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崇祯若在太平盛世当皇帝,必定是一位没有争议的好皇帝,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其在位期间一心为民谋福利,在国家没有存款的情况下,崇祯坚持要给官兵发军饷,所以不得不从达官显贵那募集资金,不过皇帝落魄也就没了威信,即使崇祯向他们下跪也仅筹集了20万两。相信大家都明白,国库里的钱都被当官的搜刮了去,这种情况是皇帝将魏忠贤逼死之后发生的,此人曾经是制约文官集团的唯一力量,失去管控之后东林集团以为民着想为借口提出减免赋税,但在实施政策时获利最大的是有钱商人,而非平民百姓。

据悉,魏忠贤虽也贪恋钱财,但其也为国库贡献了很多,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却不一样,国库都被他们搜刮干净了,在国家与百姓面临危机时也不愿意出力。其实崇祯坚持发军饷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防止官兵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不愿意保护国家,实施证明崇祯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官兵没有军饷保证基本生活,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哪还有精力保家卫国,所以李自成带头起义,逼得做官者拿钱消灾,当时官员拿出的钱财达到7000万两,这就说明当官的是有钱的,崇祯当时若用军事手段强硬要求做官者拿钱应该也会有这样的收获。

那么为什么崇祯没有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呢?一方面是因为崇祯仁慈,而另一方面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魏忠贤死后崇祯几乎就成了东林党的傀儡,其在做重要决定时必须考虑会不会惹怒东林党人,因为这些人心狠手辣不知会对国家做出怎样的事情,加之国家当时还面临着外敌的忧患,再出现内部矛盾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崇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文官集团低头,这也能看出其想让国家安定的愿望。

相关人员分析表示,崇祯当时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他若还想在宝座上坐着,就不能惹恼东林党,相反国家将瞬间覆灭。明末时期与朱元璋当政时不同,朱元璋曾经敢强制官员拿私有钱财充公,是因为其确实有这个权力,没有人敢以下犯上,不幸的是崇祯并非如此。不过那些不愿意拿钱救国的人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国家,最终也没有好日子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