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週末,又迎來了一大批新片上映,這裏麪包括了在柏林電影節獎拿的《地久天長》,橫掃了奧斯卡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于謙新片《老師·好》。

但穩居票房首位的仍然是無口碑無大咖無獎項,靠主打"帶足紙巾"闖天下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目前票房已經直奔7億。

雖然票房上漲的同時電影評分一路狂跌,目前,豆瓣評分已跌到4.9,三星以下的評價佔據了絕大多數:

但這擋不住觀衆買票的熱情,和在影廳裏決堤的眼淚。get得到虐點的觀衆對片子裏的愛情理念瘋狂打call,吐槽的那是因爲你們沒經歷過這樣的感情。

都聽過哭暈在廁所,卻從來沒見過在電影院哭暈到被救護車拉走的吧?離奇程度直逼看鬼片被嚇die的都市傳說……

get不到的觀衆覺得故事三觀不正,情節狗血又俗套。

八八也懷揣着對到底有多好哭的好奇心去以身試"虐"了,然而觀影感受嘛,大概只有四個字:一頭霧水。

——我是全員奇葩的分割線——

主角們的腦回路真的就像外星人!這個悲傷的故事的確有個非常悲傷的開頭。

男主爸爸因爲絕症去世,男主還遺傳了爸爸的病,媽媽接受不了事實拋棄了他。而正處於父母車禍身亡的悲慟之中的女主剛好目睹了男主被親媽拋棄的過程。車禍絕症死亡,韓劇經典三大元素一下子就齊活了。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兩個孤獨而悲傷的靈魂緊緊依靠着彼此。嗯,是的,他們同居了。

如果不是電影裏面反覆強調,男女主沒有真正在一起,光看他們日常相處模式,誰都覺得這兩個人已經是情侶關係了。

兩個人可以在一張牀上睡覺。女主生病了,男主把她抱在懷裏照顧。誰都看得出兩個人的親密程度早就超越了普通朋友。

但是,他們的確沒有在一起。

看到這裏,八八此刻的感受和鬼鬼是一樣的。女主還說在一起會把關係變得複雜。你不覺得你們這樣曖昧的同居關係更復雜點嗎?

反正兩個人就這樣做了十幾年親密無間的同居密友,並且都心知肚明對方喜歡自己。男主因爲知道自己有病,不能陪女主一輩子,所以不敢開口告白。女主因爲男主一直不開口,所以她也不開口。

這時,男主的病發作了,醫生告知他只有一年的時間了。於是,男主開始擔心自己走後女主沒有人照顧,要女主找個人嫁了。

於是女主還真的立馬選定了一個帥氣多金的醫生,並對醫生展開了攻勢。不得不說,女主也是個高段位選手,第一次見面就用醫生的杯子喝水,問醫生這算不算間接接吻,太會撩了。

醫生也是被女主撩撥了大半天,纔不緊不慢地坦白自己有未婚妻了。但女主沒有因爲這樣就退縮,依然繼續撩醫生。當女主拿着宵夜外賣送給醫生的時候,醫生徹底淪被女主的溫柔炮彈擊中了。

男主知道女主看上了一個有未婚妻的男人,找了私家偵探調查男二的未婚妻,結果還真被他抓到了出軌的把柄,並用這個證據要求未婚妻和男二分手。

用出軌的照片威逼女二和男二分手不成,男主又想了一招,拿着自己的病歷報告就去找女二了。他聲淚俱下講述了自己悲慘的愛情故事,並答應死後把自己所有財產都給女二,求女二成全女主和男二。

exm?女二出軌了,那也是人家兩個人的事,男主一個外人插什麼手啊。你身患絕症快死了,但也不是你隨便安排別人私生活的理由啊。

但女二還真被這個故事打動了,答應了分手,還要把男主的愛情故事記錄下來,放進自己的作品展裏。

於是,男二順理成章地和女主走在了一起。男二明知道女主有個親密無間的同居好友,但他不介意。不僅不介意,還讓男主去陪女主挑婚紗。真的是好一個心大的醫生。

在婚禮上,男主忍痛把女主的手交給了另一個人,轉身淚流滿面。但他不知道的是,女主在轉身的一剎那,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原來女主從頭到尾都是知道男主命不久矣的祕密的,但她不忍心拆穿男主的謊言。

在男主悲傷的時候,其實女主也站在他背後默默承受悲傷。但既然我愛的人希望我嫁給別人,那我就成全他的願望嫁給別人。

婚禮之後,女主就離開了新婚丈夫,到病牀前照顧男主。

不得不說,全片比悲傷更悲傷的只有男二吧,先是發現自己被未婚妻綠,新婚沒兩天老婆又投進了青梅竹馬的懷抱,最後還爲男主殉情,男二就這樣變成鰥夫了。

最後男二來到女二的攝影展,兩個人就這樣默默地看着男主生前留下的照片和錄像,爲他們的愛情而感動着。

劇情演到這裏,影廳裏抽泣的聲音已經此起彼伏。但八八實在沒有辦法爲男女主的神仙愛情流淚,因爲還在使勁想跟上男女主的思維邏輯,試圖爲他們的選擇找到合理性。

兩個人如果一開始就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心意,那也有十幾年甜蜜的相戀時間,起碼不會留下那麼多的遺憾。

如果男主覺得不能拖累女主,那麼當他意識到自己愛上女主的時候選擇早點放開手,兩個人的感情也許就不會越積越深,最後大家都無法自拔。

如果男主知道自己只能活一年的時候,能夠和女主坦白,那麼兩個人起碼也可以互相依靠着度過最後的時光。

如果女主在知道男主患病之後能說出來,在最後的日子裏好好照顧男主,起碼比互相推開好過一些。

他們有一百種方式去過得好一些,但他們偏不,就要這樣互相折磨。寧願相對無言,把一句"我愛你"在輸入框裏打了無數次又刪掉,也不願意把這句話告訴對方。與其說是成全對方的幸福和心願,不如說是成全自己的深情而已。

對很多get不到這部片子的觀衆而言,觀影過程着實稱得上相當不適,但倒也不代表它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純爛片"。

有別於飽受詬病的面癱演技、MV式敘事、五毛服化道等等爛片標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起碼畫面很唯美,很符合小清新的純愛風格了:

演員表現也不錯,陳意涵的大眼睛很適合眼淚汪汪的狀態,就算對故事本身沒多大感覺,看到她哭也忍不住有點心酸。

女二陳庭妮也是真的美,雖然人設有點渣,但是衝這張臉就很能理解爲什麼男二對她死心塌地這麼多年。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是比較中規中矩把一個故事講完整了的,大體忠實復刻2009年權相宇與李寶英主演的同名原版電影,該狗血的該煽情的"淚點"一樣不少,指向非常明確——就是要讓你哭。

然鵝口碑卻慘遭滑鐵盧,豆瓣評價從韓版的7.7分直線跌落到4.9分……

只能說這雖然是部能讓觀衆哭的電影,但儼然算不上一部質量上乘的電影。靠主角撕心裂肺地崩潰大哭來強行催淚,這種悲傷很難走心。

即使原版電影裏,虐點經不起推敲這個毛病也存在,只不過這種爲虐而虐的故事放在十年前講得細膩還是能打動很多人,但以今天的眼光看就顯得狗血有餘,邏輯不足了。

——我是帶足紙巾的分割線——

咱們先試圖回憶一下,這種絕症苦戀戲碼在亞洲曾經有多火,最早大概要追溯到1975年的日劇《血疑》,九年後在中央電視臺首播又賺取了國內觀衆的無數眼淚:

那個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爲追這部劇才知道了白血病的存在,甚至因此而好奇起自己和爸媽的血型來,《幸子衫裁剪法》、《幸子衫編織法》都成爲時髦利器。

不過要說"男女主必有一死"這風潮大範圍盛行還是在2000年哭暈無數少女的《藍色生死戀》開播後,集美麗堅強善良悲慘於一身的女主角"恩熙"也是因白血病而離世。

宣傳語"亞洲熒屏催淚彈"簡直爲無數從業者指出一條大火之道,直到今年上個月都還在有翻拍作品上映……

更別提在那會掀起的旋風了,一時間日韓劇影中啥病啥災都有,很多光聽名字就會瞬間想起看片時那真·"比悲傷更悲傷"的心情。

02年裴勇俊與崔智友的《冬日戀歌》男主車禍後先失憶後失明,儘管最終he了照樣全程虐得肝疼。

03年崔智友又和權相宇搭了《天國的階梯》,女主眼癌,男配自殺爲她獻出眼角膜的情節又增添了份"爲愛犧牲"的哀傷。

04年《對不起,我愛你》中則是有個犧牲型男主,腦部中彈沒多久可活最後還故意把自己的死設計爲機車事故,不想讓身邊人傷痛,誰看着這樣的蘇志燮能不心碎。

最後林秀晶飾演的女主來到他幕前自殺殉情這一幕,讓淚溼枕巾的八八至今意難平啊!

同年《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也是紙巾收割機,深情男主煎熬了十七年的時間才捨得放手把骨灰撒了,結局時那種失愛之痛完全由男主身上傳遞到了觀衆心裏……

除了留下讓人印象深刻的悽慘結局以外,要在大量同類悲情題材中脫穎而出,還有不少招數。

比如從罕見病症中找尋不同以往的虐點,《我腦海中的橡皮擦》阿爾茲海默症、《一公升的眼淚》脊髓小腦變性症、《雪之女王》肌肉無力症和胸腺腫瘤等等等等

又或者像《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原版這樣,在敘事方法上動腦筋,男主視角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含淚爲心愛的人促成好姻緣,這是第一重悲傷;

接着時鐘逆轉,在女主視角下反轉之前埋下的種種伏筆,她愛上男二,要和男二結婚並非事實,而是爲了讓男主沒有遺憾的離去,這是第二重悲傷;

最後又在男二視角下再度反轉,其實男女主的感情他早已看在眼裏,不過是出於對女主的愛而選擇了成全不戳穿,配合表演,悲傷三重奏齊活。

本以爲是一個人的默默犧牲,卻發現實際上所有人都在痛苦中掩藏着真心,這種代入感引發的感官刺激遠比一段平鋪直敘的三角關係強烈得多,在十年前說得上是把爛俗梗拍出了新意。

問題現在9102年了啊,當初苦情風正盛時主創們都會想着努力開發新看點,如今反而不顧老套落伍直接照搬,爲數不多的改動還越改越狗血矯情……

細節上比如女主是個作詞人,韓版裏面她寫了首歌,取名《如果還有來生》寄託着對男主的感情,所以被要求改歌詞時,女主傷心拒絕是可以理解的。

but臺版裏這首歌的名字叫《Kitty Bomb》……這歌詞跟抖音神曲喵喵喵喵喵有什麼區別?也值得女主爲了一兩個字大發雷霆?

而把這個前提改丟了之後,再強行引出"如果還有來生"這段經典臺詞就讓人摸不着頭腦很難入戲吧?

男二這條線之所以最讓人懷疑三觀也少不了改編的鍋,原版只到男主看着女主與男二成婚放下心來,這版偏要適得其反讓婚後的女主不顧一切去照顧男主苦情告別,最後還要讓他去看攝影展追憶男女主的偉大愛情……

把一個雖然有些聖父但還是很令人動容的溫柔守護者活活改成了個被耍得團團轉的"騙婚對象"……配角無人權啊!

劇本看不到什麼進步,那功夫下在哪呢?肉眼可見的是營銷力度上,很多喫瓜羣衆拿《前任3:再見前任》的票房走勢來和臺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作比較,兩部片子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八八當時寫的標題一羣作逼在談戀愛,爲啥還有那麼多人買單?拿到這兒來是不是也感覺完美契合?

賣點提煉精準,那邊用"前任"這個自帶故事性的概念引出一堆狗血話題,這邊就極力放大"悲傷",一面反覆洗腦帶紙巾帶紙巾帶紙巾:

一面花式渲染"男女老少淚崩"!"觀衆哭到花妝"!包括開頭說到的"全國第一個哭暈被救護車拉走"!云云。

海報也是全員痛哭,悲傷逆流成汪洋大海……自然能激起大家對於"到底是有多好哭"的好奇心。

也可以吸引到就是奔着"痛痛快快哭一場"進電影院的觀衆,抱着釋放情緒的需求往往會更容易主觀代入主角感受中。

另外就是愛情金句大法,也是《前任3》玩過的了,每一句看着都很像由中二時期的QQ空間簽名改編而來:

相信這些大打催淚牌的句子在氛圍烘托下是能戳到不少觀衆內心的,也適合大力轉發朋友圈,然而等情緒下來之後很多卻經不起細想。

畢竟你很難搞懂除了各大情感導師外,有什麼人是會把這些拗口騷話掛在嘴邊的,基本可以分爲兩種,一種以"悲傷"爲題:

一種以"愛情"爲題,像是"人一旦陷入愛情,就很難逃脫出來了"和"談戀愛的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陷入愛情裏,一種是把陷進去的愛情撈出來",你到底在說啥……

氮素,即便覺得這些催淚語錄尷尬滿滿也不得不承認,這部片的營銷有其成功之道,明確的定位,極易傳播的宣傳點,讓"曬哭"成爲刷屏風潮:

so哪怕它只有十餘年前那些經典愛情悲劇的形,也足夠很多人帶着紙巾去"在別人的故事裏流着自己的眼淚"了。

堪稱專供"有故事的人",在不少這部電影的深情粉絲看來,給出負面評價反而是你的幸運,因爲你情感經歷不夠跌宕起伏所以纔看不懂。

emmmm……看個愛情片還必須談過片中同款悲情絕戀的話,那要是想去看部槍戰片可咋整吶?

說到底,在《血疑》已經距今四十四年之久時,絕症引發虐戀這個簡單邏輯下的煽情哭片市場依然超乎想象的大。

作爲去年灣灣的本土票房冠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收割下的票房是金馬八項提名的《誰先愛上他的》近四倍。

在白色情人節應景進入內地後,到現在爲止票房排片依然遙遙領先於《波西米亞狂想曲》、《地久天長》、《過春天》等幾部高分電影。

一部故事老舊質量至多可說及格的電影,光在"哭"上猛發力就輕鬆大殺四方……而同檔期的好片卻因爲題材和營銷排片受到擠壓,看過甚至聽過的觀衆都不多。

口碑炸裂不敵紙巾兩張,這樣的對比實在讓八八倍感可惜,只能在此大聲爲它們當一回自來水,希望更多人注意到值得走進電影院的它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