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很多樂隊在音樂圈裏早就有知名度,老樂隊如痛仰、面孔,新生如刺蝟、新褲子、海龜先生,但是在看《樂隊的夏天》前,我對他們可謂一無所知。最驚喜的還是朴樹在《樂隊的夏天》第十二期音樂派對第一個開場獻唱。

這是個綜藝雲集的夏天:《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中國好聲音》《極限挑戰》……有你喜歡的嗎?

喜歡的原因或許很簡單:要有興趣。

興趣來源一方面要看綜藝類型,比如本身愛好街舞的人對《這就是街舞》就有原始的喜歡。

另一方面還要看參與的明星,有追星熱情就會自帶濾鏡,比如喜歡大小S、阿雅、范曉萱姐妹情的,在《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隨便看她們日常嘮嗑就津津有味。

還有一種喜歡是後知後覺的,它播出到快結束時,忽然發現身邊很多朋友在安利,你帶着好奇心去看一看,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從後往回惡補它。

今夏,這類綜藝就是憑實力破圈的《樂隊的夏天》。

儘管很多樂隊在音樂圈裏早就有知名度,老樂隊如痛仰、面孔,新生如刺蝟、新褲子、海龜先生,但是在看《樂隊的夏天》前,我對他們可謂一無所知。

在此之前,我對搖滾樂的大概印象只停留在躁動、反叛、有態度,能想起的還是像崔健、魔巖三傑、鄭鈞這樣的代表性人物。

本人最喜歡鄭鈞,《灰姑娘》《私奔》《流星》等可以單曲循環,《樂隊的夏天》彈幕裏也有不少人在召喚他。

看過《樂隊的夏天》後,發現樂隊的表現力其實很多樣,搖滾樂更是可以用“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來形容的。

原來在沒有被廣泛關注的地方存在着那麼多優秀的音樂人,他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憤世嫉俗或骨骼清奇,而是在對音樂共同熱愛基礎上才華橫溢,各有態度,散發獨特魅力。

沉靜浪漫如海龜先生

海龜先生最早兩期沒有出現,第三期三個成員穿着時尚戴着墨鏡第一次出場,在樂隊席中還沒坐熱就直接上場,初印象以爲他們會是有腔調的高冷範。然而幾場看下來後會發現他們非常謙遜有親和力。

女神主題那期和薛凱琪合作《咿呀呀》,他們像浪漫的詩人,詩情畫意的用音樂激發荷爾蒙。

理想主題那期唱《Where Are You Going》,他們又像有情懷的哲學家,思考着“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海龜先生的音樂適合在慵懶的午後或沉靜的夜晚聽着入夢。輕快帶勁如Click#15

由兩個大男孩組成的 Click#15 是舞臺上極具藝術張力的樂隊,被樂評人誇讚爲國內最佳的放克樂隊。

不懂什麼是放克音樂,聽不懂歌詞也沒關係,超強的音樂律動和輕快的節奏忍不住讓人跟着一起搖擺就對了。

總決賽時白巖松聽完他們的音樂後說“你只要跳過舞,自然會喜歡他們的表演”。

的確,節目裏舉得例子是廣場舞大媽愛跳舞,而我從自己身邊也見識了兩歲多的小朋友第一次聽到他們的音樂就狂野得跳起舞。

真誠接地氣如九連真人

九連真人是一支堅持客家話搖滾的樂隊。唱方言或許會比較小衆,但他們獨特的唱腔搭配樂器和強大的舞臺效果完美融合,以一首《莫欺少年窮》開場驚豔四座,是當之無愧的黑馬。

他們的歌裏總有一個倔強不服輸的小鎮青年——阿民,他樸實勤勞,想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而現實很殘酷總是多有阻礙,但他一直憋着一股勁就是要闖出一片天地。

最打動我的是在第八期理想主題下他們唱了《北風》,聽取了張亞東的建議,他們在這首歌開頭唱了一段普通話,但是我聽完腦子一直盤旋着是他們用客家話唱得一句“做事,定會翻身”,深受樸實力量的感染。

以上三隻樂隊是我在看完《樂隊的夏天》後印象比較深刻的,還要很多樂隊是誇不完的。柔軟空靈如斯斯與帆,穩健厚重如新褲子、刺蝟,沉穩淡然如痛仰、面孔……

最驚喜的還是朴樹在《樂隊的夏天》第十二期音樂派對第一個開場獻唱。

懷抱吉他,朴樹歷盡滄桑的唱着“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他才能夠誕生”,但他眼神依舊清澈。

喜歡一個歌手或一首歌有時候是一時興起,很容易朝三暮四,但是朴樹的歌一直在我的歌單中。從開始玩QQ空間開始,他的《那些花兒》就是背景音樂。現在他偶爾給電影寫的主題曲,總是比電影本身更讓人印象深刻,如爲韓寒的第一部電影《後會無期》創作《平凡之路》,電影《廚子戲子痞子》創作《送別》。

不善言辭的朴樹在中途離場和大家禮貌告別時說:音樂應該有它本能的一面,有它原始的一面。樂隊真的很不容易,他們等這個夏天等的太久了。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下去!

《樂隊的夏天》已經結束,這個夏天對樂隊來說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些有熱愛有夢想的樂隊贏得了大衆的認可和尊重,他們將有更多的機會發光發熱,活躍於今後的每個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