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A求助:

川媽你好,很抱歉又來打攪你了,我兒子最近越來越叛逆,定好的規矩從來都不執行。每天晚上輔導作業都是戰鬥現場。昨天晚上他才寫了一小會兒作業,就說困了想睡覺,我同意讓他休息一會兒,結果卻發現他在偷偷玩IPAD遊戲,我很生氣地搶過IPAD,對他說再這樣不聽話我就把IPAD扔了,兒子直接衝我嚎叫:“你要是把IPAD扔了我就自殺?”

兒子已經有好幾次跟我說想自殺了。

他是在威脅我嗎?我不想滿足他,可又害怕他真的走極端,網上青少年自殺的報道太多了….

長B求助:

川媽您好,我是一位全職媽媽,女兒今年9歲了。我對孩子的教育一直也很用心,去年就買了您的《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閱讀下來受益匪淺,跟孩子的親子關係也還不錯。可是今天,女兒寫着寫着作業忽然來了句:“活着真累,還不如死了輕鬆。”

她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仔細反思,孩子平時性格還算陽光活潑的,“說不想活”未必是真的,但我該怎樣回應這樣的話呢?

川媽解答:

01

自殺,越來越成爲青少年成長中的高危風險。

根據一項2000-2013年中國中學生自殺相關行爲研究報告披露的數據,大約每6箇中學生中就有1個人有過自殺意念,大約每14名中學生中就有1人制定過自殺計劃,大約每37名中學生中就有1個人採取過自殺行動。

並且,這種情況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在我做家庭教育諮詢的過程中,我也遇到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家長向我反饋“自殺”問題。

當然孩子“說自殺”,並不意味着真的“想自殺”。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孩子說這些話的動機,即背後隱藏的真實原因。

一般情況下,孩子說“自殺”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種:一時賭氣。

第二種:悲觀絕望,真的產生自殺意念。

如何區分這兩種動機?

要看孩子平時的情緒狀態,要看整體的家庭氛圍,要看長期的親子關係。

如果孩子大部分時間狀態良好,家庭親子關係也不錯,那麼孩子說這話可能只是偶爾的賭氣,跟說一句普通的髒話區別不大。

反之,如果孩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情緒低落,性情反常,那麼孩子說自殺,可能是真的產生了自殺意念。有專家分析出真正有自殺意念的孩子,一般存在以下前兆:

  1. 個性上的改變:悲傷、退縮、暴躁、緊張、優柔寡斷、冷淡。
  2. 行爲上的改變:無法專心上課或遊戲,看起來一片愁雲慘淡。
  3. 睡眠形態上的改變:嗜睡或失眠,容易驚醒。

所以,當父母聽孩子說這些極端話語時,首先要反思一下,對照一下,孩子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或動機。

初步判斷,家長A描述的是第二種情況。

而家長B所面臨的,有可能是第一種情況。

02

知道原因後該如何應對?

首先,我們來分析第二種情形,當孩子真的產生了自殺意念。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爲:人生的意義在於兩件事,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所謂歸屬感,即“我被接納,被愛”;所謂價值感,即“我很有用,我被人需要,我活得有價值。”

幾乎所有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都是歸屬感或價值感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就會喪失活下去的信心:“沒人愛我,也沒人需要我,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什麼會導致孩子喪失歸屬感或價值感,從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有研究報告指出,導致中國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主要有6種,按主次順序如下:

  1. 家庭矛盾;
  2. 學業壓力;
  3. 師生矛盾;
  4. 心理問題;
  5. 情感糾紛;
  6. 校園欺凌。

家庭矛盾排在第一位,本文也主要從家庭教育的角度闡述自殺問題。

當孩子流露出自殺意念時,家長首先要反思:你有沒有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被接納?

物質上的供養跟歸屬感沒有太大的關係,歸屬感主要體現在精神上:你有沒有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你有沒有在孩子遭遇失敗時仍然給他擁抱和鼓勵…..

其次,你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權利,給孩子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我有能力,我有價值”?

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從宏觀到微觀,從精神到物質,做出方方面面的努力,可能幾本書也說不清。今天的文章,只能指出養育孩子的一條基本原則: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再分析另外一種說自殺的原因:賭氣。

每個人都有情緒衝動,以及說氣話的時候。一般的氣話會很快煙消雲散,但有一些底線不能碰,一些極端惡劣的詞不要輕易說出口。

因爲這些“極端惡語”既給聽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久而久之也會對自己形成心理暗示。

有句俗話說得好:謊言說一千遍,就變成了真理。

那些一吵架就說“離婚”的夫妻,很多都真離了。

所以,每個家庭都有必要制定一個“家庭公約”,明確說氣話或開玩笑的底線問題,一起約定好哪些話,哪些詞,是雷區,不能說。

不僅僅要約束孩子,還要約束大人,比如禁止大人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

03

當遇到孩子說“自殺”,第一時間如何應對?

首先,家長應保持平和,不要表現得特別驚慌失措,尤其不要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果孩子使用這種辦法可以達到目的,以後就會經常使用。

其次,家長要關切孩子真實的需求。

“你能告訴我爲什麼要這樣說嗎?”

“我猜你確實遇到一些煩惱,或麻煩了,跟媽媽說說看?”

在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獲得歸屬感)以後,再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上來。

“我覺得這些麻煩還是有辦法解決的,我相信你沒有問題。”(給予價值感)

“如果你需要幫助,媽媽陪你一起想辦法吧。”

事情過後,還需要更長效的解決辦法。

前面已經提過,如果孩子只是偶爾賭氣,要找個時間召開一個家庭會議,約定好言語上的底線。

如果孩子真的是生無可戀,除了以上步驟,家長要做的努力就太多太多,總之,家長一定要趕在孩子真的走向極端之前,系統學習兒童心理學知識,家庭教育知識,讓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父親或母親。

04

如何跟孩子解讀自殺事件?

現代社會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媒體上報道青少年自殺的新聞也越來越頻繁,當自己的孩子也看到這些消息時,家長有必要跟孩子認真探討一下。

首先,要跟孩子探討生命的價值。生命是世界上最難得可貴的東西,茫茫宇宙,億萬光年,目前還只在地球上發現了生命,而且,每個人的生命僅僅只有一次。

其次,可以跟孩子分析自殺的後果是什麼。

自殺會讓愛你的人痛苦,恨你的人高興,不愛你的人無動於衷。

告訴孩子,通過自殺來報復別人是愚蠢的。

所有活着的人的痛苦,都只是暫時的。

所有活着的人的缺失和遺憾,也都是有機會彌補的。

只有死去的那個人,會永遠地失去一切,永遠也無法挽回。

最後,全家人可以一起頭腦風暴。

如果自己遇到同樣的難題(導致別人自殺的原因),應該怎麼辦?

我們可以討論出很多很多的辦法。

然後告訴孩子:只要活着,一定就有辦法。

自己想不出來辦法,可以求助家長、老師、朋友,甚至警察叔叔。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們還可以利用假期,帶孩子去一些社會救助機構做義工。

我們也可以通過媒體,讓孩子看一些有關戰爭、災難的新聞。

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不幸,但人們依然在堅強地活着。

我們是如此的幸運,爲什麼不能活得更好?

(PS.育兒問題諮詢,請點擊:川媽免費諮詢答疑說明,如果您的問題比較複雜,也推薦您系統閱讀我寫的書《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在公衆號發送“”字,即可瞭解詳情)

作者簡介

華川(川媽),著有《溫和而堅定地養兒育女—二胎媽媽正面管教踐行記》,發送“書”字,瞭解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