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古开始就是一个推崇气节的国度,文人们的傲骨在历史的长河里,各处都有踪影,而且这一类的事件也是非常受到史书和百姓们追捧,封建帝制下的君主需要臣子忠心耿耿,所以提倡臣子们坚守气节,百折不挠。

所以碰见丧权辱国的人,就额外让人激愤,尤其是一个特地的词汇“汉奸”,更是带有侮辱意味,提起这个词汇就让人反射性觉得此人奸猾,卖国求荣,没有骨气,是一个让人唾弃的很卑劣的人。

在中日战争中,日本暂时掌控的地区里,有不少人为了生存或者荣耀,出卖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汉奸,数量也不算少,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很少有汉奸做到盛名硕硕,连史书都得记载一笔的程度。

汪精卫算是一个,还有一位女汉奸,没有汪精卫在政治方面有名,但是在影娱方面的影响也不算小,甚至由于她的影响,专门给她定下了“文化汉奸”这一名头,这个传奇的女子,就是李香兰。

李香兰血统是纯正的日本人,但是她在东北沈阳出生,父亲是在满铁的高级职员,也就是说,他们是处在日本殖民地的一个家庭,李香兰虽然血统归属日本,但自小在中国的土地长大,想来对中国也是有一份感情吧。

李香兰能够说非常流利的中文,而且自小就展现出了非常出众的艺术才华,小学的时候,曾在学校的电台演唱唱歌节目,这个节目让她在全校师生面前声名大振,歌声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扬,她的艺术天赋也都得到了认可。

然后日本人就看中了李香兰这一点,准备把她打造成一个日本侵华的文化符号,想借助李香兰对中国进行文化软侵略,事实上,李香兰的父亲是一个当时难得明理的日本人,并不喜欢女儿去做这种事,一直阻挠女儿的演艺事业。

但是寡不敌众,李香兰最后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还是回归了演艺事业,日本的血统让她纠结,中国长大的感情经历又让她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可是日本当时用权势压人,她只能作为提线木偶受人操纵,一举一动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李香兰在演艺事业确实是有天赋的,她被作为中国歌星包装推出,一系列的歌曲让她名声大噪,像是《渔家女》《夜来香》,都是红极一时的歌曲。

后来她扮演了一系列屈服日本的妇女形象,还在上海举办过很多次的演唱会,毫不客气的说,她确实是一个很红的歌星,受到中华民国政府逮捕,证实了她日本人的身份后,获得无罪,并且被遣送回国,李香兰回国后,就在日本安稳度日,直到2005年,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一出,她发文称首相不应该这样做,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渴望,94岁逝世之际,外交部曾表示感谢李香兰战后对中日友好的促进工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