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12年了,還“私塾”呢?

作者:冷昊陽

近年來,伴隨着“國學熱”,社會上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出現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甚至有家長選擇讓孩子上這種“國學班”來替代義務教育。

但與此同時,此類教育機構諸如“資質不明”“收費過高”“教授‘僞國學’”等各種亂象也被時常曝出,引發社會關注。

那麼,這些教育機構所教的“國學”到底是什麼?家長有必要送孩子去專門學這種所謂的“國學”嗎?

教育部發文

嚴查私塾代替義務教育

針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教育部於近日作出部署。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地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爲。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消息一經發出,隨即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在@中國新聞網微博下留言表示,支持教育部的做法,嚴查非法辦學。

明星一年花10萬

送孩子學“國學”

此前,歌手孫楠送孩子學習國學的消息,在網上持續刷屏。

今年1月,孫楠一家人從北京搬家到江蘇徐州,送孩子學習國學。據媒體報道,孫楠的妻子說,因爲孩子比較不好管,讓孩子學習國學,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感恩、孝道和惜福。”

根據報道,孫楠送孩子學習國學的教育機構“華夏學宮”,全名爲華夏傳統文化專修學校。徐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介紹,“華夏學宮”批覆的業務範圍是非學歷的民辦培訓機構,只能從事培訓,不能從事全日制的面向中小學生的教學。

同時,徐州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強調,學生若處於義務教育的年齡,必須上義務教育的學校。華夏學宮並非一個學歷教育單位,課程培訓也屬於非學歷教育,培訓的學生拿不到國家認可的畢業證。

該機構老師曾向媒體介紹,學宮主要開設的是暑期班,在暑期班結束之後,上課的學生也可以選擇是否進一步上全日制課程,即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上課內容主要集中於諸子百家等經典課程,以及書法、古琴、茶道、女紅、舞蹈、武術和太極等藝術課程。

在學費方面,該機構暑期班收費爲四周課程1.2萬元,初高中則是每年10.5萬元左右的學費。

教學生“點外賣就是不守婦道”?

“私塾”亂象層出不窮

近年來,傳統文化教育已成爲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話題,除了學校、家庭重視之外,類似於“華夏學宮”,主打傳統文化教育的培訓機構更是遍地開花。

但與此同時,此類培訓機構“資質不明”“學費不菲”“教孩子學習‘僞國學’”等亂象也被社會所詬病。

例如,2018年,浙江溫州傳統文化促進會舉辦的親子夏令營課堂上,授課老師對女性提出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堅決不離婚”等宣揚男尊女卑的內容。

再如,2017年11月,媒體曝光遼寧撫順一“女德班”,其“男爲天,女爲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點外賣就是不守婦道”等雷人語錄,令人瞠目結舌。開辦這一“女德班”的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在鄭州、溫州和三亞設有三所分校,其講師經常受邀去各地辦公開講座。

……

這樣的例子,近年來並不少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3年發佈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就提出,中國共有1.8萬個家庭的孩子“在家上學”。此後,2017年4月,該機構發佈的《2017中國“在家上學”調查報告》則顯示:從2013年開始,“在家上學”羣體以年均 30% 左右的速度在增長。

學習傳統文化

不必依靠私塾

想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選擇“私塾”“國學班”?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稱,中小學生僅僅學習學校的課程,的確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學生想要去學習包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更多樣化的內容是有需要的。

“但是各種打着所謂“國學”旗號的培訓機構並不專業,教學方式也並不科學,不但不利於孩子掌握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反而會壓抑孩子的思想,這是違背孩子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的。”儲朝暉說。

在他看來,家長想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提高判斷能力,看看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纔是最科學的,而不是一味地認準各類教育機構的“牌子”,聽任他們的“忽悠”。

實際上,近年來,從頂層設計到學校實踐,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傳統文化教育。

2017年初,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就強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而早在2014年,教育部也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方向,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爲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爲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爲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