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前HRD張麗俊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OD:“你們知道,在HR領域,哪個部門的人是最貴的嗎。爲此,我們在再度帶來精品線下課程《組織發展新視界----深度解讀BAT、華爲的OD最佳實踐》,邀請了原騰訊總部的組織發展(OD)經理程功,他將自己在騰訊多年OD工作實踐的經驗分享給想轉型OD和企業需要組織設計崗位的企業HR。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之前朋友圈還是“現男友”“忘羨”關鍵詞,但是最近卻被一部家庭劇《小歡喜》所刷屏。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這部劇我也在追,不得不給編劇鼓掌,劇情分分鐘充滿了窒息感。

對於劇中家長們與高三學生的鬥智鬥勇與種種生活壓力相交織,讓我一度回到了自己的高三。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但是,今天不聊家庭關係,而要看看那些擠過高考獨木橋,考上了大學,成爲父母,但生活依然沒有放過的我們。

整個劇情裏,最令我扎心的莫過於男主方圓的失業。

45歲的方圓,原本是一家公司的元老,雖說沒做到多高的職位,但至少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後來公司併購,方圓歡天喜地,原以爲要升職了,沒想到等來被辭退的消息。

方圓辦理離職手續時才發現,只有他一人被辭退。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失業不可怕,就怕失業之後依舊無所適從。

男主方圓想做律師,可是45歲的高齡,讓他沒有能力完全放下身段,拿出時間再去從頭再來。

劇中他的師弟說,等到考完證,做完助理,能當律師的時候,也就到了退休的年齡了……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簡直可以收錄進2019年度尷尬名場面。

明明年輕時資源都差不多,各自都曾經在各自的領域裏做出過一番成績,可是人到中年時,差距竟然這麼大?

按理說,經過多少年的積累,早已經是公司的元老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老闆寧願留下一個普通員工,也不願給老員工一席之地,只是給了一小筆遣散費,就打發了。

很多人很是同情方圓,但是在我看來男主被裁,一點都不冤。拿一句用爛了的雞湯來講就是,因爲他在舒適圈待了太久。

一個早早進入生活“舒適區”的中年人,對工作失去了警覺,當懲罰到來時,極有可能是當頭棒喝。

方圓和年輕員工相比,工作能力強不了太多,喫苦耐勞比不過,拿得工資還要高得多,相比之下,他的性價比實在太低,不裁他裁誰呢?

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在其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中提到:

每個人都要給自己一點兒危機感。因爲生活永遠在變化中,而變化就意味着危機。別以爲目前的舒適是一種享受,享受慣了這種舒適,你也就變成了呆子、傻子,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長期處在舒適圈一手好牌也會被你打爛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問題很火:

“爲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進舒適區安逸地生存?”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評論區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因爲大城市的工作壓力很大,每天擠着3個小時的地鐵,整日披星戴月,下班回到出租屋累的只想倒頭大睡。

有人說,上進心並沒有換來房子和車子,再怎麼嘔心瀝血的努力,也趕不上社會變遷的步伐。

還有人開玩笑說,就是每天都努力,感到有些累了,然後就躺躺休息一下,這一趟不得了,真爽。

各種理由大同小異,總結起來大致意思就是:走出了“舒適區”,步步都是“雷區”。

我不敢說舒適圈外一定美好,但是舒適圈內一定只有舒適。一直呆在舒適圈裏,磨滅了意志,失去了鬥志,即便手握王牌,也只能蹉跎一生。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HR的也有出圈的機會

“人力資源”是舶來品,之前叫“人事”,說實在的,我最初選擇這個行業就是覺得它輕鬆事少,當然事實證明我是錯的。

最開始做的工作就是一些基礎性程序性的工作,如記考勤、跑社保、算工資等等,技術含量不高,能拿到4K,那個時候,我很滿足。

成爲了別人眼中的“白領”,出入高級寫字樓,那就是所謂自我心中的“人生贏家”。

當“人事”提升爲“人力資源”後,引進了績效管理,部分與時俱進的HR學會了KPI等績效管理方法,月薪大幅上漲,到了6~8K。

這算是HR的第一次出圈的機會,有人踏上了新的階梯,也有人停步不前。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KPI運行好幾年後,因其重考覈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等原因,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雷軍要求“去KPI化”,曾公開表示:“小米沒有KPI”。最最最著名的是,索尼公司的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於2007年寫了一篇《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文章,廣爲傳播,KPI因此成了過街老鼠......

與此同時,Intel、Google的OKR卻大行其道,頗受一些包括互聯網在內的企業歡迎。機靈的HR通過自學、參加培訓班等方式迅速學會OKR,月薪也得以提高,8~10K+,甚至更高。

這算是HR的第二次出圈的機會!又是一批人走在了最前面。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前幾年,學者們對人力資源部傳統的運作模式提出了否定意見,管理大師拉姆·查蘭2014年曾要求“炸掉你的人力資源部”,“分拆人力資源部!”......於是便有了HR三支柱模型,HRBP也應運而生,部分嗅覺靈敏的HR投入巨資學習HRBP並運用於實際工作中,月薪10K~12K+,高的甚至達到20K。

這算是HR的第三次出圈的機會!走出舒適圈的人真正掌握着“人力資源”的新技術與新能力,回頭看看,還是有一大部分人從始至終站在起點。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做HR的相信經常被其他同行或者不同行的調侃:所謂的HR,就是那些月薪3000的屌絲,苦口婆心地對月薪6000的公司同事說:千萬不要被外面12000的月薪所誘惑,公司有好的前景,只要好好幹,老闆會考慮在不久的將來給你提供5000月薪的。

我們可以從上面看出,人力資源不是沒有突破口,只是在於你願不願意走出來。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還有超車機會嗎?

有!那就是OD!

我們幹業務的時候,一個人的能力叫個人能力;但如果是一羣人的能力,就是組織能力(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簡稱OD)。

在整個HR的板塊裏,最難的就是OD。阿里前HRD張麗俊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OD:“你們知道,在HR領域,哪個部門的人是最貴的嗎?就是組織發展裏的老大,因爲他要把各層管理者的能力提升起來。往前走,全中國不超過10個人。”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阿里前HRD張麗俊

爲什麼稀缺?因爲要提高一個人的能力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在公司發展的動態過程中提高一羣人的能力是特別難的。

因爲人才稀缺,OD也就成了HR領域最喫香的工作。一個專業的OD專員,年薪可達30萬!一位成熟的ODM,年薪可達80-120萬!更不用說OD總監了,180萬!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網站的招聘截屏

AI都來了,如果你還在關注考勤、加班、工資計算、培訓組織等基礎工作,你的月薪可能永遠只有幾千塊,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爲此,我們在再度帶來精品線下課程《組織發展新視界----深度解讀BAT、華爲的OD最佳實踐》,邀請了原騰訊總部的組織發展(OD)經理程功,他將自己在騰訊多年OD工作實踐的經驗分享給想轉型OD和企業需要組織設計崗位的企業HR。

一部《小歡喜》讓中年人差點窒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