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十年,国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都由「癌症」拿下,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也显示,全球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现代人可谓是「闻癌色变」。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癌症长期占据死亡排行冠军?癌症,是如此可怕、不可逆转的疾病吗?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癌症地图」、「健康地图」中找到答案的踪影。

借由疾病的分布,研究人员可以知道哪些地区的人们容易生病,进而对该地区进行调查,找出疾病的原因。

被纽约时报誉为「流行病学大赏」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研究动机,就是此一计画主持人T.柯林.坎贝尔博士,发现中国癌症地图显现出的非常高的地理特性---某些癌症在部分地区特别常见,因而抱持着疑问:「中国大多属于汉族,为何癌症比例差异非常大?是由环境与生活型态造成的吗?」

此一调查获得了生活型态、饮食与疾病之间变数 ,超过八千种以上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关联。也就是说,疾病与生活型态、饮食是密不可分,我们怎么吃、怎么生活是影响健康的关键。

饮食,影响癌症的重要关键

先进国家的人们过著富裕、饮食充足的生活,但有许多人也因为大吃大喝的生活型态,承受心脏病、癌症、肥胖或糖尿病的折磨,甚至被夺走性命。摊开世界癌症地图发现,癌症死亡率最高的二个地方是「澳洲」与「北美洲」,最低的则是「中非」。为什么营养充足、医疗进步的富裕大国的癌症死亡率,远大于世人认知「落后」的非洲国家?

专家推论,「饮食与生活型态」关键点之一。我们可以在澳洲与北美洲国家饮食上发现几个共通点:烤肉、乳制品,也就是营养过剩、蛋白质太多。相反的,这些疾病在某些以蔬食为主的文化中是相当少见的,像是中非国家、中国乡下地区或是世界最长寿地区之一的冲绳。

由此可以知,想要预防癌症、心脏病等「富裕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透过「饮食」。事实上,从全球各式研究来看,能预防癌症的饮食,也能预防心脏病、肥胖、糖尿病、阿兹默海症等其他疾病;美国癌症协会与心脏协会提供的预防建议也一模一样:不抽菸、避免肥胖、吃更多纤维、蔬果,少吃肉并且规律运动。

吃错了的致死率,比车祸还多20倍

40岁以后,我们的健康状况将由饮食习惯、生活型态、生活环境主宰。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仔细回想一下,年轻时稍微吃多一点炸物、糖分也不容易变胖,或是三不五时熬个夜,隔天仍然可以有精神地上班、上课,但是一到某个年纪,却禁不起熬夜或是容易变胖?

身体的器官、组织是会随着时间而渐渐老化,当身体逐渐变老时,运作的效率也会变低,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只要作息不对、吃到加速老化的食物,不适症状很容易就出现。

吃的对、活的对,可以改善身心灵的年龄并提高平均寿命,让我们拥有行动自如无病痛的老年后人生。若是一味靠医疗技术延长寿命,面对的便是深受疾病困扰、生活品质下降的后半辈子。

让我们深受死亡威胁的,并不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或是意外事故,真正的死亡原因是饮食、运动、菸草、酒精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美国研究曾指出,因为「吃」而导致的死亡率比车祸还多20倍。

避免癌症的最好方法,就是效法长寿又健康人们的饮食与生活型态,从心理、运动、饮食、环境这四大根本着手改善我们的基本生理代谢功能,包括细胞内外沟通、能量生成转换、复制与修复维持结构完整性、排除废物、防御病菌、循环功能。

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基本生理代谢功能出问题而产生的,例如免疫功能失衡而无法有效抵御外来病菌或自己攻击自己,就可能有过敏、感冒等毛病。因此,只要基本生理代谢功能运作良好,我们自然能击退万病、远离癌症!

相关文章