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知名人士因心血管疾病突發猝死的消息頻現!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猝死已經成爲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殺手,特別是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年)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數在逐年增多,現患人數高達2.9億,其中高血壓人數最多,約2.7億人,腦卒中、冠心病患病人數緊隨其後。截至2015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仍高居首位,佔全因死亡率的43%,遠高於第二位的腫瘤。自1990~2015年,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率不斷攀升。

心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

如何預防冠心病?得了冠心病又怎麼才能不喫藥、不手術打通血管通路?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主任醫師 心內科專家 孫濤 給我們講講這個問題。

冠心病:頭號殺手!

在衆多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是最常見和最容易致死的疾病。冠心病全稱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它是冠狀動脈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局部狹窄,進而由於某些誘因引起節段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種心臟病。冠心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病,臨牀分爲五個類型,心絞痛型最常見,心肌梗死型最危險,冠心病死亡人數佔所有心臟病死亡人數的10%~20%,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冠脈側支循環是什麼?

目前,隨着學術界對冠心病認識的不斷深入,逐漸發現冠脈側支循環是否發達對冠心病患者的康復和預後高度相關。

具有良好側支循環的患者,冠心病出現急性心梗的概率較低,臨牀症狀較輕,即使發生了心肌梗死,其梗死麪積也較低。

側支循環是人體血管之間,動脈與動脈、靜脈與靜脈、甚至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吻合支,正常情況下吻合支有調節血流作用,當血管發生嚴重狹窄或閉塞時,血流可通過吻合管繞過阻塞部位,到達遠端血流分佈區域,使缺血區域得到一定量的血供而不至於壞死或者減少壞死麪積。

如何運動才能建立側支循環?

2016年,一篇關於運動與冠脈側支循環相關性的研究結果發表於心血管頂級學術期刊,提出,持續一段時間中等強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冠脈側支循環,保持每週10個小時運動,連續4周可顯著提高冠脈側枝循環中的血流量。

如果運動量過低,那麼就達不到刺激的效果。但如果運動量過大,則很可能引發心絞痛甚至猝死。

游泳、健走、健身操等都是建立側枝循環的比較理想的運動。

但是什麼纔是中等強度的運動呢?運動強度因人而異,而且隨着個人運動能力的改變而變化。因此目前沒有運動強度的權威制定方法。而冠心病患者運動量上限評估的一個常用方法是根據個人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的心電圖改變情況,瞭解一個人目前可行的最大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監測方法

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運動量,可以有幾個檢查的方法,目的在於知道自己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心電情況,看是否出現了心肌缺血情況,以便調整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1、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

2、踏車運動試驗

3、上肢訓練器

4、家庭心電監測設備

方便快捷,隨時可以檢測心電、心率情況,幫助您科學、安全地建立側支循環系統。

心電的日常監護

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需要患者自己養成日常監護心電並及時記錄心電情況的良好習慣。記錄下自己每次心絞痛的規律,萬一病情加重或復發可以提供給醫生做參考,更利於病情診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