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還在感慨電商對於實體商業的衝擊,尤其是看看美國實體商業市場的數據,比如2017年全年全美有超過700家實體店關閉,而瑞銀公佈的一份預測顯示,到2022年,全美至少會有四分之一的百貨商場倒閉。

但投資管理公司JLL公佈的一份新報告爲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根據該報告的說法,雖然電商的出現逼得不少老牌傳統店鋪走向絕路,但這些電商即將開始大規模開設實體店鋪,仍將豐富美國實體商業市場。在JLL的報告裏,未來五年的美國實體商業被描述得生機勃勃——電商品牌們會開出至少850家實體店鋪。

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些會開設實體店鋪的電商品牌中,時尚電商會佔據大頭。JLL收集的數據顯示,電商起家,又決定開實體店鋪的品牌中,有74.3%銷售時尚產品。品牌Bonobos、Everlane都是例子。這與時尚產品的消費特殊性有關。雖然電商的便利性收到追捧,但不少顧客仍有強烈的試穿、試用需求。這決定了實體店鋪之於時尚品牌的必要性。

然而,報告卻指出,光把實體店鋪當作展示點的做法並不如想象中受歡迎。僅有15%的受調查品牌會將實體店鋪當作完完全全的樣衣展示間。大多數品牌還是會多少準備一些庫存,以便消費者直接在店鋪購買,而不是冒着損失銷量的風險,拉長購物時間線,讓消費者回家再自行在網店下單。

另外,以美國市場而言,這些電商品牌不約而同地把紐約看作一塊寶地。JLL稱,將近有60%的受訪電商品牌會將自己的首家實體店鋪——大多數是快閃店——開在紐約。而被問及開長期店鋪的打算時,41.3%的品牌仍然會希望把首家店放在紐約。紐約之後,洛杉磯、舊金山、多倫多、芝加哥也是品牌看好的地點。

從過往的經驗看,電商品牌們一般都偏好先選擇一座城市開一家快閃店試試水。如果效果好,它們多半會在這座城市正式開啓它們的實體店鋪開店大計。就像網紅美妝品牌Glossier就是在紐約下城開了一間快閃店。隨後,因爲反響太好,就將快閃店直接延續發展成了長期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