同时也是一个翻译家,一生翻译的著作有三十多部,涵盖日、英、俄 3 种语言,涉及文学、美术、音乐、宗教等诸多领域。他翻译的《源氏物语》是国内第一部全译本,具有着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韵味,其中大量引用中国经典,填补了日本古代文学名著翻译的空白。

而丰子恺的散文则一直透露着恬淡、童趣的一面,他与孩子们的游玩时光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

丰子恺一生著译 180 多种,有随笔、音乐美术理论、书法、漫画、翻译和佛学等。

新月如水

《新月如水》原本是丰子恺研究的专业学者陈星对其各种资料考证之下的传记类书,介绍了丰子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老师、同门、艺术界朋友以及国际友人熏陶、关爱和影响的历史细节。

这次杭州回顾展中,用大量的照片、信札、作品,勾勒起丰子恺从民国到新中国时期文艺圈的交往脉络,呈现出一个生动的艺术世界。

展览信息

此境风月好——丰子恺诞辰 120 周年回顾展

时间2018 年 10 月 10 日- 10 月 27 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 138 号) 7 / 8 / 9 / 10 号展厅

题图为丰子恺《杨柳岸晓风残月》,有裁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