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買車後就覺得後悔了,原因如下:1.覺得這款車外觀內飾各種都很不錯,動力總成看着也挺靠譜,所以沒試駕就直接下單了。2.試駕過了,但體驗的不夠仔細,試駕的時間太短,而且試駕路況單一,覺得這輛車開起來還可以,也就買了。但這兩種情況都是買車後悔的原因,買回來才覺得這款車開起來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好。懂哥在這裏強烈建議大家在買車前最好仔細試駕,而在4S店試駕車型的時候掌握這幾個點,就知道一輛車好與壞。

方向盤握感與尺寸

一個好的方向盤首先要握感舒適,譬如說咱們都誇寶馬M套的方向盤握感相當飽滿,但對於懂哥以及大部分的女生來說有點太多粗壯了,有點握不住的感覺。所以,方向盤握感這個事情一定要親自去試駕看看是否適合你。

其次,方向盤尺寸也有講究,尺寸太大開起來略顯笨重,像懂哥家裏那臺凱美瑞的方向盤尺寸就很大,像是蹲着個“臉盆”開車一樣。而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雷克薩斯ES的方向盤,尺寸正常偏小一點點,看着精緻,轉動起來也非常輕鬆靈巧。

轉向手感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兩點都只是吹毛求疵可以適應的話,駕駛員對於轉向手感的感知基本上是固定的。現在的大多數汽車都採用了電子助力的轉向系統。一臺轉向好的車子具體表現在轉向手感阻尼細膩,回正力矩恰到好處,不會像老福特福克斯那種過於“運動”回正力度,像有條橡皮筋在扯方向盤要隨時回正的感覺。

同時採用電子助力可以實現轉向力度的隨速增益,簡單來說就是低速方向盤輕,方便日常行駛和掉頭,而高速行駛時方向盤有了明顯的加重,給人一種很強的安定感。如果一輛車無論是低速高速轉向力度都沒有相應的變化的話,不能稱之爲好的轉向。

指向性與車身跟隨性

先說指向性,這個概念其實比較模糊,說白了一個指向性好的車就是“指哪打哪”,車身的轉向幅度跟你心裏的預期相符就說明這輛車指向性不錯,具體還是以老老款凱美瑞說明,那個車型模糊的轉向基本上給我的感覺我轉我的,它拐它的,彷彿車身是和方向盤脫節一樣,然後再開一下謳歌CDX立馬高下立判,指向精準且車身跟隨性極快,開起來行雲流水,在城市行駛很輕鬆的見縫插針。

不過關於指向性與車身跟隨性不同的定位的車型會有明顯的區別。比如說上代的寶馬3系,方向指向性與車身跟隨性都對得起其豪華運動車的名號。但換到5繫上情況就大有不同,雖說方向盤與車身沒有脫節感,指向性也還OK,但開起來明顯是一輛“大車”,車身的跟隨性比較一般。不能說它不好,畢竟3系與5系在產品定位上面就有着明顯的區分,定位舒適的5系如果像3系一樣比較“賊”的轉向反而會讓人投訴,你說是吧!

駕駛平順性

日常駕駛平順性對於一款車來說是必要的考察點,誰也不想天天頓挫。而要說到頓挫問題大家往往會聯想到雙離合,實際上現在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的雙離合都調教的比較平順,耐久性也沒有大問題。大家可以試一下起步階段以及走走停停的路況下是否有頓挫和闖動。頓挫不僅僅是雙離合準有,許多AT變速箱包括CVT都會有一點小小的頓挫,即便是業界出名的寶馬8AT變速箱,在低速也會出現微小的闖動。人無完人,車無完車,試駕時可以細心體驗一下這款車是否有頓挫以及頓挫程度你是否能接受。

油門的線性程度與響應

首先是起步階段感受油門的靈敏度,好的油門踏板設定首先就是起步不竄,要知道老款的日系車很喜歡把油門踏板的初段做的很靈敏,給人一種很有力的錯覺,這種設定可以讓你城市行駛更加輕快,防插隊。但過“賊”的油門踏板起步就會很不舒適,比如說開老款漢蘭達,必須要很小心的控制油門開度起步,不然車子起步就會非常突兀,這時乘客就會問你“你會開車嗎?”這種尷尬的提問。

油門的線性程度反映變速箱是否聰明。比如馬自達和寶馬旗下的許多車型,發動機與變速箱能根據你的油門開度給出精準的動力反饋。比如說我現在想平緩的加速,淺踩油門,轉速提升但不進行降檔,保持安逸的車廂氛圍。但我需要稍微快一點的加速度時,油門踩深一點,變速箱降兩個檔位來獲得充盈的扭矩進行提速。

而如果油門到底,變速箱能從當前檔位裏面跳到當前速度所允許的最低檔位。舉個例子,現在我以80KM/H的速度進行巡航,突然油門到底,變速箱可以毫不猶疑的從當前的8擋降到2擋進行提速,你可以通過油門的線性程度來體驗到廠家聰明的變速箱調教。

懸掛濾震性

懸掛是否舒適在試駕時就可以明顯感知出來了,一個好的懸掛濾震對於細碎震動過濾徹底不會傳動車身上,而對於大震動的過濾乾脆利落,車身也不會有很大的晃動感。也不會有種懸掛壓縮到底的感覺,表現出很強的厚實感。在十幾萬價位裏頭懂哥試駕過懸掛設定比較好的車型有寶駿RS5,領克03、CHR,在底盤的安定感與濾震性表現都相當出色。而懸掛濾震性比較差有繽智、XRV、帝豪,這幾款車在對於細碎路面的震動都傳遞到車裏,而大震動的過濾也是比較生硬,車身的彈跳感比較明顯。

隔音靜謐性

隔音靜謐性從來都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有些人會覺得思域的隔音很差,而有些人卻覺得完全可以接受。主要是看個人對隔音的需求以及對這款車的預期,懂哥在這裏就不在贅述了。車輛在行駛當中主要的噪音來源有風噪、底盤噪音、發動機噪音。而底盤噪音又分爲路躁和胎噪。不管是哪種噪音來源,就憑你主觀上覺得這個車隔音好還是能接受抑或是不及格就行了,不用太多糾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